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街头,包子鸡蛋香气四溢,豆浆油条热气腾腾,一天开始了;
到了中午,楼下小餐馆或外卖App,交替成为午饭的“首选”;
夜幕降临,三五好友相聚,烧烤啤酒,龙虾大餐,不醉不归……
或许是因为忙,或许是因为懒,或许是真的不会做饭,总之,
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都会点外卖或者在外面吃饭
,还不止一顿!
据统计,2023年,我国餐饮业总收入超过5万亿元
[1]
。
不过有人总感觉,经常在外面吃饭似乎“不大好”——但是,到底“不好”到什么程度呢?
美国学者曾对
3.5万名20岁以上的成年人
进行了长期的饮食和健康研究,平均随访时间7.8年,最长接近17年。
最终,记录到了2781例死亡,其中511例死亡归因于心血管疾病,638例死于癌症。
为得出更科学的结论,在进一步分析时,排除了
年龄、性别、人种/种族、收入、体重指数
等因素的影响。
(《外出就餐频率与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2]
)
结果惊人地显示,与几乎从来不在外面吃饭的人
(≤1次/周)
相比,
经常在外面吃饭的人
(≥2次/天)
的全因死亡率增加了49%!
此外,后者的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8%,癌症死亡率增加67%
[1]
!
这表明,频繁外出就餐与死亡率升高,确实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在外面吃饭越频繁,寿命越短,还真不是耸人听闻!
特别指出一点:这个研究里的“在外面吃饭”是相对于“在家里自己做饭”来说的。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自己买菜、洗菜、烹饪……都属于“在外面吃饭”。
外卖,也当然属于“在外面吃饭”。
不论多么高级的餐馆,为追求“色香味俱全”,饭菜不得不是
高热量、高脂肪、高盐和高糖
的“四高”食品。
在上面的研究中,研究者也按美国心脏协会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的标准,对食物进行了营养评分。
结果发现,多数餐馆
(尤其将近70%的快餐店)
的食品的营养价值得分都比较低。一些豪华餐厅也好不到哪里去。
炸鸡、烧烤、薯条……外卖就更不用说了,
好吃是真好吃,油腻也是真油腻。
在“四高”的同时,
膳食纤维、各类维生素
(比如维生素A、B、C、D、E)
、矿物质
(比如钙、铁)
等有益于健康的营养素反而含量很低。
危害健康的成分摄入过度,有利健康的成分摄入减少,当然不健康了!
研究发现,
经常在外就餐者的成年男性,超重肥胖率明显高于在家就餐者
[3]
。
人一旦胖起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就更容易找上门。
当然,前面说的盐吃多了、糖吃多了,也会增加各类
心脑血管疾病
甚至
癌症
的风险
[4-5]
。
近年来,每年的“315”晚会中,几乎都有
食品安全事件
的案例。
不洁的食材、不当的保存方法、不合适的烹饪方式,都会给健康带来隐患。
数据显示,从2010至2020年,我国共报告了549起
由外卖送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6]
。
累计发病人数为9285人,死亡2人,平均每起事件涉及17人。
不过,上面比较的是比较极端的
“频繁在外面吃饭”
(≥2次/天)
和
“很少在外面吃饭”
(≤1次/周)
,所以结论才那么“吓人”。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外吃饭的频率并没有这么多,
不用过于担心。
当然,如果有时间,依然建议
自己在家做饭。
此前,一项随访超过10年的研究显示:
爱做饭的人更长寿!
而且在家做饭次数越多,死亡风险越低——每周自己下厨超过5次的人,死亡风险降低50%
[7]
!
不过,就算不得不需要经常在外面吃饭,也不意味着必须放弃健康。
以下是5个小贴士,可以帮我们在外吃得更健康!
不论是点外卖还是出去吃,尽量选择干净卫生、烹饪方式更健康
(少油炸和烧烤)
的餐馆。
当发现餐桌上都是大鱼大肉时,尽量少吃点,适可而止。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每餐都应当尽量搭配蔬菜,不要只吃“饭”和“肉”。
主食不要永远只有“大米饭”和“面条”!适当吃一些全谷物或粗粮、杂粮,可降低慢性病的发作风险
[8]
。
蛋、奶以及豆制品都是比较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每餐可以有1至2种。在动物性食物中,可以优先选择鱼、虾。
尽量减少酒精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减少对健康的损害。
健康饮食,从下一餐开始!
审核专家:马跃青
中国注册营养师、航天中心医院营养科营养医师
1.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2/content_6931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