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对社会经济、政策制定、劳动力市场、健康照护及家庭结构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人工智能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实践中,人工智能技术对养老服务产业的赋能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融合深入,养老服务产业正在孵化出全新业态。这种新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医养康护乐”为核心,逐步获得社会认可。在智能技术赋能养老服务产业情境中,居家、社区与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都能享受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智能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和丰富多样的娱乐生活,也为养老服务产业注入新动力。
学术界对养老服务产业的讨论主要聚焦于养老服务需求、模型与优化、反馈评价等多方面,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的深层次需求,本文聚焦于我国养老服务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养老服务产业融合的途径,并研究由此催生的新业态,如图1所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现有养老服务设施、人力资源与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逐渐加深,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政策牵引力、市场需求匹配、数字认知、技术应用、商业与文化融合五方面困境。
第一,政策引导力度不足是养老服务产业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
我国虽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但是政策牵引力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受到养老服务市场利益博弈影响,导致政策偏离原初目标,从而削弱引导力度。此外,部分地区面临财政赤字压力,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支持高利润产业,从而忽视了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需求。
第二,养老服务产业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不适配。
因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尚未成熟,在服务质量、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市场供需失衡问题明显。养老服务产业的特性,如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和服务提供的复杂性,使市场供需失衡问题更为复杂。
第三,老年群体普遍面临数字认识鸿沟挑战。
老年人普遍缺乏数字素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不仅影响了数字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广泛应用,也制约了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创新。
第四,养老服务产业中技术应用存在局限性。
技术成熟度、可靠性和易用性等因素影响着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效能,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也是人工智能及相关高科技应用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此外,在技术设计和实施中,如何满足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和偏好,如何确保技术应用与用户需求契合,如何保证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与社交互动合理匹配,这些问题仍无法解决。
第五,养老服务产业某些理念与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适应性存在挑战,
商业化的养老服务业须融入孝道文化,除了经济利益,还应树立尊重长者、关爱老人理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本文以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参考悦享数字旗下智慧养老平台案例,从老人、家属与医生三个主体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养老服务产业的特点,明确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产业中的应用价值。
悦享数字智慧养老平台紧密契合老年群体养老需求,以智能化手段革新传统养老模式与业态。在智能化应用领域,部分企业擅长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云与呼叫中心,而另一些则专注于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刚性照护需求,通过集成物联网传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精细优化照护方案。为深入洞悉养老服务实质,科技企业在进行项目开发时,选择深入养老机构进行“驻场体验”,旨在真切把握老年人生活的实际场景,从而实现“老人―家属―医生”三者联动,有效确保老年人医疗保健方案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对于老年人而言,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实时收集老人心率、血压、步数等生理数据,并通过算法模型进行深度分析,实现健康预警。当老人的生理数据出现异常时,系统能够自动发送警报通知家属或医疗服务机构,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此外,通过智能家居系统,老人可用语音指令或简单操作控制家电设备,如开关灯、调节室温等,实现生活的智能化和便捷化。
对于家属而言,人工智能技术为养老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可视化体验。通过专用的手机应用,家属能够随时随地查看老人的生活视频,无论是老人在家中的日常活动,还是在养老机构的生活状态,都一览无余。此外,应用还实时更新老人健康数据,包括心率、血压、血糖等关键指标,让家属随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同时,服务记录也详细记载了老人的日常照护情况,包括饮食、起居、医疗等方面信息,为家属提供了全面的照护参考。这种可视化的养老服务体验,不仅让家属能够放心地让老人享受养老服务,还增强了家属与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共同为老人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对于医生而言,他们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远程诊疗时,能够跨越地理空间限制,为患者提供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通过先进的远程医疗系统,医生可以实时接收患者生理数据、医学影像等关键信息,并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深度分析和诊断,不仅提高了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使患者能够在家中或养老机构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而且还能辅助医生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此外,远程诊疗还缓解了医疗资源的紧张状况,使更多患者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老人、家属与医生借助人工智能平台,在日常生活照护、健康管理及紧急救援方面实现了显著优化。一系列新兴技术提升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与舒适度,减轻了家属的照护压力,使得医生精准掌握患者健康状况以实现个性化诊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在养老服务产业中发挥愈加关键的作用,为老年人晚年生活带来更高层次的幸福与安宁,孕育出养老服务产业新业态。
人工智能技术飞速进步,在养老服务产业愈发普及,对传统养老服务模式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在智能健康监测、智能助力设备、社交机器人、智能医疗与护理以及安全与紧急救援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养老服务产业注入新活力,开创了养老服务产业新业态,推动了养老服务产业的创新发展。
第一,智能健康监测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产业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集成传感器、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智能健康监测系统能够实时、连续地监测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数据,如心率、血压、血糖等。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还能为医生提供诊疗参考,用于疾病的早期预警和精准治疗。同时,智能健康监测系统还能根据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和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和生活指导,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管理健康。
第二,智能助力设备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前沿应用,其核心目标在于协助老年人克服日常行动中的种种障碍,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主生活能力。
设备融合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电机控制算法,能够精确捕捉老年人的动作意图,并据此提供精准而及时的助力支持。举例来说,智能助行器具备步态分析与自适应调节功能,可根据老年人的步行速度与习惯,自动调整支撑力度与行进节奏,从而确保行走的平稳与安全;智能轮椅则集成了语音识别与手势识别技术,能够实现便捷的语音控制及自主导航功能,有效规避障碍,助力老年人出行。
第三,社交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产业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正逐渐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引起广泛关注。
这些机器人通过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和面部识别等先进技术,能够与老年人进行自然而流畅的交互,为他们提供情感陪伴、娱乐互动以及信息获取等服务。在学术研究中,社交机器人被视为一种创新的社交媒介,能够弥补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或社交圈缩小而导致的社交能力缺失。它们不仅能够与老年人进行简单对话,还能够理解并回应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此外,社交机器人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老年人的行为习惯和兴趣偏好,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服务。
第四,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医疗与护理方面对养老服务产业产生积极影响,实现信息技术、医疗专业知识与护理服务实践的深度结合。
在智能医疗层面,借助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系统能够连续监测老年人的生理参数,精确预测潜在疾病风险,并为其量身打造个性化的诊疗策略,显著提升了诊断精准度和治疗效率。在智能护理方面,智能机器人能够辅助护理人员执行日常护理任务,如药物分发、康复训练等,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了护理服务的技术含量与服务质量。智能护理系统还能够依据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与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护理建议与健康指导,进而促进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提升。总之,智能医疗与护理的融合发展不仅推动了医疗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还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为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第五,安全与紧急救援在养老服务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不仅关乎老年人生命安全,更涉及对突发事件的迅速响应与高效处置。
安全与紧急救援体系涵盖风险识别、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及资源优化等关键环节,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精准监控与风险识别,为救援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预警系统能够实时感知环境变化,及时触发预警,确保快速响应与精准救援。同时,人工智能通过一系列技术优化措施,提高了救援资源配置效率,利用智能化手段实现资源动态管理,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高效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