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青杨
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16 小时前  
洞见  ·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熬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风青杨

中国人和日本人,到底谁才更有钱?

风青杨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6-03 07:30

正文


中国人与其他中等发达国家的人相比,拥有的账面资产应该是很多的,但实际的现金收入应该没有那么多,也就是说中国人看上去应该很有钱,但实际没有那么多钱。

作者:柯隆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

原载:日经新闻网

全文3325字,读完大约4分钟



日本人均GDP是中国的4倍,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似乎更有钱?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14亿人口,只需要1-2亿人有钱,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富有。


另外那10多亿,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不能只是默默地成为金字塔的底座,不能作为牺牲的对象。


而且随着房价的上涨,其财富效应并不是所有人都从中获得了利益。


有房者与无房者,早买房者与晚买房者,农村与城市,年纪大的与年轻人,其鸿沟会越拉越大,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不是什么好现象!



日本时事通讯社的一个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日本成人每月的零花钱约1500元人民币(约25000日元)。


结论:日本人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钱。


如果用物价来衡量日本人是否有钱,应该说日本人的确没有中国人想象的那么有钱。


我想比起关于日本人的零花钱的问卷调查,日本的人均GDP更说明问题。2016年日本的人均GDP大约38000美元(约400万日元),同一年中国的人均GDP约8200美元。


为什么人均GDP只有8000多美元的中国人,会觉得比自己收入多4倍以上的日本人不那么有钱呢? 这才是问题之所在。


用物价来解释国民实际收入是一个通行的方法,MF每年都用购买力平价估算世界主要国家的GDP。


按照估算,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GDP总量为20多万亿美元,美国的GDP为18万亿多美元)。


但问题是测算购买力平价时,使用的物价指数通常是非常主观的。


比如如果用中国的一个肉包子的价格与美国的一个汉堡包的价格计算价格比(购买力平价)可能就有点失真。



中国商店里的中高端衣服的价格,要比美国和日本的贵很多。


同样一款日本厂家的汽车,在中国的售价要比日本的售价高很多。


所以,如何编制物价指数,其中有很多讲究,你不能用一个或几个商品的价格来做简单的比较,那样的话结论难免失真。


的确,日本人看上去并不那么有钱。



日本人平时在家吃饭都非常简单, 一碗白饭、一条烤鱼、一碗酱汤、一点咸菜。



日本人开的车, 一般都是排量很小的家庭用轻型车。


在日本绝对找不到带游泳池的私人住宅。日本比较富裕的家庭妇女通常也就是到高级酒店和朋友一起吃一顿套餐而已。


凭我在日本生活近30年的经验,日本人最不擅长的就是奢侈。


相比世界大部分国家的人,日本人算是奢侈的一点,可能是所有日本人的家里都有浴缸,他们每天都要泡澡。


日本人喜欢到温泉去泡澡,下到浴池,日本人会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我真奢侈。



当然,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家也没有游泳池, 中国人的奢侈往往体现在饮食上。


有一次看英国BBC的一个纪录片,是报道中国下岗工人的家庭生活的,其原意是要聚焦中国下岗工人的生活如何拮据,结果,影片中间有一段是下岗工人一家三口吃晚饭的镜头,四菜一汤!


我相信所有看到这一段的英国人都晕了,中国的下岗工人吃晚饭也有四菜一汤,太奢侈了。



回来说日本, 虽然日本人看上去没有中国人那么有钱,但实际日本人是非常有钱的。


为什么?现在日本人均(包括老人和婴儿)的 金融资产(现金和存款)大约有10万美元,而且日本有很好的社保体制,这在世界别的国家是不可想像的。


其实,当我们感叹日本人看上去不如中国人有钱的时候,我们应该问一问:


为什么中国人看上去那么有钱?


2016年中国到国外来旅游的一共1亿4000万人次,实际旅游的人不超过1亿人,拿中国总人口的14分之一和日本的平均值相比较本身就是不恰当的。



日本的贫富分化是很小的,基尼系数不到0.3,而中国的贫富分化不用我说,各位读者应该有亲身体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475。


所以,我认为,问题的本质不是日本人看上去不那么有钱,而是 中国人看上去太有钱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问一个为什么?


人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话不假,中国的国家大,自然地怪事就多。


普遍地说中国人的收入并不是特别高,但从账面上看,中国人的固定资产却不比先进国家的人少。



根据IMF的统计,中国的人均GDP大约在8000美元多一些,按今天的汇率计算中国人的平均年收入应该约低于5万5千人民币,换句话说:中国人的月收入平均大概不到5000元。


是房价太贵,还是工资太低?


但是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略估一下少则200-300万元,多则700-800万元。


为什么月收不到5000元的人可以拥有这么高额的房地产。当然,这些房地产是自己住着,就无法变现,中国人还是财大气粗。


这里面有历史原因,现在60-80岁的很多人原先住的单位的房子是单位分的,后来按工龄折价买下,这些房子如果地点好,那怕旧一些,其价格应该都不便宜。



但是, 问题是今后的年轻人哪里有钱买房?


我遇到一个国内的年轻人,问他:现在你们结婚,有没有为了爱情而结婚的?


他不假思索地说:如果没房没车,仅有爱情,别人是不跟你结婚的。


也许换句话说,应该是没房没车,哪里会有爱情?


我相信这个年轻人说的是实话,也许多少有点夸张,但反映了今天中国社会的现实。


今天,一定有很多年轻女孩是跟房和车结婚的,而不是跟爱情结婚。



问题是今后的年轻人,哪里有那么多钱买房买车呢?


试想一个年轻人如果在30岁前后结婚,其月收应该在4000-5000元就不错了,退一步说,就是有7000-8000元的收入也买不起那么昂贵的住房,哪里有钱娶媳妇?


换一个角度分析,房地产经济学有一个经验法则, 房价的合理区间是工薪族年薪的6倍左右。 如果超过6倍,买房的按揭贷款就很难还清了。


按照这个经验法则来推算,中国城市的房地产的均价应该在40万人民币左右。请问,在中国的城市,花40万人民币能买到什么样的住房?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房价太贵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今天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房价多在300万元左右,那么中国人的年收不应该是5万5千元,而是55万元。


所以,也许我们可以判断中国人的收入太低了。


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以上,那么我要问同期个人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的人有多少?应该不会太多。


接下来一个问题是:


为什么工资收入没有大涨,而房价却接连高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