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nny
之前《
不想培养出自私自利的孩子,就这样给孩子零花钱
》那篇文章中,后台有不少读者留言问多大的孩子给零花钱比较合适,我在评论里回复孩子6-8岁对钱真正有意识的时候,可以给他们零花钱,培养对零花钱的管理和支配能力。
不过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当孩子7岁了,对钱也有意识了,明白买一个变形金刚需要50块,而买一个棒棒糖只需要2块钱。这个时候,你郑重的把孩子叫到身边,告诉TA:
“以后我每周都给你50块钱零花钱,你自己决定怎么花,但是这是你一周的零花钱,花完就没有了,只能等到下周,可以吗?”
“好的。”
你满足的把钱给了孩子,期待孩子管理零花钱的“初体验”,结果发现他一下午50块钱就花完了。
“哎哎,这是你一周的零花钱,你怎么一下子花光了?”
结果下周给TA钱,TA又一下子花完了。此时你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吧?
忍不住要对孩子咆哮之前,别着急,先想想自己:
和几个朋友去吃火锅,去之前自己都跟自己说无数遍了,要少吃点,减肥!结果去了后看看煮的咕嘟咕嘟的红油锅,之前要减肥的豪言壮志一下子没有了,哎,吃完这顿再减吧,结果一不小心又吃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人的天性喜欢追求“即刻满足”,“想要的东西,现在就要”。而与“即刻满足”对应的,叫做“延
迟满足”,为了达成更大的目标、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当下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它涉及到规划,涉及到自律,
对生活如此,对钱财也一样
。
即刻满足是天性,而延迟满足是能力。这项能力对财商的培养极其关键。
既然延迟满足的能力如此重要,那作为家长,我们能做什么吗?这项能力能够训练吗?
我可以确定地回答:
能够训练,在2岁左右
引导并训练延迟满足的能力,这样等到他们真正管理钱的时候,就能将这个能力迁移到管钱上。
具体的措施拿我儿子举例:
我孩子2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吃葡萄干。我在手掌心里放6颗葡萄干,告诉他一天可以吃6颗。可以一次全吃完,也可以分几次吃完,比如早上2颗,下午2颗,晚上2颗。自己决定。
一开始,他说要都吃完,我说没问题,就全部给他。到下午他还想吃朝我要的时候,我就会告诉他,对不起,今天的名额吃完了,想吃只能等到明天吃了。他哭闹我也只能温柔但坚定的看着他,告诉他真的没有了,想吃的话明天还有。
后来的几天,他也会选择全部吃完。但是我的原则是一以贯之的,当天吃完就真的没有了。
再到后来,他就开始计划,说我现在吃2颗,剩下的等会吃。然后从我手掌里拿2颗葡萄干就走了,去玩别的。甚至有时候,他吃完5颗,会把剩下的一颗攒到第二天,连续攒好几天,最后就有了“葡萄干储备”。
看动画片也是,他当时每天可以看两集小猪佩奇,一开始都会连看两集,还想再看的时候就没有了。我告诉他,可以像吃葡萄干那样,现在看一集,等会看一集。因为有了之前葡萄干的经历,他对这个接受的就快很多。
同样的还有买玩具。
他第一次进玩具店的时候,兴奋的看什么都想买。我说我可以给你买,但是你仔细挑选一下,看看最喜欢哪个,我只能给你买一个。
“每次只买一个”逐渐就成了他的习惯。去年圣诞节,我带他去欧洲玩,在巴黎老佛爷商场里,有很多他在国内没有见过的玩具,他看上了一套画笔,还有一个头盔,还有一套乐高。其实,当时我心里都在想,过节呢,想多买一个就多买一个吧。但是,我还是看着他的反应,他购物框里放了三个玩具,他先是拿起那套画笔放了回去,说“让他们先待着这里吧”,接着又放回去乐高,说这个下次再买。然后跟我说我决定了,要这个头盔。
你看,只要家长提供明确的规则和一以贯之的坚持,孩子自己就会慢慢学习延迟满足,甚至会在喜欢的东西中进行取舍,克制欲望。
不过,在训练延迟满足能力的时候,有一个巨大的
误区
,一定要避免:有些家长会觉得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还不简单,他如果要吃糖,我就说明天才能吃。他想要买玩具,我跟他说今天不能买。明天再要的话,继续往后拖。
这是非常
错误
的做法,
因为延迟满足,是孩子自己选择延迟满足,而不是家长为他延迟满足,更不是家长“延迟回应。”
除此之外,影响到延迟满足能力能否成功培养的前提条件就是:家长规则一致,说好是什么就是什么,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保持一致,
不要出现一方坚持,一方妥协的情况。
在开始这项训练的时候,哪怕孩子一开始吃光了当天所有的葡萄干或者任何你用来做训练的东西,很正常,不用责怪他,但是坚定的告诉他,今天没有了,只能等到明天。
如果一直这样训练下来,回到开头那个场景,你给孩子零花钱,告诉TA:“这是你一周的钱,买东西的时候要有所取舍”,孩子就会容易接受很多,因为他从小在别的方面就学会了这个能力,现在无非是把这个能力应用到管钱上面而已。
“即刻满足”还是“延迟满足”,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其实就在父母的行为举止之间。能力的培养,不一定非要花钱报班才行。
这个文章其实写好一个多月了,今天才发是因为当时开选题会讨论这篇文章的时候大家都说要回家试试,上周选题会小伙伴说在统一全家人的行为后,用这个办法训练孩子,孩子现在逐步懂得“延迟满足”了,甚至孩子和同学出去玩的时候都会主动告诉小朋友,我今天的零食就这一包,吃完就没有了,不能再吃了。但是以前会一直要一直吃,不给就哭闹的厉害。
但是小伙伴也说,给孩子稳定的可预测的环境非常重要。一开始的时候,她可以坚守原则,但是奶奶又偷偷给孩子,这个情况下训练一定会失败,所以她花时间给家人讲道理,才开始全家遵守一致的原则。我和六姥姥也有类似的经历,之后六姥姥出书的时候让她详细聊聊。这里先卖个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