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张聊科研
聊聊跟科研有关的感想心得,如基金,文章和实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小张聊科研

只知道“线粒体转移”?扬州大学12+期刊报道隧道纳米管(TNTs)介导细胞间交互的另一种结构转移,上车不?

小张聊科研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1-16 17:1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线粒体转移 Mitochondria Transfer )和 隧道纳米管 Tunneling Nano Tubes TNTs )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热点主题,特别是通过隧道纳米管途径进行的线粒体转移,不知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当隧道纳米管打通了供体细胞( Donor Cell )和受体细胞( Recipient Cell )后,除了线粒体、 RNA 和蛋白外, 是否还会有其它成分或者结构转移呢 ?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文章看另外一种成分—— 脂滴转移( Lipid droplet transfer

TFAM-mediated intercellular lipid droplet transfer promotes cadmium-induced mic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TFAM 介导的细胞间脂滴转移加剧镉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

研究探讨了镉( Cd )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 )的新机制( 研究临床选题特色:环境污染物 ),即脂滴通过细胞间隧道纳米管( TNTs )样结构进行长距离转移( 研究关键发现:脂滴的细胞间转移,转移方式是隧道纳米管 TNTs ;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中的供体和受体细胞都是肝细胞,当然在自己的研究中大家也可以关注不同类型的细胞,比如肝细胞到巨噬细胞…… )。

研究发现: 1 镉处理后,小鼠肝细胞系 AML12 细胞中 TFAM 水平降低,进而调节细胞质肌动蛋白丝网络的重构 表型热点 1 :细胞骨架 )。 2 MYH9 Rab18 的相互作用增强,促进了脂滴的细胞间转移 细胞骨架作为脂滴细胞间转移的支持 )。 3 TFAM 过表达可减轻镉诱导的 MYH9 Rab18 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细胞间脂滴的转移和细胞内脂质的积累( TFAM 通过 MYH9-Rab18 作用影响脂滴转移和累积 此外,通过共培养系统发现, 4 )转移的脂滴可作为信号形成类似炎症风暴的效果( 脂滴对靶细胞的影响 ), ACSL4 作为脂滴转移的效应分子,促进周围细胞的脂质积累。 研究结果表明, TFAM 可作为镉诱导肝脏脂质积累的新治疗靶点。

下面我们看一下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镉促进脂滴在细胞间的转移

研究团队使用 AML12 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两组,一组用 5 μM Cd 处理 6 小时,另一组作为对照。 通过活细胞工作站分析、共聚焦显微镜 3D 成像等方法,检测了脂滴的动态变化、细胞间通道的存在以及细胞膜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镉能够促进脂滴在细胞间的转移,且这种转移依赖于细胞间形成的通道,类似于隧道纳米管( TNTs )。

第二部分:肌动蛋白丝网络重构与 MYH9-Rab18 相互作用

研究团队对 AML12 细胞进行 5 μM Cd 处理 6 小时, 通过 WB 检测 Rock1 Cofilin 的水平,以及它们在细胞核内的分布;使用免疫荧光和 Phalloidin 染色观察 Cofilin β-actin 在细胞内的分布。此外,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 MYH9 Rab18 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镉通过降低 Rock1 Cofilin 的水平,促进肌动蛋白丝网络的重构,为脂滴的转移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 MYH9 Rab18 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为脂滴的转移提供了动力。

第三部分: TFAM 调节肌动蛋白丝网络和 MYH9-Rab18 相互作用

研究团队对 TFAM 进行过表达并进行镉处理,结果显示, TFAM 过表达显著缓解了镉诱导的 Rock1 水平下降,缓解了镉诱导的 Cofilin β-actin 的核内分布,减少了镉诱导的 MYH9 Rab18 之间的相互作用 ,表明 TFAM 通过调节 Rock1-Cofilin 轴,缓解镉诱导的肌动蛋白丝网络重构,从而抑制脂滴的细胞间转移。同时, TFAM 通过调节 MYH9-Rab18 相互作用,减少脂滴的动力学,进一步抑制脂滴的转移。

第四部分:细胞间脂滴转移的生物学意义。

研究团队建立了共培养系统,将经镉处理的肝细胞与未处理的细胞共培养, 结果显示,镉诱导的脂滴转移显著降低了受体细胞的活力,增加了 TG TC 含量,以及 MDA 4-HNE 水平; TFAM 过表达显著缓解了这些变化,而 ACSL4 沉默显著缓解了镉诱导的脂质积累和脂质过氧化。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1. 考虑到 TNTs 在细胞间交互中的作用,线粒体也好、脂滴也好都是可以预期的,当然大家也可以拓展发挥,比如思考一下: 会不会存在核糖体等其它结构的转移呢? 如果大家能够证实,也是很好的发现;
2. 研究采用多种方法探究脂滴的细胞间转移。首先,利用 活细胞工作站 实时观察镉处理的 AML12 细胞中脂滴的动态变化,发现 脂滴通过类似隧道纳米管( TNTs )的结构转移到未处理的 AML12 细胞 共聚焦显微镜 3D 成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进一步证实了 细胞间通道的存在和结构 WB 检测了与肌动蛋白丝网络相关的蛋白表达变化 ,揭示了镉对 Rock1 Cofilin 水平的影响; 免疫荧光和 Phalloidin 染色观察了这些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 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了 MYH9 Rab18 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通过 构建共培养系统 研究了脂滴转移对受体细胞的影响,包括细胞活力、脂质含量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


基金申请或者课题思路讨论合作 请联系Alic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