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磨皮的事儿,我们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有写过一些理论方面的文章,戳蓝字回顾
:
从0开始学修图 | 关于磨皮,你应该知道的二三事
我们今天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聊聊磨皮中的那些“破”事儿。
常见面部磨皮主要的处理方向:
1、清除面部明显污点,斑点。
2、清除杂乱毛发
3、清除不健康的外在表现(黑眼圈等)
4、淡化岁月痕迹(肌肉下垂)
5、均匀妆面
6、重塑光影
7、锐化
下面这张是我们这次案例示图(RAW格式),在磨皮之前,我们要对图片做一个合适的转档处理,调整曝光和色彩,以方面后面的处理。
之所以选择这张图,是因为这张图中模特肤质并不是很好,且妆面较脏,面部杂发很多,拍摄时光线不佳。
可能是小修对尼康机子不太了解,也很少修尼康出的人像图,总觉得尼康在光线不佳的时候,拍出来的片子锐化很严重,修起来很难受,一直对尼康没什么好感(QAQ)。
毕竟不是为了展示转档技巧的案例,就随意调整了曝光和色彩,参数如下,不必细看:
看一眼对比图:
可能是尼康的原因,也可能是光线不佳的原因(并非黑尼康),调整后模特脸部很多地方出现了明显的色差:
所以,这里又用调色工具调整了一下色彩,让画面的颜色统一一些。
参数如下:
看一眼对比图:
新建一个空白图层(Shift+Ctrl+N),选择修复画笔工具(J),在属性栏中样本选择“当前和下方图层”。
这样可以不用直接在原图上操作,如果一旦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直接对新建的图层操作,方便修改,好习惯,建议get!
放大图片,选择模特脸部杂发和一些瑕疵,处理掉
(处理前)
(处理后)
tip:个人喜欢使用修复画笔工具,当然大家也可以选择使用污点修复画笔工具,或者之前用套索工具圈出来做内容识别皆可。
如今双曲线(中性灰)是修图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尤其是案例中这样光线不理想的情况下。
在使用双曲线(中性灰)之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观察层。
新建一个黑白渐变映射,将图像调整为黑白,再新建一个或多个曲线调整图层,根据图层实际情况调整曲线参数,Ctrl+G进行编组,方便观察脸上的脏点。
双曲线用起来还是比较费时一些,这里我们选择中灰层,新建一个空白图层(Shift+Ctrl+N),模式改为柔光,填充50%灰。
使用白色画笔或者黑色画笔在中灰层上涂抹,来匀化画面上的光影,案例中,小修大致处理了一下:
看一下对比图:
这样处理的方式稍微费时一些,但是会比图章工具进行涂抹要来的真实一些,可以看到经过这一步以后,模特脸部结构变得更立体了一些,油腻的下巴和鼻梁也没有那么油腻了。
毕竟不是做几百上千一张的广告图,不需要做到像素级的涂抹,为了方便,也可以借用磨皮滤镜。
这里用最常用,安装起来最简单的portraiture插件。
在右侧预览图中,放大图片,便于我们观察细节,根据实际图片调整左侧的参数,一般情况下,小修建议大家可以把增强功能给关掉。
在左侧皮肤蒙板一栏中,我们可以使用吸管工具在图片中原本是皮肤的地方点一点,这样对皮肤的计算会更精准一些。
找到自己觉得合适的参数以后,确认。因为这张图发色和肤色很接近,我们为磨皮后的图层新建一个图层蒙板,并用黑色画笔把头发,嘴唇,眼睛等区域抹黑掉。
(灵魂画手)
由于磨皮滤镜对“质感”的破坏还挺多的,可以适当更改图层的不透明度来中和一下效果。
我们在做中灰层的时候并没有对脖子区域做调整,这里我们可以选择图章工具来均匀光影。
选择合适的不透明度和流量,按住Alt键吸取周围皮肤做为仿制源,顺着光影和
皮肤走向轻轻涂抹。
除了把脖颈处的干净平滑以外,还可以弥补我们在做中灰层的不足,虽然现在基本上人人都会中灰层修图,但是毕竟每个人的功力不同,可以结合图章工具来完善效果。
案例中我们就使用了图章工具完善了一下下巴处的一些肤质和光影。
除了以上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通道磨皮的方式来更快速的调整皮肤的小颗粒以及调整肤色。
1,选择通道面板
2,复制蓝通道
3,执行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数值在10-20之间,根据实际图片情况来确定。
4,执行:图像-计算,混合模式选择叠加
5,反复执行几次,直到画面中的黑白较为分明
6,按住Ctrl键,点一下最后这个通道,载入选区,执行反选(Shift+Ctrl+I)。
7,新建一个曲线调整图层,如果想调整肤色的话,可以动一动三通道的曲线。
8,由于这个效果太粗暴,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所以一定要轻一点。再结合蒙板把脸上较为明显的轮廓区域和脸部皮肤以外的地方都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