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杨角风发作
换种视角看世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行业新星:杨角风发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杨角风发作

毛泽东为什么没报考北大?胡适:别搞笑,以他的水平根本就考不上

杨角风发作  · 公众号  ·  · 2021-05-14 0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前面一期讲李大钊的时候,特意提到了他跟毛泽东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李大钊可以称为毛泽东的精神教父。

可以说,毛泽东当京漂的那段时间,也正是他最迷茫的一段时间。他不止一次向各位大家们讨教,也大都获得了回应,比如陈独秀,比如周作人,比如李大钊。

但是有一个人却很不待见毛泽东,一开始连正眼都懒得瞧毛泽东一眼,寄给他的信也都石沉大海,他就是当时北大的教授——胡适!

杨角风谈晚清民国(原走向共和)第106期:胡适曾评价毛泽东:水平太差,上不了北大!多年后毛回了他一句话!

一、

胡适,比毛泽东仅仅大两岁,宣统元年(1909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国留学。

所谓的庚子赔款官费生,最初原因是源自于1904年,驻美公使梁诚本来是要去商量还款事宜,结果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的一句话:

“庚子赔案实属过多!”

之后经过一系列谈判,最终美国决定退还部分赔款,用于大清的教育事业,于是就有了赴美留学的官费生。

1917年,博士毕业的胡适决定回国,随后被聘为北大的一名教授,最开始是副教授级别工资,一个月260块大洋,后来涨到了500块大洋。

这个工资,在当时可是一点都不低,要知道一个普通人一个月也就5块大洋,按照当今普通人工资3000元折算,胡适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现在的15.6万了。

而后来任北大图书馆助理的毛泽东,那时候一个月挣多少钱呢?

8块大洋,这还是时任北大图书馆馆长的李大钊照顾他,给他开的高工资。当时一个拉车的,比如骆驼祥子,一个月才能挣5到6角钱,一块大洋都挣不到。上海街头一个三等巡警,相当于现在的协警,一个月不过6块钱。

对于一个月260块钱的工资,胡适也很满意,入职北大教授第一个月,他就给母亲写信:

“适之薪金已定每月二百六十元,所同居高君亦好学之士。”

意思就是说,所有同行(同级别)当中,我的工资是最高的。哈哈,当然不能这么翻译,实际上后一句话意思是说,跟他住在一起的高一涵也是喜好学习的人。

二、

当然,胡适之所以出名,并非是因为他工资高,而是因为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而这一年,胡适不过26岁,正是意气风发、激扬文字、指点苍穹的年龄。而同一年的毛泽东只比他小2岁,当时的他还在湖南师范读书呢,毕竟他也是进步青年,自然也早已耳闻胡适的大名。

胡适任北大教授的第二年,毛泽东也从湖南第一师范大学毕业,凑了点路费,跟萧子升、罗章龙等一共24人,来到了北京。

毛泽东来北京,并非是为了来北大读书,实际上刚刚毕业的他也是比较迷茫的。那时候,但凡一个有志之士,要想做出一番事业来,就这么几条路:

一条是赴法国留学,像钱钟书,邓小平,周恩来,这些人都是赴法国留学,这也是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这是一条明路。

一条是进最高等的学府就读,也就是进北大读书,探索一条救国道路,这也是众多学子选择最多的一条路。

再有就是直接参加革命实践了,这个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要求,直接干就是了。

毛泽东来北京,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赴法国留学,因为那时候要想赴法国留学,除了要付一大笔钱以外,还得参加在北京的预备班。

这对于来北京的路费都是借的,在北京连房子都租不起,从而借住在恩师杨昌济家的毛泽东来说,无疑是挡在面前,最大的拦路虎。

三、

因为赴法国留学的费用,就算是一降再降,也至少得准备100块钱大洋。这还不算进了法国后的费用,仅仅是能上船去法国留学的费用!

当然,100块钱大洋对胡适来讲,也就小半个月的工资,但是对毛泽东来讲无疑是一笔巨款。就算是后来李大钊帮他安排了月薪8块钱的工作,要挣够这100块钱,也得不吃不喝一年时间。

所以,毛泽东跟恩师杨昌济商量了一下后,决定先工作,然后再从长计议留学的事。当然,杨昌济更倾向于让毛泽东考北大,于是帮他联系李大钊,安排了这个北大图书馆助理员工作。

连毛泽东的好友蔡和森也来劝说:

“师颇希望兄入北京大学,以打下可大可久之基。”

这个师,指的就是杨昌济!

其实,杨昌济的建议是完全可行的,当初跟毛泽东一起来京的同乡好友罗章龙,就是遵从杨昌济的建议,先进了北大的预科班,随后又考进了北大。

而毛泽东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那段时间,报名成为北大社会哲学系的一名注册旁听生,并加入北大新闻研究会等团体,也是常去旁听北大的课程。

那么,毛泽东作为一名好学深思,才华横溢,又一向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学生。为什么不学罗章龙,也不听杨昌济的劝诫,不报考当时“领风气之先”的北大呢?

四、

关于毛泽东没有报考北大的事情,后来有人也因此问过胡适,胡适是这样回答的:

“毛泽东根本谈不上是我的学生,他就是北大的图书管理员而已,他的水平根本不够上北大。”

按照胡适的说法,毛泽东的水平根本就考不上北大,他也不够资格考北大。

那么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毫无疑问,以毛泽东的水平,若是真心想考北大,是可以考上的,一年考不上,可以两年。所以,胡适所谓的毛泽东水平不行,这肯定是有刻意贬低的成分在里面。

实际上,现实社会中,若是一个人喊自己要考北大,想必也有很多人质疑他的水平,但不代表这个人考不上北大。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时候,曾经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深受好评。他写的文章也多次受到当时在湖南一师任教的杨昌济表扬,甚至有一次给他打出105分的破天荒高分。后来在“学校风云人物竞选”中,毛泽东也高票得了第一名。

若毛泽东水平真的不行,那么后来转到北大教书的杨昌济也不会一再建议他考北大,这也就证明毛泽东是有实力的。

那么,胡适所谓的水平,会不会是指学历呢,比如毛泽东的中专学历,是不是不够资格考北大?

五、

按照当时教育部的规定,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不能够直接考北大!

这句话并不假,但不代表毛泽东不能通过其他方式报考北大,比如跟罗章龙一样先读预科班,然后再考北大,不然的话他的朋友也不会一再建议他考北大。

事实上,毛泽东之所以没有报考北大,原因完全出自自身,这个原因还是他的好友罗章龙说的:

“毛泽东当时压根就没有报考北大的意愿,甚至对报考北大持一种不屑的态度。因为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旁听后,觉得北大课程太陈旧,太腐朽,不值得费事儿,考北大是浪费时间。”

毛泽东进京本就是为了出国留学的,现在也不考北大了,那么为什么最终也没能出国呢?

这个问题,毛泽东在1920年3月份,写给老师周世钊的信里有提到:

“我曾以此事问过胡适和黎邵西两位,他们都以我的意见为然,胡适之并且作过一篇《非留学篇》。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

实际上,这时候的胡适虽然瞧不上毛泽东,但也不至于到了讨厌他的地步,毕竟毛泽东还是很尊敬胡适的。

也就是说,毛泽东之所以没有去法国留学,完全是受到了胡适的影响。

六、

“五四运动”之后的两年,毛泽东虽然已经离开了北大,但仍然会给胡适写信,虽然得不到回信,但至少俩人是有沟通的。

这期间,胡适也曾经高度评价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以及毛泽东在上面发表的一篇文章——《民众的大联合》:

“《湘江评论》的长处似乎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一篇重要文字。”

后来毛泽东再给胡适写信,汇报自己对国际形势和中国局势的看法,但胡适却极力推崇西方那一套的。认为中国就得照搬西方那套,所以对于毛泽东的看法,不屑一顾,甚至将信扔进垃圾桶,而不回信。

再到后来毛泽东参加了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且开始组织工人运动后,胡适也就注定跟毛泽东的理念越走越远了。

毛泽东主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一直追崇学术研究的胡适,自然不认同。甚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毛泽东提出一定要坚决反击侵略者,而胡适却这样说:

“中国与日本军事实力悬殊,应该忍痛求和。”

而且胡适还为张学良的不抵抗拍手叫好:

“依靠国联,听命中央为是。”

七、

虽然路线不同,此时的毛泽东仍然很尊敬胡适,在1936年,他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讲道:

“我非常敬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再到后来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没有谈好,而要开打,这时候胡适终于是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可惜他所提的建议,让毛泽东大惊:

“润之先生:顷见报载傅孟真兄转达吾兄问候胡适之之语,感念旧好,不胜驰念……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政党……万不可以小不忍而自致毁灭!”

总而言之一句话,奉劝毛泽东,让他缴枪不杀!

大家用脚指头想想看,前有“四一二”、“七一五”的尸山血海在,还想着让毛泽东放弃抵抗,甘愿成为被宰的羔羊?

胡适的这番言论,跟当今社会上一些建议国家放弃跟美国抵抗的公知们,其性质是一样一样的。

而这次,毛泽东苦苦盼来的胡适来电,并没给他带来惊喜,反而令他大失所望,连信都没给胡适回。

多年之后,毛泽东站在北京城,遥想当年在北大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再遥望东南方向,那个小岛上有逃亡的胡适,调侃道:

“胡先生若是回来的话,北大图书馆馆长非他莫属!”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晚清民国人物,杨角风谈晚清民国人物系列文章继续更新中,喜欢就请关注吧!

走过路过,点个再看再过,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打破螃蟹定律的红顶商人,见慈禧都不跪,三高招逃过胡雪岩式结局

李大钊:猛人一个,手段之高让张作霖坐立不安,中外联合遇害身亡

谭嗣同:被变法埋没的奇男子,人人皆知绝命诗,不知其还有诀别信

大刀王五:与谭嗣同结拜,霍元甲给他收尸,青龙偃月刀去向太可惜

霍元甲:幼体弱,未曾打擂洋力士,未曾收陈真为徒,死后79年验骨查明死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