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DeepSci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
这一历史穿越了历代文明,古代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中美洲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
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
它是“一个空间”、一个“文化领域”,是“文化特征和现象的一个结合。”——布罗代尔
它是“世界观、习俗、结构和文化的特殊联结。它形成了某种历史综合,并与这一现象的其他变种共存。”——沃勒斯坦
文明,总是与文化相关,它涉及血统、语言、宗教和生活方式。
而一个文明,可以是最广泛的文化实体,它是人们文化认同的最广范围。
文明持久地扩张着、演变着,它兴起又衰弱、合并又分裂。
不过,文明是文化实体而不是政治实体,所以它不维持秩序、建立法制、征缴税收、进行战争、谈判条约,或者做政治所做的任何其他事情。
要给出文明的确切定义并不容易,地域还是划分的最佳依据之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学术上划分的当代主要文明有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
相比而言,统称的“西方”文明在这些文明分类当中看起来比较突兀,为什么不区分为欧洲文明、美洲文明什么的呢?
西方一词的出现其实是被普遍用来指以前被称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部分,所以它包括欧洲、北美和其他欧洲人居住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美国人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特的文明而与欧洲对立,直到它的实力增强,20世纪开始美国就把自己看作一个更广泛的包括欧洲在内的西方的一部分,并且,还是这个实体的领导者。
扩张并没有结束。
稍微了解美国政治的人都知道,美国人其实特别矛盾,他们的民众意识里的自由主义传统根深蒂固,因此大多数美国人对国际事务中的权力政治深恶痛绝。
但是美国政府在二战之后,又常以世界警察自居。
这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
在涉及保卫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的情况下,美国的对外政策一定会受到和平主义的有力制约。
而在涉及保卫人权的情况下又会出现一种贸然使用武力的倾向。
结果就是号称自由主义者的美国人,今天要求国会消减军费,明天又要求他们出兵武力打击他国。
所以美国的民族主义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民族主义。
这种民族主义不是通过宣称美国人民比其他人民更伟大来证明自己,而是通过宣称美国的理想比其他理想更伟大来证明自己。
这也带来了近现代文明史上的另一个词:普世文明。
什么是所谓的普世文明?
这个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
19世纪以来,“白人的责任”的思想,因为有助于为西方扩大对非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作辩护而受到追捧。
普世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
这种自大的心态来自三个假设。
首先是站在冷战视角上的假设,认为苏联共产主义的垮台意味着某种历史的忠杰和自由民主制在全世界的普遍胜利,并且荒谬地认为共产主义唯一的替代物就是自由民主制,前者的死亡导致了后者的普遍出现,这是十足傲慢的表现。
其次是贸易和通信方面的假设,认为贸易和通信的全球化增长正在产生一个共同的世界文化,实则未然,贸易和通信只是打通了联系,但是并不会让人们彼此同化,因为认识根据他们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来确定自己的身份的。
第三个假设则更离谱,是将西方文明直接等同于现代文明,实际上是,非西方社会在没有放弃他们自己的文化和全盘采用西方价值观、体制和实践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并且已经实现了现代化。
扩张的本能似乎是由经济政治上的局势以及基督教文化的特性决定的。
在全球范围内,西方文明的这种扩张遭受了三种态度的回应。
第一种是拒绝主义,即使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走西方化道路的日本,在此之前也是拒绝的,它只允许有限的现代化形式(技术,比如获得火器),但严格禁止引进西方文化,包括基督教。中国更不必说,虽然在1602年的时候允许基督教传教士进入中国,但又在1722年把他们驱逐出境。对西方文明的扩张的地址,是被以武力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