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由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江科学城机器人产业集群党委书记田劲松主持。在Panel环节,与会嘉宾分别从技术、商业化探索、投资等多维视角,就人形机器人产业当下最为热门的话题进行洞见解读与观点碰撞。
技术Panel: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及机器人行业共性技术
与会嘉宾围绕
“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及机器人行业共性技术”
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大模型赋能下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等话题。
上海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大学机械自动化工程系副主任李静表示:通用大模型对人形机器人的实时响应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定制化芯片端侧部署未来是大语言模型与人形机器人结合的重要手段。满足行业应用的垂类模型及专业语料数据积累未来有望助力人形机器人的多场景落地应用。
启英泰伦创始人、董事长何云鹏表示:要将人形机器人作为示范高点来投射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领域,通过优化大模型与促进生态建设发展,实现多场景应用,降低成本能耗,形成开放生态,最终推进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小度智能生态副总经理揭东辉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和智能车产业有许多相似之处,既要讲云端模型,也要讲应用落地。人形机器人行业方兴未艾,当前需要的是更多资源涌入与良好生态构建。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研究员王栋表示:大模型要既能理解语言,也要理解物理世界,这是具身智能领域当前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需要联合学校、产业界等多渠道发力,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与会嘉宾围绕
“张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探索”
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人形机器人在多行业的应用场景及商业价值等话题。
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顾捷表示:人形机器人技术生态建设与关键技术突破亟需产学研紧密合作形成创新链,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高新技术和优秀人才是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良性发展的关键要素。
成都瑞迪智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刘兰表示:人形机器人发展需重点关注硬件优化迭代及应用场景搭建,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也应通力合作,以期实现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各场景的加速落地。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交叉融合技术室室主任、高级研发工程师张帅表示: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但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此外,在脑机接口、养老康复等领域,人形机器人也有着良好落地前景。
太水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吕桂华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面临着“本体”和“大脑”不够协调的问题。具体到潜在落地场景看,人形机器人起步阶段可以考虑适用在提供“情绪价值”的办公、服务场景。
与会嘉宾围绕
“张江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和生态机会”
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投资及盈利等话题。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琦表示:需要从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以及成本控制优势、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规模化经营能力、确定性的规模化应用场景、企业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产品业务及服务业务、定制化解决方案等多维角度来评估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投资回报。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发展依赖于针对性的政策资金支持、政府的行业引导基金、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技术创新的引领性、机器人领域人才选用育留、针对性的高质量行业孵化基础设施,以及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三大要素大模型、大算力、高质量语料集聚的良好生态发展环境等。
金石投资长三角投资团队负责人栾培强表示:核心技术和工程化能力是投资人形机器人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企业除了要不断迭代远大前程的机器人产品外,现阶段拥有产生收入的基本盘产品也很重要。
晨晖创投投资副总裁文超表示:在多模态大模型持续赋能和上游核心部件提质降本的双轮驱动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展现出了巨大的投资吸引力和回报潜力;工业和消费场景是我们现阶段比较关注的落地应用领域。
云启资本高级投资经理韦辰睿表示:具身智能的创始团队需要和前沿科技站在一起,有能力拥抱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朝着智能化、可量产、低成本的方向不断迭代。从应用场景上,消费是有非常有想象空间的场景,此外,开发者和对ROI不做要求的高危作业领域,会是比较适合前期落地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