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观点
观点(www.guandian.cn)向来以提供迅速、准确的房地产资讯与深度内容给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本以及专业市场而享誉业内。
51好读  ›  专栏  ›  观点

政经谭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出台;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意见发布

观点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5-01-08 07:30

正文

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 观点 ”,欢迎置顶或设为星标, 可快速获取商业财经 度资 讯。
政经谭
观点新媒体
全球视野与中国经济,高屋建瓴、大处着眼。

国家发改委:健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1月7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

其中第四章提及,要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关部门要依法推动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在城市群、都市圈内探索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统筹配置和毗邻区域建设用地协同供应,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各地区要在国家统一制度规定下,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适当优化建设用地交易申请、审批、价款和税费缴纳、登记等流程,依托全国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服务平台,汇集土地二级市场交易信息,主动发布公示地价、成交价、交易规则等信息。

健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有关部门要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各地区不得在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方面设置影响人才流动的政策性障碍,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国家发改委:破除市场分割壁垒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关情况。

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鹏飞提到,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是有效衔接供需、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重要基础,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意见》的贯彻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体制机制方面,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行业发展。强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重大政策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方面,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提升综合货运枢纽能力,健全多式联运运行体系。转型发展与对外开放方面,推动绿色智慧转型升级,持续实施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二是破除市场分割壁垒。市场制度方面,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强对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的评估、排查、清理。完善交通领域价格机制。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机制。支持政策方面,健全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对待和发展的政策制度,破除区域壁垒和市场分割,动态发布问题清单。

三是畅通要素资源配置。资源要素配置方面,强化交通运输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统筹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共用共享。数据共享共用方面,完善各种运输方式数据采集交换共享标准规范,加快推动区域间、部门间数据资源共享交换。资金保障方面,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完善有关资金政策、管理权限和投入机制,提升资金保障能力。

四是优化市场监管机制。监管规则和能力建设方面,加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跨区域监管协作,完善新业态监管制度和规范。推动交通运输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扩面增效。执法和权益保护方面,加强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等手段侵害消费者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改善从业人员的从业环境和用工条件。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意见》各项重点任务的贯彻落实,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成效,让人民群众和经营主体可感可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更好的交通运输保障

河南:3月底前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存量住房开发贷款项目纳入“白名单”机制

1月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推动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若干政策措施》,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

河南省计划在3月底前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存量住房开发贷款项目纳入“白名单”机制,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一政策是河南省为实现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而出台的28条举措之一,旨在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根据政策文件,河南省还将指导各地落实房地产存量支持政策,并督促各地因城施策出台加力支持政策

广州市官宣2025年继续开展汽车以旧换新

1月6日晚,广州市商务局宣布,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活动将继续在广州市开展。自2025年1月1日起,广州市启动了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该政策将持续至国家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出台期间。在此期间,消费者若报废本人名下符合条件的旧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车,将获得一次性补贴。
据了解,从2025年1月1日起,每位消费者在一个自然年内只能申请一次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和一次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同时,每辆汽车也只能申报一次报废更新补贴或置换更新补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

据新华社,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

(2024年12月30日)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保障老有所养,让全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增强科学预判、做好前瞻部署,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健康促进,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进一步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活力,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主要目标是: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二、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一)建设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依托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在承担兜底保障职能基础上,拓展和强化服务示范、行业指导、应急救助、资源协调等综合功能,统筹推动县域养老服务资源高效利用。省级、市级养老机构要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增强对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的技术支持、示范引领、人才培养作用,促进区域联动。

(二)加强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依托乡镇(街道)敬老院、优质民办养老机构等,改扩建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发挥专业照护、服务转介、资源链接等作用,促进上下联动,推动供需衔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动乡镇(街道)敬老院由县级民政部门直管,探索推广委托运营,提升服务管理质效。

(三)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发挥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带动作用,采取“中心+站点”等方式,大力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互助性养老服务站点,完善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建设“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发挥设施站点连接家庭与社会服务的作用,及时收集和转介服务需求。

三、贯通协调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

(四)巩固居家养老基础作用。完善老年人床边、身边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政策措施。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探索为居家失能老年人建设具有连续、稳定、专业服务功能的家庭养老床位,开展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技能培训。积极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鼓励社区和家政、互联网平台企业等上门提供老年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居家照护服务需求。加快适老住宅建设,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

(五)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作用。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依托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力支持。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大力培育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整合周边场地设施等资源,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增强专业照护、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能力。将社区养老服务纳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重点内容。探索老旧小区养老服务供给有效途径,推动完整社区建设。探索开展“养老顾问”服务,提供专业咨询、委托代办等助老项目。村(社区)“两委”要把服务老年人作为重要职责,掌握辖区内老年人情况和服务需求,协助开展养老服务。补齐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短板,开展文体娱乐、社会交往等活动。加强孤寡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

(六)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根据服务对象和设施条件,因地制宜推进养老机构分类改革,调整完善供给结构。兜底保障型养老机构主要收住特困老年人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面向全体老年人开放,由设区的市级政府制定支持办法,加强收费引导管理;完全市场型养老机构实行充分竞争、优质优价,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在做好兜底保障基础上,向社会开放空余床位,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和绩效激励制度。鼓励社会力量新建或改扩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扩大优质机构养老服务供给。充分发挥养老机构技术创新示范、服务技能培训、设备推广应用等作用,推动专业化服务向居家和社区延伸。加强残疾、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着力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引导养老机构积极收住失能老年人,发展长期照护和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服务。探索“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家庭共同入住养老机构或其他照护机构,支持有能力的养老机构收住重度残疾人。

(七)促进医养结合。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在政策体系、服务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加强疾病防控。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协同,强化整合照护,健全稳定顺畅的双向转接绿色通道,简化转诊就医程序。根据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需要,依法依规赋予相应处方权。鼓励具备相应医疗条件的养老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加强失能高危人群早期识别和失能预防,开展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

(八)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因地制宜扩大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将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纳入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或村庄规划。大力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健全农村留守、高龄、失能、残疾等老年人探访关爱和应急救援服务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养老服务,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有条件的地方可按规定开发设置农村助老岗位。引导城市养老服务机构运营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九)加强和改进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完善养老机构登记备案管理,加强预收费监管。建立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制度,完善养老社区等监管机制。健全养老服务应急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压实养老服务机构、有关管理部门及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加强老年用品质量监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