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化转型工作室
数字化转型工作室主要关注如下内容:咨询(数字咨询、管理咨询、战略咨询等);行业(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教育等);技术(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安全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李光满说  ·  虾油这场“骗局”,颠覆中国人的认知...... ·  12 小时前  
人民日报评论  ·  河北邢台,泉“新”归来 | 新春评话 ·  20 小时前  
纪法指引  ·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法学) ·  2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字化转型工作室

重庆发力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

数字化转型工作室  · 公众号  ·  · 2024-03-23 21:40

正文

日前,《重庆市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规划》)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到2027年,重庆市要形成核心产值500亿元规模的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规划》提出,重庆要加快推进卫星互联网建设应用、北斗规模应用、遥感融合应用,推动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发展;到2027年,在全国率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导遥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建成北斗和卫星互联网综合应用先行区,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开发一批战略性核心产品,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空天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主阵地、原始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集聚地、应用服务新高地。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明确了主要任务——构建“4231”总体架构,围绕卫星互联网产业筑基、北斗规模应用强基以及构建商业遥感星座、创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4个方面提升基础能力,强化空天信息核心制造业强链补链、空天信息运营服务融合2条产业主线,着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社会民生、西部陆海新通道3个重点领域的空天信息应用,打造1个空天信息产业园,聚力实施10项行动。

图源: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以下为《规划》全文:

重庆市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23〕7号),为提升未来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立足我市卫星互联网先发优势,坚持强基固本、创新驱动、产业集聚,以通导遥融合应用为引擎,加快推进卫星互联网建设应用、北斗规模应用、遥感融合应用,推动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发展。到2027年,在全国率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导遥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服务体系,成功创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建成北斗和卫星互联网综合应用先行区,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开发一批战略性核心产品,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核心产值500亿元规模的空天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空天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主阵地、原始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集聚地、应用服务新高地。


二、主要任务


构建“4231”总体架构,围绕卫星互联网产业筑基、北斗规模应用强基以及构建商业遥感星座、创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4个方面提升基础能力,强化空天信息核心制造业强链补链、空天信息运营服务融合2条产业主线,着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社会民生、西部陆海新通道3个重点领域的空天信息应用,打造1个空天信息产业园,聚力实施10项行动。


(一)卫星互联网产业筑基行动


面向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地面基础设施,构建卫星互联网标准体系,研发空天信息协议产品,推进商业化卫星互联网组建。


1﹒建设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推进运控中心和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卫星平台及各类载荷长期安全运行管理。建设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平台,为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提供基础支撑。


2﹒构建卫星互联网行业应用标准体系。加快推动卫星互联网标准化通用化进程,研究和制定重点领域融合标准,发挥标准在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形成卫星互联网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3.研发空天信息协议产品。开展面向行业需求的卫星互联网标准协议和技术研究,重点围绕体制协议、核心算法、测试等技术领域,完成终端侧体制协议、核心算法、测试系统等应用产品的研制开发。


4.鼓励组建商业化卫星互联网。创新市场化建设运营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公司积极参与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突破低轨卫星低成本发射技术瓶颈,推动卫星互联网星座快速组建。


专栏1  卫星互联网产业筑基行动重点建设任务


重大项目

1.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平台项目。构建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打通多行业数据接口,加快数据汇聚,挖掘数据要素,开展数据增值服务处理业务,支撑提供系统级行业解决方案。


2.卫星互联网应用标准构建项目。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规划移动通信、物联网、宽带通信三类协议软件开展迭代演进,完成宽窄带和物联网终端协议商用版本的开发、测试验证系统建设、牵头开展产品标准定义,提供差异化产品解决方案,支持卫星互联网终端的规模化应用。


(二)北斗规模应用强基行动


以“技术领先、立足应用、高效可靠、易于扩展”为原则,打造全市时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统筹北斗导航星基和地基增强系统,推进北斗导航多源融合应用。


1.打造时空信息综合运营服务平台。以重庆市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数据中心为基础,搭建导航数据处理中心,实现数据采集处理高效、可持续发展。建立全链条数据应用服务,提供面向用户的高可靠、高可用、高精度数据服务。


2.完善北斗导航增强系统。加大北斗导航增强地面网站资源的统筹力度,积极推动其纳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国“一张网”,提升北斗基础服务能力。有机融合低轨卫星导航增强能力,开展面向全国的北斗星基增强系统运营服务,提供覆盖米级到厘米级精度的多种定位服务。


3.制定时空信息应用技术标准规范。开展导航与通信融合一体化信号设计,积极参与标准体系规划建设和导航服务技术标准制定,加大相关标准在国际上的推广力度,促进北斗全球化运营。


专栏2  北斗规模应用强基行动重点建设任务


重大项目

1﹒“中国石油+北斗”地基增强全国“一张网”项目。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结合中国石油加油站站址以及油气、交通、农业等相关业务,完成“中国石油+北斗”地基增强全国“一张网”建设,形成创新成果。


2﹒智能导航终端研制及制造能力建设项目。深化北斗应用,开展多源融合导航、智能自主导航、低轨增强导航等技术创新,发展满足多种环境使用需求的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芯片、IMU(惯性测量单元)核心器件、组合导航、多源融合导航终端及导航定位处理软件产品。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终端生产基地,推动实现生产过程数字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生产柔性化、响应实时化。

重大平台

北斗联合创新实验室。组建联合实验室,协同企业、高校完成终端定制和大数据服务应用开发,推动智慧油气、智慧农业等行业应用领域典型场景应用示范,助力北斗行业应用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商业遥感星座构建行动


建设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提升掩星气象探测运营与数据服务能力,实施遥感大数据应用,向重点行业稳定提供数据产品服务。


1.构建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建设低轨掩星气象探测星座,打造掩星气象探测运营体系承载平台。探索商业化组网机制,推动星座快速组建。优化掩星数据处理算法,加快推动掩星探测数据向行业增值数据服务转化。


2.研发高可靠卫星数据传输系统。研究突破星地一体化的高可靠数据传输、星地融合海量信息实时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发高可靠数据传输系统,确保卫星数据完整、准确落地。


3.打造智能化遥感大数据中心。建立健全全市航空航天遥感数据统筹工作机制,探索遥感商业化应用,为自然资源、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提供稳定、精准的遥感、气象服务。


专栏3  商业遥感星座构建行动重点建设任务


重大项目

1﹒掩星气象探测星座。构建掩星气象探测星座,获取一定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尺度下的全球均匀大气遥感数据,实现中低纬度人口稠密区加密的掩星探测及海洋反射探测。


2﹒地面运控及数据中心。建设地面数据接收站及测控站、数据中心,部署地面运控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接收卫星遥测数据、探测业务数据和卫星其他辅助数据,对卫星进行监视和控制,实现星座的运营管理及数据处理。

重大平台

1﹒低轨气象星座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低轨气象星座轨道控制等技术攻关,研制掩星探测载荷、星地通信及地面应用系统,研究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建立成果转化渠道,提供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


2﹒智能化遥感大数据中心。强化全市航空航天遥感数据统筹共享服务,开展星机地融合海量信息实时处理、多源遥感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攻关,打造遥感数据与智能服务平台,研究制定标准规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向全社会提供遥感数据及智能分析服务。


(四)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创建行动


汇聚优质产业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与优势行业融合,建成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建设,形成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1﹒开展空天信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聚焦复杂环境下的天地网络融合应用技术,在制定标准体制协议和核心算法、构建复杂环境应用场景等核心技术能力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开展产学研协同技术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支撑。


2﹒建设全链条创新平台。布局卫星互联网应用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制。打造应用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开放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效能评估等技术服务,支撑应用技术的快速推广及应用。建设应用成果转化平台,提供产品落地实施整体解决方案,实现科技成果畅通转化。


专栏4  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创建行动重点建设任务


重大平台

1﹒卫星互联网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依托卫星互联网应用领域核心龙头企业,围绕复杂环境下天地网络融合应用,建设应用侧协议设计、终端芯片设计开发与验证、模组开发与测试验证、应用场景开发验证等研发平台,支撑协议体制、芯片、模组、终端等核心产品研制,助推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2﹒卫星互联网应用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平台,形成面向应用系统的模块化快速开发解决方案,促进卫星互联网应用推广;建设开放应用数据平台,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优势,支撑应用系统智能运行,并为产业链提供数据增值服务;建设应用解决方案效能评估平台,优化应用解决方案,提升应用服务效能。


3﹒卫星互联网应用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平台,提供技术转移、市场开拓、技术咨询等系列服务,形成新产品落地实施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打通从技术到样机、样机到产品的转化通道,构建新产品成果转化生态链,加快实现创新成果在卫星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产业化发展。


(五)空天信息核心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


结合我市制造业优势,开展系列化火箭、通导遥卫星研发制造,研制空天信息核心芯片、终端,补齐产业链短板,实现空天信息终端研发制造自主化和规模化发展。


1﹒研发快速响应火箭。开展不同运载能力的火箭、可移动发射平台、测控地面站的研制,通过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实现关键部段批量化生产。加大对商业卫星发射控制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培育商业测运控能力。


2﹒整星及有效载荷智能制造。瞄准低轨卫星制造需求,打造超级卫星工厂,研发生产以快速反射镜、太阳电池片、太阳翼驱动机构、星间星地通信设备、推进器及各类遥感载荷为代表的卫星核心部组件。探索面向低成本、批量化生产需求的制造生产管理模式,形成商业化卫星整星制造生产能力。


3﹒空天信息核心芯片模组研制。围绕移动通信、宽带通信、物联网和导航增强四大领域,形成谱系化的天地融合通信芯片产品体系。研制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语音、物联网、数据通信、导航增强以及多模融合终端。


专栏5  空天信息核心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重点建设任务


重大项目

1﹒智能机动快响运载火箭研发项目。论证大范围机动、多场景快速发射的火箭方案,通过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在SSO(太阳同步轨道)轨道范围内根据实际运力需求实现火箭快速组合发射。


2﹒机动发射测控平台研发项目。进行集装箱发射平台结构优化。开展关键子系统小型化、便携化、轻量化设计。研发适应多种火箭发射的可移动通用的发射平台。


3﹒天地融合通信芯片研制项目。开展高精度时频估计、高速率物理层调制解调和大规模低延时数据交换等算法研究,开展高效率相控阵芯片、高性能低成本射频芯片、超低功耗物联网芯片、宽带终端芯片等研制,形成谱系化的卫星通信终端芯片研制体系。


4﹒高性能低成本相控天线研制项目。开展高性能低成本相控阵技术研究,突破共口径技术、稀疏阵技术和液晶相控阵技术,实现相控阵终端产品制造高性能、小型化、低成本。


5﹒多模融合终端研制项目。重点突破高性能低成本基带及射频芯片、相控阵天线、通导一体芯片/模组、天地一体多模模组/终端、手机直连卫星方案等产业核心和高价值产品。完成核心芯片的量产,以核心芯片、IP为牵引,初步形成包括IP授权、芯片、模组、终端的多元化产业合作模式。

重大平台

智能快响火箭研发制造基地。掌握机动快速全向发射、任务智能规划、小型化高带宽数据传输、高精度组合导航、智能自动测发、高实时数据驱动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火箭快速发射能力。


(六)空天信息运营服务融合行动


开展空天信息基础运营服务,提供数据增值服务,发展空天信息行业应用,推动空天信息运营服务提质增效,改善我市空天信息产业结构。


1﹒加快开展天地融合的基础网络服务。加快卫星互联网与地面运营商的天地网络融合建设,研制多模融合终端,依托运营服务平台开展包括语音、物联网、数据的低时延广覆盖全球卫星互联网服务,形成全球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根节点。


2﹒提供通导一体的时空信息服务。依托卫星互联网星座、北斗等资源,提供GNSS天基全球监测、导航增强、应急导航等通导一体时空信息服务,拓展北斗系统服务功能。


3﹒创新通导遥融合的空天信息数据增值服务。发挥运营服务根节点优势,建设低空智联网运营服务中心,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开展数据增值服务,逐步构建全球运营服务体系。


专栏6  空天信息运营服务融合行动重点建设任务


重大平台

1﹒卫星互联网应用开放实验室。构建卫星互联网融合场景仿真技术能力,实现多类型应用场景的快速构建、准确仿真和设计验证。构建卫星互联网融合应用技术能力,支撑卫星互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快速应用拓展,满足行业应用需求。构建数字化应用服务技术能力,提升应用服务效能和用户体验,实现数据增值。


2﹒卫星5G小基站项目。研制内置卫星互联网信号处理模组的5G小基站,实现卫星互联网信号的快速落地,实现5G终端用户与卫星互联网“无缝连接”,有效解决在公网信号覆盖差、复杂地理及电磁环境等特殊场景下,通信网络快速开通难、通信信号差等问题。


3﹒通导遥融合通信技术创新中心。聚焦卫星通信、导航、遥感技术,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提供创新孵化服务,支撑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4﹒低空智联网运营服务中心。基于卫星互联网建设低空智联网运营服务中心,为全市通航/无人机提供空地一体化的网络信息服务;实现基于卫星互联网的航空器识别码、运行轨迹、行驶速度、高度等数据汇集管理、融合处理、分发服务;与全市无人机服务平台和空域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通航及无人机有效监管,化解低空开放安全风险,助力重庆成为“空域放得开、无人机管得住、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标杆区域和先进示范区。


(七)智能网联汽车空天信息赋能行动


推进天基网络与地面网络系统的融合,形成天地一体的多样化场景和车载通导应用服务生态,实现“卫星互联网+北斗”智能车载终端前装规模化商业应用。


1﹒卫星互联网车载应用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创建卫星互联网车载应用联盟,构建协同开放的“卫星互联网+5G+北斗”车载应用标准体系,促进卫星通导产品认证体系建设,推动车载应用测试流程规范化、工程应用标准化、企业合作有序化。


2﹒“卫星互联网+5G+北斗”汽车产品制造。鼓励车企在各车型上标配前装北斗和卫星互联网芯片、模组,研制智能车载终端产品以及智能网联整车产品,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方面实现地面通信网络、卫星互联网、北斗融合车载通导终端规模化应用。


3﹒“卫星互联网+北斗”智能网联应用场景推广。依托重庆(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等重点项目,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推动卫星互联网、北斗产品进入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路侧设施。


专栏7  智能网联汽车空天信息赋能行动重点建设任务


重大项目

1﹒卫星互联网车载终端、整车产品研制项目。突破卫星互联网车载共形天线、通导融合终端研制与车机模组集成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卫星互联网车规级芯片、车载终端、测试设备的设计、开发与制造;设计支持卫星互联网功能的整车网络架构及软硬件接口,开发车载功能,构建测试体系,实现卫星互联网车载产品前装规模化应用。


2﹒卫星互联网车载运营服务平台开发项目。探索创新应用场景和服务运营模式,开发车企级别和行业级别的运营、监控系统,形成端云一体的多层级、高安全、高效率的服务提供、监管体系。

重大平台

1﹒卫星互联网车载应用创新联盟。融合卫星互联网与车联网技术,研发卫星互联网车载语音通信、导航定位增强、宽带通信等技术原型,攻关车联网服务覆盖范围、服务质量、通导融合、天地网络融合等重点技术难题,参与或主导制定行业标准、认证体系,推动卫星互联网车载应用落地。


2﹒“卫星互联网+北斗+智能网联汽车”通导遥融合应用示范区。加速卫星互联网、北斗与地面网络融合,结合人工智能、高精地图、大数据等技术,打造面向多样化场景的天地一体车载通导遥应用服务,构建集技术验证、原型展示和运营体验于一体的示范区。


(八)空天信息社会民生应用示范行动


构建自主可控、安全、智能的空天信息综合应用服务能力,开展空天信息社会民生应用示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空天信息高质量应用。


1﹒推广社会民生领域应用。推动卫星互联网、北斗等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的集成应用,打造基于空天信息融合技术的服务机器人,培育深度户外旅游、智慧养老、智慧出行等产品和服务。发展基于卫星互联网、北斗的低空经济,拓展无人机巡查、农机装备自动驾驶等应用领域,发展现代山地农业。


2﹒开展数字化城市治理综合应用。推动空天信息与地面数字融合应用,在智慧城市中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公共安全、应急救援、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政务数字化能力建设。围绕桥梁、隧道、坝体、危岩等开展灾害监测预警应用。基于通导遥卫星融合技术开展山区森林火灾、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应用,构建火点与水文监测体系。


3.打造明月湖场景融合窗口示范区。立足产业和区位优势,创建明月湖融合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辐射带动能力强、应用关键技术有突破的空天信息综合应用标杆。建设场景融合窗口平台,为多个行业提供定制化数据分析和展示服务,推广空天信息融合应用。


专栏8  空天信息社会民生应用示范行动重点建设任务


重大项目

1﹒应急公共服务综合应用示范。研制天地融合通信终端,建设基于空天信息的应急管理平台,通过卫星互联网实现公共安全、自然灾害、重大危险源等风险监测与数据汇聚,实现公共安全态势实时全域感知与高效预警、应急防控救援高效协同、灾后快速精准评估等功能。


2﹒资源与环境保障综合应用示范。攻关通导遥数智融合技术,建设天地网络融合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实现全市山水林田湖草沙国土空间与环境质量全域实时智能监测。基于卫星互联网建设空中飞行器管控服务平台,实现常态化无人机超视距森林巡检、河道巡河、火点巡防。


3﹒便民服务综合应用示范。加密和升级基于卫星互联网的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强化天气系统监测能力。建设惠民医疗物资无人投送平台,研制通导一体无人机,实现农村区域医疗物资及时精准投送。研制天地网络融合通信终端,实现偏远无人区、景区的通信导航全覆盖,升级重庆旅游体验和养老安全,实现民众有感。


4﹒低空智联网+通航/无人机应用示范。结合重庆市低空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开展基于卫星互联网的通航/无人机飞行监管、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军民融合等典型应用示范,推动通航及无人机产业发展。

重大平台

明月湖融合应用窗口示范中心。在明月湖建设卫星互联网应用先导区展示与体验中心,搭建空天信息融合应用展示通道,建成政府服务、行业应用、民众有感的空天信息生态综合示范区,牵引卫星互联网场景融合创新,推广卫星互联网融合应用场景,扩大产业聚集规模。


(九)西部陆海新通道空天信息互联行动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数智通道建设、物流信息共享、跨境贸易结算等方面推广天地网络融合应用,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组织运营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