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心如秤
小溪虽浅,但浅的澄澈。泥沼虽不见底,但未必深。这里没有多少高深的大道理,只有关于法治,关于生活的常识。在这里我们与您分享许身健教授对走向法治中国的感悟。雨后春天的道路虽然泥泞,但这不会阻挡行者的脚步,因为他深知:山那边好地方。
一天,我在校车上遇到了刚从美国读书回来的政法大学同事,我问他在美国一年有没有新鲜事,他说:“太阳底下无新事,那个学校你也去过,有什么新鲜的。”我问有没有什么事很难忘。他想了想:“有一件事很有意思,开始差点吓死,后来差点笑死。”我说愿闻其详。
他说:“我在美国出庭受过审。”
我问:“你在美国做什么坏事了?”
他说:“在美国生活不易,学习又紧张。想享受新大陆风情,既无钱也无闲。唯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结束了一天的学习以后,骑上一辆破自行车四处乱转,但是,我倒霉就倒霉在这辆破车身上。”
我说:“俺们从自行车大国来的好汉,自行车技美国人难望其项背,他们哪有资格挑刺?总不至于像侯宝林相声《夜行记》里说的那样,让你晚上骑车点灯吧?”
他给我一拳:“恭喜你答对了,我就是因为夜里自行车没灯,被警察盯上了。”
原来,那天晚上,他骑车出门,突然,警察喊话:“停车,靠边,别动!”警察下车后说:“先生,您的车没灯,夜里骑车不安全。”同事争辩说:“我是外国人,我们国家不要求自行车安灯。”警察看了他一眼:“我们这里要求安灯。”
接着开始开单子,同事一看傻了眼:您因为违反交通法规,请于某月某日到某某交通法庭出庭受审。同事想不到自己就因为这一点小事要吃官司,担心传回国内的学校以后那就好说不好听了。想打包回国,又担心从此无法再入境美国;要出庭又怕被拘留罚款,弄个人财两空。
在等待受审的日子里,同事称得上愁肠百结,长吁短叹。他导师看他整日发呆,问他愁从何来,同事说自己要出庭受审了,导师说:“别怕,交通法庭处理的是些鸡毛蒜皮的交通违章,不知你们中国人为啥怕出庭。我陪你去。”
到了法庭,同事本来稍感轻松的心又吊起来了,原来检察官已经正襟危坐,法官也已严阵以待。同事想:在我们国家,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允许双方私了,无须见官。今天看这阵势,自己的事情小不了。
导师一看检察官就笑了,原来是自己教过的学生,两人寒暄起来,同事听见导师好像在说:他是外国人,不知道咱这儿的规矩。导师又嘱咐同事:“开庭后,说你什么要认账,让你做啥就做啥。”同事说:“这个我懂,这叫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开庭时间一到,检察官三言两语把事情一说,和同事说:“是不是这回事,你要具结保证给你的自行车装上灯,这对你、对别人都负责任,我们会委托警察去检查。今天如果你不认账,我们可以让警察出庭作证。如果你既不认错,也不想改错,我们会起诉你,你会面临不利的后果。”同事为了落个好态度,连声说:“我错了,回去就装上灯。”然后,同事眼巴巴地等着法官审判,不料法官说:“鉴于双方达成共识,我宣布本案撤案。”同事一看表就两三分钟:“这就完事了?”导师说:“你想咋的,就这么点事儿,你知道法官一天要处理多少案子?你事先不知这个法规,知错又愿意改错,这就足够了。”
同事感叹说,这件事使他受到了生动的资本主义法治教育。对他的启示在于:美国的程序分流机制运作有效,它可以化繁为简,其背后有化简为繁机制作为支撑。我们一般感觉美国的诉讼程序叠床架屋,烦琐不堪,案件积压如山,美国人称之为“诉讼爆炸”。
但是,不要忘记美国人动辄起诉维权的做法,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人充分享受了“接近司法的权利”,不管如何,司法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正式的法庭,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当然,在美国处理不同案件适用不同的分流机制,比如我同事所涉及的交通违规案件,当地有专门的交通法庭处理此类案件,这些案件已经类型化,事实及法律都很清楚,法官处理这些案件已经轻车熟路,几分钟处理一个案子,下判之后,尘埃落定、一捶定音。被告如果低头认罚,一切简单,但是,如果矢口抵赖,那么证明你主观恶性大,为了以儆效尤,检察官也不会放过你,必定动用相应的资源,对被告穷追猛打,防止此人进一步为害。
相对而言,我国对于轻微交通案件,提倡双方自行处理,但是,这是否反映出交警部门无力处理诸多此类案件,不得已将烫山芋交给双方自行了结?然而,当事人各自的博弈能力不同,情况不同,有的人得理不饶人、漫天要价;有的人则懦弱胆小、以吃亏是福为由自欺欺人。有时候,双方名义上化解了纠纷,实际上一家欢乐一家愁,甚至双方都憋了一肚子气。比如,交通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本来是受害者,但是因为赶时间等原因只能自认倒霉、息事宁人。因此,如果交通警察无力处理诸多案件,不妨像美国警察那样将事实调查清楚,交给交通法庭处理。建议我国设立类似交通法庭这样的处理机构,其实正式程序同样可以节省司法资源,社会效果也好,这何乐不为呢?
作者:许身健,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法心如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