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集中学习平台。谈起这个平台,消保委秘书长丁德军感受最深:2014年新消法施行,丁德军上台解读,现场气氛热烈,大家争相提问11个问题,使得他招架不住。“讲坛评价表”上对他的讲课评价是“主题选得好,内容充实不够。”丁德军说“花了2个星期备课,最后还是逼得头上冒汗。”5年来,讲坛从126个主题中筛选了46个主题开讲,邀请专家、学者讲课12次,举行演讲活动9次。“这个平台已经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讲、业务能手现身讲、专家学者精彩讲,全局人人上讲台的局面。”范雅琴评价说。
“引导式”日常学习平台。干部职工平时怎么学?学什么?该局把“钱湖红盾讲坛”搬上网,在分局内网设置红盾讲坛。“每个月都要根据办公室制订的‘要点引导’规定的内容进行学习,然后在内网‘红盾讲坛’上‘讲’出来,发表自己的体会文章。”干部王蔚说,“这个规定动作使上网学习比较系统,学习的内容充满正能量,同时也锻炼了‘写’的能力 。”5年来,网上“钱湖红盾讲坛”共发表文章2610篇。
“互动式”交流学习平台。现场互动,举行课堂讨论会;思想互动,举办课题研讨会;情景互动,举行办案学习会;诗文互动,开展演讲活动。这些做法,构建了这个平台的特色,经常出现“台上台下互动,争来争去探讨”的情景。在2015年,省级劳模严华菊讲她如何饲养动物,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严老师讲课不到一小时,台上台下讨论价值观却花去一个多钟头,很多同志和严老师在会场上交心交流,实话实说,有的还带点 ‘火药味’,但严老师以‘用心、恒心、爱心、决心、安心’五个‘心’做好本职工作的事迹深深教育了大家。”干部杜瑾琦回忆说。
“开放式”体验学习平台。“把嘴上讲的变成手中做的,是打造这个平台的目的,”范雅琴介绍说。5年来,钱湖红盾讲坛创办了12个学习实践基地,“对讲的好的,可行性强的都放到基地去操作。”2016年4月,干部董晓峰讲麻糍加工监管,提出树立样板典型,实行“六个统一”建议,后来放到下水村操作,42家麻糍加工户争创典型示范,有力地提升了监管效果和食品安全。现在,钱湖红盾讲坛开辟的理想教育联系点、地方工作联系村、市场监管联系区、干部轮岗工作月等学习实践载体成了干事创业的平台,共有7个课题实践项目取得服务监管显著成效,得到东钱湖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和大会表扬。
来源:市场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