专栏名称: 创意写作坊
分享写作技巧,交流写作经验,提供写作练习,给予写作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物理公式】高中物理答题《万能公式》 ·  21 小时前  
环球物理  ·  【地球物理】回望地球物理勘探一百年 ·  昨天  
中科院物理所  ·  哪吒电影里的岩浆海真的存在吗? ·  2 天前  
环球物理  ·  【物理科普】“薛定谔的猫”到底是什么? ·  2 天前  
环球物理  ·  【高中物理】 150道经典易错题附答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意写作坊

原来看似简单的写作练习背后,还有这么多门道......

创意写作坊  · 公众号  ·  · 2018-10-19 15:09

正文





有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最伤害家庭关系的事情就是 辅导孩子作业 ,这项工作不仅伤害亲子关系,还会伤害夫妻关系。95%以上的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感觉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及当年的自己,而100%的夫妻认为这是对方的基因导致的。不久前一位上海家长悲愤的呐喊言犹在耳: “老娘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写作业?!” 很快便在网络上引发众多家长共鸣,纷纷吐槽陪孩子写作业的血泪史。




其中,写作文更是让家人和孩子头疼的重灾区,因为和数学、英语这些可量化和标准化的科目相比,写作文的困难在于它没有一定之规,难以入手,也不易见效。结果往往是孩子自己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家长帮着忆古思今遣词造句,最后硬挤出一篇干巴巴的文字。如果批评孩子,他会委屈地说: 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 家长对此也很郁闷,缠着大人玩ipad看动画片和滔滔不绝顶嘴的那份口才哪儿去了,怎么一到写作文,就判若两人?


说到这儿要讲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波斯国的一座城市里住着兄弟俩,哥哥叫戈西姆,弟弟叫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靠卖柴禾艰难地维持生计,有一天,他在砍柴的路上遇到了一伙拦路抢劫的强盗,强盗在丛林中的一块大石头前喃喃自语: “芝麻开门! 随后一扇大门在眼前打开。阿里巴巴偷偷记下了咒语,结果意外发现了一个堆满金银财宝的山洞,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芝麻开门”是一句解锁宝藏的神秘咒语,在此之前的成百上千个日日夜夜里,尽管宝藏一直就在山中,而阿里巴巴每天都从山上经过,却视而不见,因为他没有触发启动宝藏的机关。


写作正是如此。其实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还记得从小到大,你听过他/她说过的那些温柔的、诗意的、充满灵性的话语吗?三岁的于梦凡小朋友说:“太阳晒我的眼睛,把我的眼睛晒黑”。六岁的姜二嫚小朋友说:“晚上,我打着手电筒散步,累了就拿它当拐杖,我拄着一束光”。而五岁的朵朵小朋友说:“要是笑过了头,你就会飞到天上去,要想回到地面,你必须做一件伤心事”。看, 灵感与修辞,原本就在他们的天性里,不必学习就懂得。


所以事实是,孩子们并非真的无话可写,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被各种规矩和法则束缚住,反而不知如何下笔了。 想要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首要的一点就是唤醒和释放他们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敢于、乐于表达自我。


正是本着这一初衷,美国著名写作教练邦妮·纽鲍尔设计了一本超级有趣的写作练习册 《会写作的大脑》 ,它包含389个脑洞大开的写作练习,每个练习都是一次创意激发训练,帮助孩子锻炼观察力和记录能力,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包括那些没有意识到的、潜意识里的想法,让孩子们那正在休眠的大脑开动起来,从而锻炼写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们知道的远比你以为他们知道的要多。


这本书系统应用了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多种经典创意激发方法,比如:


1

脑力激荡法

这种方法首先需要摆脱内心的“评论家”,倡导随心所欲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通过灵感的相互激发产生创造性思想。

比如“自由的小蜜蜂”这个练习:



这个练习要求从“蜜蜂”开始自由联想,想到什么就写下来。然后圈出其中一些有趣的词。用它们写一个刚刚重获自由的囚犯的故事。


如果一上来就让孩子们写这个囚犯的故事,相信很多孩子根本不知从何处入手,因为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显然不在他们的日常经验范畴内。但小蜜蜂就不同了,花园里草丛边、童谣和睡前故事里,每个孩子都曾与这种小昆虫相遇。从这个形象入手,孩子们不会无话可说,这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门槛,孩子们会更愉快地接受这个任务。


一个小朋友写道:一只黄色的小蜜蜂在花丛里乱转,它停在一朵最鲜艳的花上,开始采蜜,它很努力地采,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但采了很多蜜,所以它很满足,飞回巢里。


接下来再从中圈出这样一些词汇:乱转、最鲜艳、很努力、筋疲力尽、满足。那么,重获自由的囚犯可能会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乱转”,和监狱里压抑的灰色调生活相比,外面的一切都很“鲜艳”,他“很努力”地想重新开始新生活,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一些阻碍,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但最终克服了困难,获得了“满足”。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尽情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并引导孩子补充更多的故事细节。 这其实就是文学创作的通用逻辑——从你的所知写起,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知写起,逐渐你会发现,对于那些不那么熟悉的人物和事件,你也可以通过类比和想象去设法完成。


2

曼陀罗思考法

这是一种利用右脑的视觉式思考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灵感产生途径主要并非阅读,而是凝视。注视与凝视是由右脑负责的,这是一种非直线型思考,通过集中注意力,凝视某个中心意象,自然而然就会有许多感觉泉涌而出,有了强烈的感觉,引起内心的震撼,才会开始去思考。

比如“图形意识流”这个练习:



这个练习要求从一个图形开始,用意识流的方式列出你能想到的所有东西,自由联想,让一个词语引出下一个,直到一件东西跳出来,让你觉得很适合作为一次写作练习的题目。然后就去写它。


比如作者邦妮·纽鲍尔选择了“写字板”这个图形,这个图形让她联想到了夏令营辅导员、野营照片、擦伤膝盖、晒伤、弗吉尼亚海滩、家庭度假、威廉斯堡、妹妹走丢了。写到这里,她决定停下来,写一个关于她妹妹在弗吉尼亚的威廉斯堡走丢的故事。


而我选择了“邮筒”,由这个图形联想到邮递员、送信、天气很好、家里没有人、地址不详、没写收信人或寄件人、厚厚的一个信封、好奇……写到这里,我决定写一个小女孩收到一封厚厚的没写寄件人的信,那么,这封信到底是谁寄来的呢?它厚厚的,里面装着什么?小女孩会揭开什么秘密?这样,通过联想,我就获得了一个“故事种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它生根发芽——结合我的生活经历,去丰满这个故事和其中的人物。


对于总是觉得自己无话可说的小朋友,不妨让他们试试这样的训练,这对于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磨练写作的手感非常有帮助。 正如英国著名作家约翰·布莱恩在其经典作品《如何写小说》中所说的:


写作和其他职业一样,训练和技巧不知道要比灵感重要多少……你不能等灵感出现才开始写,灵感只有在写的时候才会产生。


选择一个图形,看看它在你笔下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3

综摄法

又称类比思考法,其思考原则包括异质同化、同质异化。比如在进行创造活动时,人们常常将创造的对象“拟人化”——挖土机可以模拟人体手臂的动作来进行设计,它的主臂如同人的上下臂,可以左右上下弯曲,挖土斗似人的手掌,可以插入土中,将土挖起。反之,人也可以被“拟物化”。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可以摆脱陈旧固定的观念,从而产生创意。

比如“特殊的宠物”这个练习:



这个练习要求你从下面这些特殊的宠物中选择一个:嘶哑的长颈鹿、恐高的蜂鸟、怕黑的蟑螂、对其他猫过敏的猫、五条腿的山羊……,现在设想你就是这只宠物。用它的视角和语气来写作。告诉我们你的名字、你从哪里来、你每天都做什么、你的新主人拥有你的反应如何。


“用宠物的视角和语气来写作”,提供了一种既新鲜又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孩子们很容易进入。“新鲜”是因为幻想自己是动物,这是一种少有的体验;“安全”则是因为无论写出什么样的渴望、开心和痛苦,无论有多么幼稚或是难为情,都是属于这个动物的,而并非在谈自己。


作者设计的这些动物,其内核其实与人性相通,孩子们很多微妙的小情绪,限于外界的压力和有限的表达力,往往很难恰当、准确地释放出来,但是在“宠物”的外壳下,这种写作就会容易很多。就像一位家长想了解小朋友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如果让孩子直接叙述,事情但凡复杂一点孩子就很难说清,但如果家长跟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肢体语言和简单对话,事情会更容易被了解。


“一只恐高的鸟”“怕黑的蟑螂”可能意味着不符合周围人的期望、不具备别人认为他理所应当具备的能力,“对其他猫过敏的猫”可能意味着无法融入周围的朋友、伙伴……从孩子对这样的动物持有怎样的态度,可以体察到他的情感世界。这样的写作过程,既是释放和疗愈,更是一种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这也是写作能力对孩子而言更为重要的价值所在。


4

强制关联法

简单说就是将眼前的信息与正在思考的主题强制联系,从而激发创意。

比如“一个词一分钱”这个练习:



这个练习提供了一张词表,共有100个词。你需要闭上眼睛,让手指随便划过这些词,睁开眼睛时,手指正指向哪个词,这就是你接下来要写的主题。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练习,你可以做100次。练习给了你两个开头,你可以选择一个。比如说,你选择了“我曾见过一个海盗……”,你就要寻找到你选择的词和海盗之间的关联。


比如一个小朋友指到了“冰淇淋”这个词,他写道:“我曾见过一个海盗,他的心是冰淇淋做的”。于是,其他小朋友就和他一起讨论,如果海盗的心是冰淇淋做的,那么,他就不能喝热水,不然他的心就融化了。所以,找到两个毫不相关的词之间的关系,并让它们的关联符合逻辑,这就是创意产生的过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