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傻二哥》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美食特辑之天津药糖】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23 19:58

正文


- 朗读者:肖玉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之声主持人


戳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初中《语文》第二册 1993年


药 糖


药糖起源于天津卫,是京津地区的传统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它的原始配方多针对换季上火引起的常见杂症有显著的食疗保健作用,所以在换季时,近代天津人普遍食用,并俗称为“药糖”。药糖熬制过程中加入了茶膏和多样中草药材,熬好出勺,倒在干净的青石板上,晾凉后搓拉成条,切成小块的食疗糖果。



旧时,卖药糖人胸前挎一阶梯式玻璃盒子,约50厘米宽,上下3层,每层四五个小格。盒顶端有干电池,中间有一小灯,两侧有绒制的龙形,名曰“二龙戏珠”。卖药糖人将各味药糖分格放于其中,手持镊子,走街串巷高声吆喝。所谓“药糖”就是把砂糖熬到一定火候,加进了各种中药材,如砂仁、豆蔻、玫瑰、红花、鲜姜、薄荷等;糖熬好拉成条,再切成小块。店前常常围着许多人。1930年左右,串街走巷卖药糖的逐渐多起来,肩上斜垮着一个大口玻璃瓶,用一只大竹夹夹糖,不用手取,这就卫生多了。做这种生意的,一般都是中青年,很少有上年纪的,边走边吆喝,声音象肤板,合辙押韵,吆喝起来一套一套很动听。



天津药糖在贩售的过程中,有的卖药糖的用大秧歌的调子填上词吆喝,形成了特有的歌唱式吆喝风格,吆喝讲究气口,犹如唱曲,似儿歌一样动听。根据记载有两个版本:


  1. “买的买来捎的捎,卖药糖的又来了,吃嘛味有嘛味,菠萝香蕉,橘子蜜柑。”


  2. “买的买,稍的稍,卖药糖的又来了……橘子薄荷冒凉气儿,吐酸水儿呀,打饱嗝,吃了我的药糖都管事儿,小子儿不卖,大子儿一块!”


药糖根据需要可加入中药或保健植物成分,合食疗养生、糖果为一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古老华夏食疗文化的珍品。


请输入标题     bcdef

想听更多课文?

直接戳文末“阅读原文”,或进入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