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怕数学
越辅导孩子成绩越差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莱文(Susan Levine)和同事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1]发现,在那些父母经常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家庭里,
如果父母自己对数学感到焦虑的话,孩子的数学成绩就会相对差一些,
而且孩子还会因数学表现差也染上
数学焦虑
(math anxiety)情绪。
莱文教授和她的同事选用了438名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小学儿童,其中一年级学生185人,二年级学生253人。
研究者要求这些小学生在期初和期末的时候完成两次数学测验,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运算问题,用来考察他们的数学成绩。与此同时,小学生还顺带着完成了一份评估他们数学焦虑的问卷。之后,研究者访问了小学生各自的家长,详细调查了家长们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频率,以及家长自己对数学的焦虑水平。
将孩子的成绩、数学焦虑和家长的辅导频率、数学焦虑对应起来分析后,研究者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父母越害怕数学,孩子的数学成绩就越差。
但是这个效应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它受
家长辅导频率
的影响。换句话说,只
有经常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家长,他们的焦虑才会“传导”至孩子的成绩上
;而那些对孩子功课漠不关心的家长们,即使是被数学吓破了胆,也不会对孩子的成绩有什么影响。
莱文教授在文中还特意强调,所谓“经常辅导”,至少也要家长的辅导频率在所有家长中位于前15.85%这个区间内(也即高于平均水平一个标准差)。
焦虑会“传染”
那么,父母的焦虑是如何影响孩子成绩的呢?
莱文教授指出,对数学感到焦虑的父母通常也不大喜欢数学,他们对数学的态度一般都比较消极,甚至存在“数学无用论”。因此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这些父母可能会
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消极态度传染给孩子,进而挫败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再好学的小孩,也经不住父母总是在耳边说“会解几何题对生活有什么卵用”“会数钱就够了,你买菜还要开个根号2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只有那些经常辅导的家长,他们的焦虑才会影响孩子学习。毕竟消极态度在亲子之间的数学交流中才好发生作用,不作交流反而相安无事。
其实,这并不是莱文教授第一次和数学焦虑杠上了。早在2010年,她和她的团队就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撰文[2]指出,
老师对数学的焦虑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
而且,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最早可以发生在一年级儿童身上[3]。这些研究再加上最近发表的这篇文章,充分说明
成年人对数学的态度这种外在的、与教学无关的因素,在儿童数学学习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