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育之江
传递科学和谐教育理念,提供权威教育政策资讯,打造高效教育服务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教育之江

同学,AI是“帮手”,不是“枪手”

教育之江  · 公众号  ·  · 2025-02-19 11: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段时间,有关AI(人工智能)的话题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个领域都在尝试以“AI+”或“+AI”的方式更高效地实现目标。近日,全国多地的中小学正式开学,进入新学期。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已有不少学生尝试借助AI辅助完成作业。


“像背诵时,我会用AI来帮我大概解释一下文言文的意思,让我更好地理解古诗。”


“我觉得它写作文比较乱,没有感情,不能真切地体会到那个场景给人带来的感受。”


孩子们对于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感受各不相同。那么,对于“人工智能辅助学习”这样一个新兴事物,家长和老师该怎样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使用它,让人工智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而不是孩子思维懈怠的加速器呢?



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AI?



■ 老师:将作业分层分类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


不少老师表示,AI时代,如何判定学生作业的质量也成为新课题。


浙江宁波宁海县深甽镇初级中学教师姜春杰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有结合实验结果的分析,也有对现象的观察思考,他说 检查学生作业,看的是解题过程 。“希望通过作业让学生掌握整合知识应用的能力,AI的出现可能会让学生缺失锻炼的过程。”


新学期开学,湖南长沙雅礼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俞毅 对班级学生的寒假作业进行了分析,发现AI含量偏高 。“寒假我们班同学写了10篇作文,很多孩子写家乡的变化、科技改变生活,然后下面一串一串排比句,就是典型的AI生成语言,这个是能够发现的。”



北京一零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熊永昌表示, 老师们要做一些规定,哪些是要去动手做的,哪些是不能用人工智能完成的,把作业分层分类


其实,对教育工作者而言——


■ 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将AI技术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并制定相应的规范;


■ 同时,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避免过度依赖。


■ 家长:孩子使用AI后 要注重引导孩子思考解题思路


老师最担心的莫过于孩子过度依赖AI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家长们又是如何看待AI这一新兴工具的?


“我比较担忧,孩子用的时间长了会不会形成依赖。”


“如果不用思考就能够得到一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兴趣会慢慢减弱。”



当然,也有不少家长愿意让孩子尝试AI,提高效率。


“我挺支持的,现在有了AI以后,孩子碰到一些不会的题,可以很快速得到一些解题的思路、过程。”


山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心理健康工作室首席心理专家王俊升认为,如果家长和孩子对于某个问题都拿不准,那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AI作业助手, 使用完AI作业助手以后,家长要和孩子聊一聊,他的思考是什么,打开孩子的脑洞


专家:要家校共育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审美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中,对于人工智能内容中的错误信息,孩子们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进行辨别。那么如何既能提升学生们的能力,又可以防止被AI带偏,就需要学校的干预和引导。而如何避免孩子依赖AI来抄作业, 让思维不被代劳,也需要家校共育


专家指出, 用AI辅助学生学习需要家庭和学校合作,在使用前就制定好共同遵守的规则 。而在孩子使用AI过程中,不少相关从业人员认识到, 不能搞“自由落体”,必须始终关注整个过程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山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王丽萍认为,人类的优势不在于计算能力,而在于理论驱动下的思维方式。也许未来,50%的工作会被AI所代替。那么这也提醒家长们, 要注重培养孩子不能被AI所替代的能力,比如同理心、审美力和创造力,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我们需要理性看待AI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AI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



来源 | 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 | 吴锦珑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已明确!这项认证12周岁以下儿童禁止参加


» 《哪吒2》带给我们哪些教育启示?


» 图说 | 让“真理的味道”浸润心灵!看浙江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雨水 | 杭电“雨”你共赴美好!多雨多湿时节,可以这样守护孩子健康


» 贯彻学前教育法“大家谈”①丨贯彻学前教育法 促进高质量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