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直招军士老蔡被选调到了机关成为了一名军士参谋了。不仅所学的知识派上了用场,而且在更大的平台上开阔了视野,未来的路更是越走越宽阔。
提起这一路走来,他十分感慨:对于大学生军士而言,如果没有这种选调,自己的军旅生涯可能永远就是连队的小圈圈里打转转儿。
无独有偶!
前期,空军军医大学官微在一篇稿件里提及了部分“军士教员”的来源——自
2020
年从武警部队被选调到空军军医大学,如今,有的在院校担任军士教员已经第
4
年了。
目前来看,军士的选调主要有这样几类——
一是,双军人的政策性调动。
比如,
《军士暂行条例》第
46
条明确规定,已婚的一级上士以上军士,夫妻双方异地工作的,如其配偶是现役军官或者军队文职人员,经批准可以将该军士调整交流到配偶所在地区工作。
这一项的交流,主要集中在双军人(军官、军士)还有军队文职,某种程度上,突出政策的温度,解决部分双军人长期两地分居的问题,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二是,军士教员的选拔性调动。
比如,从事基层卫生员的军士,被选调到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成为一名军士教员。类似这样“一专多能”的军士,成为院校交流的教员,这几年也是不少。特别是一些在舰艇、机务、维修等专业岗位的“大拿”,成为院校军士教员。随着军队院校调整改革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军士教员走上教学岗位是大势所趋。
三是,军士参谋的选拔性调动。
这种选调,相当于一种对专业人才的岗位遴选。比如有的单位营级军士参谋因为业务突出,表现优异,通过考核成功交流到团级机关单位成为军士参谋。工作性质没变,但是“衙门”变了,从侧面来说,也是对军士的能力认可。
当然,从各方反馈的情况来看,在一些军级单位、副战区级单位范围内,每年也都会进行
1
到
2
次军士选调,主要是一些训练骨干、技能能手。
军士的选调难不难?
在过去,军士的调动被严格限制。
非相当一级动议,非特殊情况,即便是因工作需要是很难调动的。
更不要说那种跨战区、军兵种之间的调动了。
尽管从管理学上讲,保持了一种绝对的稳定,但也限制了人的发展,限制了人才发挥作用。
这在过去,武器装备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并不需要士兵拥有太多技能的条件下,是没有问题的。但现代战争,高科技的武器装备对士兵的知识、视野、技能、包括心理素质、战术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拔和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到更重要的作战岗位成为了战斗力建设的重要课题。
探索形成一种针对士兵的交流、选调制度,更好地人尽其才,既是部队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广大士兵体现自身价值、实现更好发展的期盼。
我们知道,选调和过去的调动是完全不同的。选调有选拔调动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是公开透明:按照规范的程序,由有人才需求的单位提出选调需求,再由具有相应权限的审批机关审批,发布公告,并通过考试、面试等环节对符合条件的军士人才进行考评,确认录用对象。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用人单位满意,也能让有参加选调意愿的军士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当然,一项新的政策落地,总是需要一个探索和不断推进的过程。目前来说,军士选调还没有全面拉开,不仅规模较小,而且限制也特别多。但是,头开了以后,相信会借鉴军官选调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完善的军士选调机制。
而对于广大军士战友来说,政策性的选调无疑是自身成长的一次重要机遇 。
那么,该如何抓住这样的机会呢?
其最为重要的是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多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练好武力值。
特别是,那些想在部队长期服役,走职业化路径的军士,要多在技能的提升上下足功夫。有了过硬的一技之长,进可以选晋高级军士或延期服役,退可以转业、逐月、退休,真的挺香。要不,怎么老有军官在后台留言“想转军士”呢!
这几年部队对军士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培训,下了大力气,大家一定要瞄准时机,抓住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这样才能适应军士制度的变化,吃到政策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