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口述:冉涛,华为前全球人力资源专家、百森咨询创始人
采访:林红瑜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关心:华为的人才管理到底有什么法宝?为什么可以推动千亿级的营收?华为人力资源的成功,到底能不能学习和借鉴?
人,往往是企业家最困扰的问题。冉涛,曾用了不到三年时间,从人力资源门外汉,成为华为全球人力资源专家。
他是深入其中的局中人、观察者,亦是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他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华为人才的管理核心,就是选好人,分好钱,摆好队形,打造一支铁军。”
要打造很牛的团队,
而不是追求豪华的阵容
当一个企业老觉得自己各方面很难的时候,根本的问题是没找到领军人才。
华为一年增长1000个亿,而我们有时候增长1000万都觉得很难,本质的竞争是人的问题。
很多处在发展期的老板,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吸引不来牛人。
但我经常讲,
第一,企业是不是把这个台子造的很结实?
别是草窝,凤凰肯定不来,首先这个底子得稍微好一点。
第二,老板得去干什么?兜售梦想。
不是说让人事找了一圈,让他给你找人,是要你自己亲自兜售梦想。
早期华为什么也没有,任正非亲自面试,1个小时的面试,他一个人就讲了50分钟,最后就问你来不来。
靠这个办法,招进来一群非常有能力的人。你看孙亚芳,看现在轮值董事长胡厚崑,都在营销上各具特色,非常能干的一个群体,弥补了任正非的短板。
老板不要指望说牛人会因为工资高就到你这儿来,这点钱人家肯定不愿意来。
只有理想才可以把牛的人聚集在一起,钱肯定聚集不了,这不只是钱的问题。
所以雷军才说一把手要有70%的时间用在选人招人上。
越是起步阶段,越要组建起一个很牛的队伍,而不是追求“豪华”团队。
“豪华”两个字,一定是别人在哪里认证了成功,到你这儿豪华了。
人最有价值的阶段,是和一个团队一块儿,跟英明的老板去打拼的那个阶段,而不是功成名就的时候。
忠不忠诚重要吗?
能帮你成就大业的才是人才
如何知道谁是牛人,这也是很多老板的困惑。很多时候是听说这个人是华为来的,很好。那个人是腾讯来的,很好。
其实不一定,很多老板会在识人上很多当。
别人在华为成功了,在阿里成功了,你不知道他的成功刚刚过了高峰阶段,到你这个舞台上能不能从0到1,再干一遍脏活累活了,不一定的。
其实这些人,他的成功是平台很伟大,他在上面做的也不错,聪明人借助一个平台,构建了今天的点。
这部分人可能到了其他企业,来回用老经验,砸下去不成,换个地方再耍。如果花了大价钱,找到的是一个成熟平台的复制人,那企业家就会很受伤了。
所以一定要洞察什么是真正的人才。
比如复星的郭广昌曾经发过一篇文章,他说不要跳槽的人,这个就叫以偏概全。
不能简单说这个人跳了两次槽就不是人才。比如李世民还用魏征呢,魏征是从他大哥那里投奔过来的,难道你说他就是叛徒吗?不是的。
所以,
要洞察人才本身,看什么人能够帮你成就大业,而不是看停留在忠诚与否,这些东西都是表面的。
华为招什么?
招10年以后能成为帅才的人
华为从1997年,就对校园招聘非常重视。当年华为就掏机票,让一大批对口院校的研究生飞到深圳玩,包吃包住。所以来了很多人,觉得不错就留下来了。
今天华为的好多高管,比如余承东这些,平时在公司可能都看不到,但是校招的时候,一定会奔赴到各大高校去。
2009年华为开始招芯片的人才,当时的负责人何庭波,一来就抱怨说:“任总说给我两亿美金一年,花不了就把我干掉。”
然后我们另外一个高管就说,那你就招人去。中国最好的芯片电子专业,就数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
何庭波那么大的一个领导,请整个微电子专业的研究生吃饭,然后动员人家来华为,一场一场地动员别人。
为什么有这个重视程度呢?华为的校园招聘,究竟招什么?
招10年以后能成为华为帅才的人。
其实企业的红利,就是收割了人才的红利。
人家还没有成功,他还不知道自己是人才,结果被你选中,在你的舞台上获得成功了,这是最大的红利。也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一点。
华为前董事长孙亚芳,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选领军人才的5个标准:主动性、概念思维、影响力、成就导向、坚韧性,然后从学生里去挑人。
13年来,华为用这套机制,通过大量筛选,获取了很多优秀的人。
所以不是说没有人才,人才永远是有的。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企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华为的领军人才五项素质:
1. 主动性
人在工作中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善于发现和创造机会,甚至提前预测采取行动,就叫主动性。
华为今天在芯片上的成就,其实是从十年前就开始布局的,这其实非常典型,是任正非一贯未雨绸缪的体现,属于主动性的三级。不仅任总如此,华为有一批这样的领军人物。
任正非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曾经说,华为不仅5G做得好,微波也做得好,这两个结合起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华为做得最好。
其实早些年,任正非认为微波没多大用,提出把整条产品线砍掉。
结果两年后,华为开拓非洲市场,发现埋光纤不现实,建基站成本太高,微波才是最低成本的通信工具。
任正非非常后悔。没想到这个关头,之前的负责人站出来说:任总,没问题,我们研发的微波,已经可以交付产品了。
原来,当时这个业务总裁,凭借自己的市场嗅觉,认为这是个好产品,就偷偷在他的人力预算里挤出几十号人研发微波,埋头苦干了700多天。
这就是主动性的最高级,未雨绸缪的将才。
2. 概念思维
我们常说要找聪明人。那聪明和不聪明的区别在哪里?就是概念思维。
在面对不确定现象时,能高屋建瓴,一语道破,往往是有大结构思维的聪明人。
奇才,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甚至掌握规律,在不同行业游刃有余。
1997年,李一男在华为领导无线产品的开发。
当时在这方面,华为没有任何积累,李一男就从国外搞回一张产品说明书,从一张纸开始,构建起了整个华为无线产品开发系统的庞大体系。
李一男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就是因为他能洞穿事物的本质,能够预测未来会怎么样。这就叫作将才,能深入浅出,直击本质。
3. 影响力
影响力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一个场。这个场是个人魅力所构成的天然资源,是人和人相互影响的方式。
有大将之风的人,综合影响力是极强的。我讲了很多的东西,我不说服你,但是我用综合策略让你信服我。
比如说宗教,这就体现的非常深刻。你看宗教给我们交换的啥,啥也没有。但那么多人,越有钱、越有权的人会信奉宗教。从全世界角度,一千多年都是这样的,所以这个综合影响力是极强的。
这就像任正非成为商业界的教父一样。
你看他没有到一个公开场合给人上课,他从来不出来,但是一个采访、一篇文章,都会被大家反复推演,为什么?这就是综合策略。
影响力是一个能量场,当你的影响力越大,可以影响的人就越多。
4. 成就导向
成就导向就是自驱力。
对自己的定位是小富即安?还是愿意从事挑战性的工作?有没有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的愿望?
将才,为了获得更大成功,权衡代价和收益,敢于冒险。
企业家的特质就是敢冒风险,不管是李嘉诚、许家印、马云……这些商界的成功者,哪个不是敢冒风险。所谓富贵险中求,这些人天生有着创业的基因。
有大将之才的人,天生偏好高风险。
不需要去赌某个人以后会不会成功,只要看他敢不敢冒着经过评估的风险,做出重大决策,就知道了。
余承东2011年临危授命,负责华为终端。当时的华为手机没有品牌,质量也一般,都是给运营商做定制,营收不过一两百亿。
余承东断臂求生,宣布不再代工,要做自己的品牌。这是需要冒极大风险的,可以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把这个业务提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
你看今年,华为手机上半年出货量1亿多台,占了8成的中国高端手机市场。
这就是能预估风险,又敢于冒险的将才。
5. 坚韧性
聪明的人往往坚韧性不够,韧性够的人又常常冲劲不足。但最终能成功的人,不一定要极为聪明,但一定要能坚持。
干才,压不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一定能对结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