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5月16日,英军跨过界河,占领了大清国新安县一个叫作深圳墟的小集镇。
这个集镇的范围,跟今天的东门商业区基本重合,是周边几十里乡亲们最主要的墟市。
▲1949年前的深圳航拍图,与1899年时不会有太大变化。
照片中间的“Sham-chun”,就是深圳墟
此时,距离深圳这个名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还有整整80年。
英军占领深圳墟之后,起初是不想走的。
他们甚至还想再进一步,把香港的北部边界,推到塘朗山、银湖山、梧桐山北麓一带,甚至还绘制了一幅地图,刊登于远在英国的报纸The Graphic上。
从这张地图上可以看出,位于深圳河北侧、标着“深圳”的那个小圆圈,刚好落在英国占领区内。
而那条“意向”边线,从深圳湾湾底(大约是今天的红树林公园)出发,沿着塘朗山、银湖山、梧桐山北麓一路向东,经过盐田和大小梅沙,再一刀切掉大鹏半岛的西半扇。
好在英国人的野心没有得逞,米字旗只在深圳墟飘荡了181天。
假如在某个平行宇宙中,英国人赖着不走了,还进一步把那张地图中划出的区域统统并入香港,我们的历史会被大幅改写。
这一丁点发生在南部边陲的小小变动,应当不足以撼动整个中国的历史大潮。
大清还是会被民国取代,再由共和国接班,改革开放还会从这里开始,特区还是特区,只是失去了深圳墟的这个特区,多半不会再叫作“深圳”。
假设如此,特区的范围也会完全不同。
塘朗山、银湖山、梧桐山以南的罗湖、福田,会像今天深圳河对面的落马洲、古洞、上水那样,除了几个小小的市镇,多半被划入边境禁区或是自然保护区,呈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与现实中的深圳相比,这个平行宇宙中的经济特区,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连接特区与香港的通路,会从架桥过河,变成挖洞钻山。
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则会从罗湖、福田北移到布吉、坂田、龙华一带。
布吉的深圳东站会取代罗湖的关口地位,国贸大厦或许会建在大芬附近;
现实中的福田CBD,只需要改一个字,就会顺理成章地变成“坂田CBD”,平安金融中心将耸立在坂田地铁口。
由
此可见,
当今天有人在讨论哪个区位“先天条件”更好时,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
因为在120年前,这种所谓的区位条件,就可以被英国的一个决定彻底颠覆。
巧合中也有必然。因为
历史会被巧合暂时左右,但无法改变的地理条件,会强行将其拉回正轨。
今年年底,连通坂田和福田的坂银通道将会完工,从坂田开车到福田的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缩短至大约12分钟。
在我们设想的平行宇宙中,这座隧道原本应该建于30年前,或许会成为“坂田口岸”的一部分。
“迟到”了30年的坂银通道,既是深圳的中部交通动脉,也是整个大湾区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关于城市发展的诸多学说中,
“地理决定论”
尤为重要。
所谓“地理决定论”,是对于城市“DNA”的研究。
城市可能因种种原因而兴起,但符合一定地理条件的地方,或早或晚必定会出现城市,
而这座城市最终的规模和地位,也将主要由其地理因素决定。
举例来说,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之处,一定会出现世界级港口城市,不管是在明朝还是清朝,叫作华亭还是上海。
同理,哈德逊河的河口半岛,哪怕在数千年里一直远离人类文明的中心,也会在某一刻成为纽约。
如果用“地理决定论”来审视深圳,可以把一些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福田为什么崛起?
因为紧邻区域经济中心(香港),且处于深圳城市的中轴线上,具有天然的枢纽地位。
虽然比福田晚了30年,但相似的地理条件,也会让坂田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崛起:
紧邻区域经济中心(福田),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轴线上,有希望成为更加重要的区域枢纽。
更有趣的一个现象是:
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家里,晚发展的“后进生”反而拥有巨大的“
后发优势
”。
30年前福田无法想象的资源,在30年后正在坂田汇集。
早在华为的坂田基地建立之前,福田就已经是规划中的深圳中心CBD。
当时扎堆福田的投资商恐怕很难想象,今天的华为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美间的外交关系。
随着华为的成长,现在坂田的定位已经是亚太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中枢核心区。
香港的金融地位仍然难以撼动,哪怕福田CBD也很难吸引太多来自海外的银行家。
目前,坂田已经有4万余名ICT产业研发人员,比韩国京畿道水原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均多50%以上。
其中外籍人士已经有2000多人,比韩国和本市的竞争对手多了一倍以上。
未来五年间,坂田外籍ICT研发人员极有可能突破8000人。
对这个规模不大但要求极高的行业来说,
坂田已经是汇聚顶尖人才世界头号研发中心。
从30年前开始,富士康把坂田和龙华变成了几十万生产线工人的大宿舍,同时也或多或少的拉低了世人对这个区域的观感。
30年后,富士康已经把一个厂区改造为世界经济论坛认证的工业4.0“灯塔工厂”,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损耗。
这类“灯塔工厂”,全球只有26家。
在专家和公众反思、担忧深圳产业空心化的时候,深圳中部的这两家企业,却能从传统产业中脱颖而出,照亮深圳的未来。
他们的成就,不止是因为企业自身的努力,也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后发优势”的体现。
回过头看,今天很多人都认
为“地理决定论”已
经不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环境了。因为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出现,正在极大的改变着“地理”这个单一因素,形成新的生活观念。
例如,
为什么大城市一定要成为香港式的水泥森林呢?
基
于ICT等高科
技产业的坂田,是否最终会形成不同于福田或是香港的城市体验,甚至突破对于亚洲城市的刻板印象?
因为不管是在硅谷还是深圳,我们都看得出高科技产业已经不需要那么多高耸入云的写字楼和西装革履的经理人,反而需要相对较低的密度、更好的环境,以及更多看见天空的机会。
大批流入的高科技人才,还会增加区域内的服务业需求,更会渴望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目前,坂田南部正在形成了
一个同时面向南部福田中心区与北侧坂雪岗科技城
的大型居住区,堪称“
南北通吃
”。
与华为同为深圳高科技产业代表的大族控股,正在坂田区域内开发建面约45万平的人文综合体——大族云峰项目。
大族云峰项目周边,既有便利的南北交通枢纽,也有属于城市中心的大批现代商业服务设施,更有科技类城区必备的自然景观,对两大片区的购房者都有极大的吸引力。
大族云峰一个
众所周知的利好是,
正在建设的地铁10号线,经过福田中心区直通福田口岸,在项目附近设有五和及光雅园站。
但其实大族云峰更大的地理优势在于,它直接连通坂银通道的坂雪岗大道上,坂银通道坂田入口近在咫尺,从坂田出发便可实现约12分钟直达福田中心区。
按
照“地理决定论”来
说,这“12分钟
”
不仅仅是意味着福田与坂田之间的交通更快
,
它更是意味着两个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
加
速流动
,产业
模式
的合作升级,
更往往意味着新机遇的诞生。
如
果说,深圳
最
早
的罗湖
是
“点”,
现在的南山福田
罗湖是“线”,那么,今天
随着轨道
交通
和
坂银通道
等城市级主干道的加入,龙华坂田就将与原关内形成更强大的“面”,而在可见的未来,加上香港广州等城市的大湾区就是“立体”发展。
所以今天,
坂银通道和地铁10号线,均为构成深圳南北中轴线的交通干线
,使大族云峰的南北向交通极为便利,结合不足10分钟车程的深圳北站,短时间内可串联起南至香港、北至东莞、广州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
所以今天谁也没有想到,
120年前差点成为香港的深圳,未来却是连接香港和广州的核心枢纽。
如果我们用“微观”的视角看,这样城市枢纽使得南北交通条件更为便利,一方面可以满足坂田高科技产业人才自身的通勤需求,另一方面,它完全可以吸引那些在福田或南山等地工作的中心区金融才俊,以及需要在大湾区内城市间频繁往返的商务精英。
有了交通的吸引,便需要空间的吸纳。
作为当前坂田南片区内首个同时配备住宅、
集中商业和写字楼的综合体项目,
大族云峰
除了满足区域内人才的居住需求,还可以直接承载相关产业,
更加有利于项目的产业价值变现,使其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
同时,大族云峰还自带片区内罕见的4.3万㎡的商业中心,这意味着业主不仅可以足不出户的体验高品质的购物,而且周边的各类资源也会向此不断汇集。加上距离项目
车程约 10分钟内,还有星河两大商业旗舰COCO City及COCO Park,以及8号仓奥特莱斯名品店等大型购物中心,可见坂田不仅已经做到了自给自足,更是成为深圳中部的商业核心之一。
另外,相较于一般购房者,
收入、受教育程度“双高”的高科技产业人才,对于周边生态居住和人文教育的要求,也普遍较高。
在大族云峰南侧步行可达的范围内,就有距离深圳市中心最近的一片原始生态林——银湖山郊野公园,以及南坑水库、正坑水库、南山水库等3大水库及黄金山公园等丰富的生态资源。
同时,
大族
云峰
配建了9班制幼儿园,家门口便是45班九年制坂田实验学校。在项目3公里范围内,更是拥有
9所幼儿园、4所小学、2所九年制学校,以及1所高中
,还有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坂田北国际学校(在建),让家长们不用为教育发愁。而
就在
项目
的南面,
还规划有约1.5万㎡的博物馆、约2.4万㎡的图书馆,仅与项目一路之隔
,自然与人文景观并存。
如今坂田的成熟,是我们可以肉眼可见的未来。但
当
年的
撤离的英军,一定不曾想象过脚下的这片土地,
今天
会有如此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