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收获”了290个优良天,是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多的一年。日前,2024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空气质量交出亮眼“成绩单”。
据介绍,2024年北京空气质量创下两个“历史之最”:优良天数历年最多、重污染天数历年最少。与“北京蓝”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PM2.5,也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这也和北京市民的观感相符——北京的蓝天确实越来越多了。在朋友圈,蓝天白云、晚霞满天、星河点点、山峦眺望之类的景致越来越常见,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领略北京的自然之美。
如果看数据的话,更能直观理解北京的空气质量改善。与2013年相比,2024年四项主要污染物PM2.5、PM10、NO2、SO2浓度分别下降65.9%、50.0%、57.1%、88.7%,空气质量保持持续改善趋势。
具体到人们最熟悉的PM2.5,2024年北京市PM2.5浓度达到优良级别的天数多达345天,占比94.3%;连续不间断保持优良水平的天数则超过半年,而这个数据在2013年仅为13天。
空气质量的改善,离不开“人努力”的结果,这背后是一场深度的首都治理变革。北京从2013年开始正式向PM2.5“宣战”,从那以后“空气治理”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关键词之一。
为此,北京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并与周边区域开展联防联控,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以十年为尺度的时间轴上持续努力着。也由此,才有了今天这张既天朗气清又振奋人心的成绩单。
2024年,北京更是以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为重中之重,不断深化“一微克”行动,0.1微克精抓细抠,全力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同时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聚焦本市污染最大的移动源,北京出台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国四排放标准老旧货车和大中型客车报废更新等资金补贴政策,实施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等一揽子引导政策,有效推动车械新能源化,显著减少汽柴油使用……
北京以降低PM2.5浓度为核心,创新搭建了“含绿量”指标体系,多维度推动车械、企业、工地等积极创绿,深挖减排潜力,支撑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并且,继续与周边区域在合力治污、联动执法、联合应急等方面不断深入,更是推动了区域空气质量的共同改善。
与此同时,经济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北京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北京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项指标均为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北京的绿色发展更是成果显著: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12家;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达5.7万件;绿色技术相关领域有重点实验室115家、工程技术中心51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4.3%;节能建筑占全部民用建筑的80%以上,居全国首位。
产业结构绿色升级、技术应用绿色突破、民众生活绿色转型,北京做好了“绿色”和“发展”的辩证法。北京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也给其他遇到类似发展难题的地区打了个样。
当然,空气治理不会一蹴而就,蓝天保卫战还需要再接再厉。据环境专家分析,当前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远超环境容量。这意味着空气质量还没有完全与气象条件脱钩,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区域性污染仍有可能出现。
因此,我们仍要进一步深挖减排潜力,推进各项措施细化、落地,继续整体改善空气质量,在气象条件波动等状况下赢得更多主动,让“北京蓝”更蓝更透澈更持久、首都发展“含金量”更高。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