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欧罗万象EuroScope
热门的欧洲政治新闻,冷门的欧洲政治常识,直击2017欧洲各国大选,观察欧洲社会走向。关于欧洲政治的一切,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北京超绝大风天,还得是这一碗! ·  昨天  
气象北京  ·  气象科普研学寒假班招生啦! ·  19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欧罗万象EuroScope

凛冬再出发——写在欧罗万象成立两周年之际(附招新贴)

欧罗万象EuroScope  · 公众号  ·  · 2018-12-25 16:29

正文


本文系欧罗万象原创



撰稿人:王磬


2016年12月25日,欧洲事务观察平台“欧罗万象”宣告成立。两年过去了,“在中文世界里建立起一个讨论欧洲议题的公共空间”的初心,我们仍未改变。希望你也来加入。


两个欧洲


2018年12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在布鲁塞尔参加完本年度最后一场欧盟峰会的新闻发布会。年尾将至,但理事会的大楼却并未因此显露出任何轻松的神色,紧张的气味仍在蔓延。

这是欧洲“多事”的一年:在布鲁塞尔,试图为脱欧协议斡旋的特蕾莎·梅铩羽而归,用硬脱欧的悬念为本年画上句号;刚刚卸任党主席的默克尔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但难民的争议却并未因此偃旗息鼓;身陷重大执政危机的马克龙则故作镇定地回应记者们关于黄马甲的提问——六天之前,我刚到访了巴黎黄马甲游行的现场。在那里,被法兰西共和国遗忘的底层人民争相走上香榭丽舍的街头。催泪瓦斯和水枪乱石之间,革命似乎就要在欧洲大陆呼之欲出。

同一天的晚上,我从布鲁塞尔驱车到荷兰的一间主题公园,探班正在那里工作的朋友。坐落在南部森林之中的这间公园颇受荷比卢中产阶级家庭的欢迎,北欧童话故事里的城堡和人物在这里被完整重现、并用来取悦中产们的小孩——荷兰已经连续多年荣登”全球最幸福的儿童“榜首。经营着一间软件公司的朋友被邀请来开发一款帮助游客的应用,目标也只有一个:提高访客的幸福感。

园长邀我们在玻璃花房的餐厅里吃晚饭。酒过三巡,窗外开始飘雪,是西欧今冬的第一场,一些住在园中别墅里的人开始聚到雪地里玩耍。身着滑雪服的中年夫妇,一对金发碧眼的小孩,外加一条狗——“典型”的西欧中产家庭的模样。白雪覆盖下的城堡愈发梦幻,世间所有的烦恼似乎都在那一刻消声,留下一片“历史终结”的景象。

一个四口家庭,花上800-1000欧便可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长周末,园长告诉我。而上一次我听到这个数额,还是几天前在巴黎游行的现场,一位身穿黄马甲的垃圾工人告诉我,他早出晚归,但收入却往往连月底也撑不到,税赋却还在不断增加。在凯旋门前面,他高喊着“马克龙下台”。

一边是“历史的终结”、一边是“革命的将至”:在2018年末的这短短几天中,这是我亲见的两个如此不同又如此真实的欧洲。


一个问题


欧洲是什么?

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里,驻欧记者的职业身份把我带到许多新闻现场和故事深处。没有一趟旅程,不是在为这个问题寻找答案。

我看到,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欧洲,在认真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种种考验,为此饱受折磨、但又乐在其中。在晚春的布鲁塞尔,我看到欧盟最终顶住压力、开始执行史上最严的数据保护法案(GDPR);在全球都放任科技巨头膨胀、越权的今天,此抗争之举或将为全人类在数字化时代里的活动提供规范。在冰冻的芬兰,我看到“全民基本收入实验”(UBI)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家无条件给所有人发钱”的乌托邦式构想如果完全落地,或将重塑全人类在未来的生存境况。在初夏的荷兰,我看到“第三性人”首次被合法化,平权的边界再度被拓宽,欧洲作为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的应许之地,又一次举起了全人类进步主义的大旗。

我也看到了欧洲在现实境遇里的自我挣扎。在希腊边陲的难民小岛,我看到欧洲移民政策的满目疮痍;僵化的欧盟与刚从经济危机里喘过气来的南欧国家进行博弈,政治利益压倒了人道精神,在人间地狱般的难民营里,甚至十岁的儿童都正在尝试自杀。在意大利选举的投票现场,我看到愤怒的选民对五星运动的狂热,并最终把这个欧盟第三大经济体送上了民粹政党高歌的舞台。在伦敦金融城,我看到资本力量对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惶惶不可终日。在巴黎黄马甲运动的一线,我又看到生活困苦的游行者仍打出了“Frexit”(“法国退欧”)的标语——即使是在尽管马克龙领导下的法兰西,这个被认为是近年来“Pro-Europe最强音”的地方,对欧洲理想的怀疑也从未停止过。

回到那个问题:欧洲是什么?我只发现,任何尝试去给欧洲下定义的努力,都显得徒劳。它太丰富,太复杂。

正如欧罗万象发刊词里提到的那样:

“欧洲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发源地,是启蒙思想和进步思潮的摇篮,也是不同政治制度和一体化梦想的试验场。今天的欧洲作为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体,其人口总数和经济总量都超过美国。欧洲问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需要也值得长期的观察、严肃的讨论和贯通的分析。这需要对欧洲各国的语境有系统的把握,包括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议会制度、宪政设计、央地关系、政治议题、社会思潮、历史文化、民众情绪等等;这需要打破国家和语言的壁垒,在全球、区域、超国家、国家、地方、基层等不同层面上去追问和探究一个多元一体的欧洲。”

需要指出的还有,欧洲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认识对象,而是时刻处在变化之中。过去2018年里,英国脱欧虽未直接引起其他欧洲国家的连带效应,但马克龙式的欧洲理想也并非一马平川。人们不会忘记,马克龙与默克尔在一战结束百年之际共同现身贡比涅森林的情景。那不仅是一次对过去的纪念,也是一次对未来的欧洲宣言。一个更强大、更团结的欧洲,仿佛随着两人的执手相聚,便已指日可待。但那之后的不久,黄马甲运动走向高潮,马克龙便遭遇了执政以来的最大危机;默克尔也在几周之后,因地方选举失利而辞去党主席一致,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世界的平衡这几年里发生了剧烈变化,全球治理的模式继续在遭遇挑战,多边主义的框架继续被质疑。2019年的欧洲不仅将面临欧洲议会选举的挑战、英国硬脱欧的风险,还有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凛冬将至,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对话的复杂性,同时也看到它蕴含的丰富可能。


一份初心


自2016年12月25日成立,两年以来,欧罗万象一直在尝试做这样一件事:在中文世界里,建立起一个谈论欧洲议题的公共空间。

欧罗万象的团队中,聚集了一群散落在欧洲各国的知识青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跨国的社群,建立起一个欧洲的知识共同体,通过对话、分享、传播,来描画一幅更精准、更完整的欧洲图景。我们希望给华语世界提供一个理性的声音,专业、客观、有趣地解读欧洲政治与社会。

事实上,即将过去的2018年,对欧洲、对欧罗万象都不是容易的一年。作为一个非盈利的志愿者组织,我们曾出现长达数月的停摆,也不得不面对核心成员的离开。但仍然,在2018年里,我们跟踪报道了意大利的议会选举、英国的脱欧谈判大戏;我们译介了有关法国黄马甲、六八50周年的多篇学者访谈,还全篇翻译了马克龙在美国国会的重要演讲;我们点评了今年世界杯中跟欧洲有关的诸多元素,也借着蜜兔的风潮、探讨了欧洲的性骚扰防范机制。在早春的北京,我们第一次举办了线下活动。在2018的年末,我们还重新拾起了播客 (如需查看,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我们当然,对于对话的有效性和可能性也保有清醒的认识。向中国读者讲述一个复杂的欧洲,面临着语境上、语言上的诸多不可能性,如果有幸达成,实在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

既然并不轻松、又不挣钱,为什么还要继续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

贡献一点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让中文世界多理解一点欧洲正在发生的事,这事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但我这里更想quote一位左派朋友的理论:为什么有人愿意在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的情况下为志愿者团队干活呢?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恐怕不光是因为团队成员多么认同这个团队的理念,也不是因为成员们有什么功利的考量。而是因为,团队中的成员们之间产生了超出一般同事关系的深刻生命联系。当那些由最初的宏大愿景感召而来的玫瑰色激情渐渐淡去、当日常而琐碎的工作看不到明显的物质或非物质回报时,唯有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共同体意识,才能支撑着大家日复一日地持续参与、奉献。

因为毕竟,对那些有过“生命联系”的人,你总会希望与他们一起,共同构建点什么。


一项招募


在新的一年中,欧罗万象将继续招募志愿者。

只要你认同欧罗万象理念、对于“向中文世界译介欧洲”这件事有热情、可以保证一定的时间投入、并且自认做事踏实靠谱,都欢迎来找我们聊一聊。

具体来说,我们正在寻找这样的人:

> 播客制作专员:熟练使用音频剪辑工具、熟悉中文播客平台;对欧洲社会、国际政治感兴趣、英文流利;可以固定投入一定的工作时间(2-4小时/周)

> 微信编辑:熟悉欧洲社会和基本政治生态、了解欧洲媒体;有一定的选题能力、良好的中文文字能力;可以固定投入一定的工作时间(2-4小时/周)

申请方式也很简单:请把你的简历(如有发表作品请附上链接)+ 一封申请信(简述为什么想要加入欧罗万象)发至我们的公共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件标题请注明“【成员申请+希望申请的职位】”。我们会在收到邮件后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是一个非盈利的志愿者团队,团队本身没有收入,也无法支付薪水(除了部分与媒体合作的项目有时会给成员带来一定的报酬)但是在这里,你的才能将得到最大尊重与发挥,你将有机会参与一个有公共意义的项目,获得关于欧洲政治的一手资讯,成为这个关于欧洲的中文知识共同体的一部分,与诸多优秀的头脑一起工作。

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年代里,我们并不确定,能将这件事坚持多久。但我们相信,曾经建立起的这些“生命联系”,会在别处继续下去。

“关于存在的连续性叙述是一个谎言。没有所谓的连续性叙述,在时间中,只有被照亮的时刻,其余都是黑暗。”

文 | 王磬

2018年平安夜

写于布鲁塞尔



相关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