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几乎人人都在聊一件事——
“何炅也翻车了。”
热搜上刷的也都是这话,或感慨,或气愤。
这句话很短,涵盖的意思却很广。
翻车,这算是一种定性。
何炅,是诧异于人物。
“也”,明着读是惋惜,细品其实是在问——
他怎么也能翻车呢。
飘思考了几天,还是唠唠我的看法。
何炅做了什么?
在最新一期的《拜托了冰箱》里,他为欧阳娜娜的演技鸣不平。
开始是感慨欧阳娜娜心智的强大。
聊着聊着,提到过往的一些节目剪辑和设定,让娜比长期背负着“不会表演”的标签。
虽然没点名,但谁都知道在说什么节目。
《演员的诞生》,也是蚂蚁开始竞走的地方。
何炅认为,《演员》的导师和前辈们,应该多给新人演员欧阳娜娜一些指引和教导。
不应该就这样直接播出。
最后,因为呈现的招娣这个角色的状态,和他所认识的欧阳娜娜有反差,盖章——
“反而我觉得她不是不会表演的那个,其实她是最会演的那个。”
这番言论,当天夜里就上了热搜。
骂声一片,评论全是duck不必。
再加上,前几期也有明星上来“洗白一番”。
网友建议《拜托了冰箱》直接改名叫《拜托了洗衣机》得了。
但说老实话,抛开“最会演”的捧杀。
何老师前面的话,在道理上,倒也讲得通——
新人不懂什么是好,怎么演才是好。
彩排时的老师、周围的前辈们还不懂么?
大可以判断后,给一些正向的引导。
这话要这么品,其实没什么错。
可惜,对象错了。
我们做个假设,何炅如果是为《麻雀》时期、处于口碑低谷的周冬雨辩护,一定不会有这么大争议。
为什么?
小黄鸭身上有可能性。
观众给予她期待,她有回馈,且不会让大家等太久。
或者,此时是《演员的诞生》刚播,何老师出来这么说,大家或许也会给这个刚要学表演的女孩一些鼓励分。
可,在欧阳娜娜已大小电影、电视剧演过一圈儿,观众对她的表演水平已经有认知后,再来说这话就欠道理了。
这其实给了很多青年演员、及想要帮他们说话的前辈一个教训——
对于青年演员,你说别人没教给你的同时。
请一定要先传递出一种可教、可进步的可能性。
即使暂时做不到,但不能让观众不信任你了。
而从鹿小葵一路演过来的欧阳娜娜,这些年有给观众这样的传递吗?
没有。
明明,何炅夸她的那些品质,都是不错的。
心智强大,自信,努力,闷声做事……
这些看《我和我的经纪人》中欧阳娜娜被杨天真派去做实习生,就能品出来。
明明已经算人气小花,给没出道的练习生,烫衣服、点餐、鞋脏了蹲下去就帮他们擦。
她完全没忌讳,也不是不能吃苦。
可是,即使飘作为有关注欧阳娜娜的非普通观众,有看到这些闪光点。
你让我去相信她对于自己的演戏道路,是思考过的,琢磨过的,不是为了曝光,多开一条可有可无的路,我仍是拒绝的。
因为她从根上就是迷茫的。
鹿小葵,可以说是人设太傻白甜,谁演都难好。
招娣,可以说是老师没指导到位、或风格不合适她。
可她接茬何炅的话,表现自己要挑战、够努力的角色是什么?
《大主宰》洛璃。
飘之前就说过,从根上就不合适的角色,越使劲,越跑偏得远。
她这样一张烂漫明媚的少女脸,要多强大的演技,才能成功“挑战”这冰霜美人的设定?
洛璃不管何时都背负一柄暗黑长剑
一个有着窈窕身姿
冷漠而漂亮的黑裙少女
其实哪个年轻演员没有受挫的阶段?
但能被、也值得被期待的,真的只有头脑本身清醒、有规划的人。
让我演一个世纪美人,我就推掉了
因为我感觉我根本演不了
我也想演
但我根本不是那种大眼睛美人
像貂蝉,我肯定演不了
对于观众对其作为演员的专业性信任稀薄的欧阳娜娜,其实每次接新戏,都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可她和她的团队似乎都不这么想,都“随缘”。
交出来的作品,每次都在消耗信任。
现在突然有非本行的大前辈,跑出来帮她要期待,要谅解,怎么要啊?
怎么拿得出?又拿什么接?
从这一层面上,何老师不一定不懂表演。
但一定没有真的看看现状。
不光辩护对象错误,如果辩白的人不是何炅,这事倒也不会闹上热搜。
像之前宁静也曾为郑爽在《演员的诞生》中的笑场说话。
有趣的是,她和何炅的话,都是属于道理不错,但不太适配的——
这话本身,也没什么问题吧?
生活中我们说话,的确有可能打磕巴、吵架吵着吵着就气笑了。
影史上也有不少“突然一笑”反而成就经典的例子。
静静子自己在《孝庄秘史》多尔衮之死时,就是这样处理的——
骤闻爱了一生的男人死了,反而无泪。
好不容易掉下泪,却似哭非哭,似笑非笑。
“苏茉儿,他怎么不说一声,就死了啊。”
少年相爱,青年相离,中年相对。
这一生,的确不是单纯的悲或喜,可以诉尽的。
《甜蜜蜜》中,张曼玉饰演的李翘,更是直接笑场。
她去认豹哥的尸,看到他为自己纹的米老鼠,一时没忍住,笑了,但导演没动声色。
于是张曼玉秒瞬之间,将错就错,由笑到哭,顺畅如天成。
但这样的构思,放在郑爽的笑场上,似乎又强辩了些。
看过《演员的诞生》那期的,应该还都记得郑爽当天从后台彩排,到舞台表演,全程神游的状态。
一段即兴表演,任嘉伦始终在戏里。
而她频频笑场、笑过后也并没有回到戏里,也没有挽救。
而是把对手干晒在那,自己低头转着眼珠子在想词。
等导师宋丹丹喊到——上去打他!
她才反应过来。
但整场导师们对于她的要求,真的不算严苛。
如果苛求的话,她对于这个“打他”,根本没有思考判断,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
但她的基础题目只是男女二人约会,男朋友有事要先走,她阻止。
至于上来就抡圆胳膊甩巴掌么?
其实郑爽当天的状态,比她的戏,更耐飘寻究。
我一直觉得她身上有一种游离感,在《演员》舞台上格外强烈。
而这种特质,这几年也都还保持着。
爽子对于一些本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事,看法和表达,总是很奇特——
如果有天她懂得掌握这种特质。
能在无稽中开创一条简单但有序的路子,表现力应该会大大提升。
但可惜,她具备这种奇特的游离感的同时,又不大有自信。
因此她目前只能表现出“很奇怪”的那一面,而显不出“特别”的好处。
有时,甚至显得过于奇怪了些。
但爽子因为有楚雨荨、牡丹的角色滤镜压着,“观众信任值”大概要比欧阳娜娜耐耗些。
但要说她近年的角色, 也真没有值得夸的。
其实,除了青年演员要时不时给观众传递“我下一次可以”的可能性。
一些前辈在夸人前,也应该明白——
观众眼中的他们,和你们眼中的,可能并不是一个人。
或者说,立场是不一样的。
前辈们可以因为一段时间的相处、出于一些了解,或看到幕后努力,对他们表示理解、鼓励。
但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明白这些并不能拿来抵偿成绩。
观众其实没有任何义务,要看、要宽容一个演员以低水平出镜,且演了一部又一部。
你能什么都没准备好,在快资本哄抬中,先捞为上。
观众就有权力拒绝一个需要在镜头前来“进步”,实际只是“起步”、“爬步”,并且也没看出多少挪动痕迹的“演员”。
说白了——
最好的辩护是作品。
最强的滤镜是角色。
再说回到那个问题——
为什么这件事,在何炅身上,被放到这么大?
其实这些话,换做言论一向出人意表的人来说,不足至此。
而何炅,似乎从我们对他有记忆开始,始终就是完美的,滴水不漏的。
因此大家反应格外大——
和稀泥、假惺惺等此前想不到会与何老师有什么关联的词汇,被反复提及。
涉及原则问题的诛心质问,也扑袭而来——
在飘飘看,何炅当然是善良的。
那些帮助,也是诚心的。
并且,正是因此才会“过善近伪”,“过助近伤”。
而这样的道理,甚至不需要我们来提醒何老师。
他的问题,从来不在于没意识到。
像这次事件,说完他就觉出不妥了。
被他一手带起来的谢娜,越来越放飞自我。
多次大型晚会上掉链子,疲于救场的他没意识到吗?
他的问题在于,意识到了,但本能驱动下,他总是更细微,更周到,去圆去救。
那,何炅的本质是“同理心强”?能发现和理解别人的困窘?
其实并不足以概括。
他更像一个怜弱胜于慕强的少数人。
慕强,是绝大多数人的精神大麻。
怜弱,却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负压——
无法帮助弱者时,他们会恨自己无能。
能够帮助一些时,便勒掯着自己要更强大。
这一点,从他总陪各色人哭也能看出来——
如果我真的帮助不到你,只好陪你一起哭。
这样的何炅,你可以说他活得很累。
也可以不认同他这次的看法和表达。
但因此否定他整个人、他这些年的处事方式,甚至去“虾仁猪心”,就没必要了。
而观察人群越久,飘越觉得,人的好坏优缺,往往是一体两面的——
虽然这次不被采纳,但他也曾有过很多被感激的“辩白”。
谭松韵被骂守丧期间还和朋友吃饭,何炅在《向往的生活》借和黄磊商量给她做点好吃的、帮她解释是时间线有误。
这和这次事件背后的源动力其实都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无事“今天也被何老师的温柔、体贴、周到打动”,有事就“何炅烂好人一个”。
实在是不太公平的。
因此,虽然我不认可何老师这次的说法。
我仍不认为这是“翻车”。
那,不翻车的人,是怎样呢?
一路平稳顺当,方向永远正确?
“车”这样的概念,是否本身就不够有人味儿?
如果这次“人设崩塌”,使何老师开始学着卸下一些本不用背上身的担子;也让大众看到,他也是个会犯错的人。
于他,倒是幸事。
而在日渐真空化的舆论环境里,连这样一个人,我们都能放任其被污名化,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是好事。
如果何炅是做人的下限,那上限要到哪里。
我不寒而栗。
这篇文章,来自我的老朋友,柳飘飘( 公众号名称:柳飘飘了吗)。被称守住国内奖项良心的2019年白玉兰奖评委,有她一席。她还受《费加罗Madema Figaro》邀请,赴戛纳电影节专访影帝廖凡。关注柳飘飘后,电影圈、娱乐圈大事件发生,我只想看她如何深度吃瓜。为什么娱乐圈里,总有一些演技黑洞,可以把对手戏演员的演技,也吸个精光??这里有答案——娱乐圈演技黑洞大赏
“书桓PUA、如萍心机女、知画绿茶婊”……她却说,这些角色连同琼瑶,通通都被骂错了——骂她可以,但别断章取义
出道即巅峰,哎
贵公子手滑点赞,我才想起娱乐圈也有阶级
快快快,勾搭柳飘飘,认识她,以后再也不愁没睡前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