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蕊希
蕊希,「 一个人听 」。如果有一天,你取消关注了,请记得我们,曾经爱过。(微博:蕊希Erin)。听她的声音,会上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第一批去漠河受罪的年轻人,后悔了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向婆婆的食物囤积癖开战,我拯救了冰箱和生活 ·  2 天前  
新周刊  ·  县城电影票凭什么比北上广还贵?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蕊希

成年人的离开,都是悄无声息的。

蕊希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03-24 20:50

正文


听她的声音| 会上瘾


对于成年人 来说,离开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不会大张旗鼓地告别,不会惺惺作态地惋惜,只需要在某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时刻,顺其自然地消失不见。


不主动问候谁,也不再回复最后一条消息,就这样悄悄地、悄悄地淡出另一个人的世界。



总是在过了很久很久之后,才会有人后知后觉,才会突然惊讶起某段关系的终结。


但那个时候,离开的人早已远隔万里,留下的人早已忘了曾经。


那些从前好的不得了的关系,那个曾经不可或缺的人,最后,也只是化成了一声浅浅的、连自己都可能听不到的叹息。


几年前,我在丽江遇见了3个特别投机的朋友,我们分别来自安徽、西安、北京和宁夏, 4个素不相识的人,一见如故,难分难舍。


我们结伴去了泸沽湖,那时候通往泸沽湖的路还是山路,在曲折颠簸的8个小时车程里,我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难得的默契和相互的欣赏,让我们4个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的时光。



我们挤在泸沽湖的猪槽船上数星星,讲各自不同的经历,像着了迷一样叙说和倾听,以至于后来在机场各奔东西的时候,彼此还都意犹未尽。


分开的时候我们建了一个群,群聊的名字叫 " 有缘再见 " 。


其中一个朋友说 " 有缘再见 " 这4个字太残忍了,我们应该是 " 后会有期 " 。


当时我们抱有最坚定的决心,都相信那些没发生的故事和那些没聊完的人生会随着时间,一路延续下去,渗透进我们各自的生活,陪伴我们继续走下去。



可事实上, " 后会有期 " 在活跃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慢慢冷却,最终变成了 " 遥遥无期 " 。


我们的热情像遭遇了一场又一场的霜降,最终被彻底打蔫儿,再也没有重新生长起来。


很久以前看到过一句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它说:


" 关系的本质,是两个人在特定时间的连结。 "


从前觉得这句话残忍,可是越长大,越能理解这句话背后的人生哲学。


我发现分别和离开,有时候并不是痛苦和折磨,更多的时候,它只是代表着毫无痛感的疏远,代表着长大和改变,代表着我们不得不全力以赴眼下的生活和现实。



读大学时,我和3个女孩同住在一间面积不到50平米的宿舍,我们同吃同住,情同姐妹。


临近毕业的20几天,我们无法容忍分别,难以想象从此天南海北。


我们4个姑娘把床铺上的床垫全都拉在地上,铺成了大通铺,每晚挤在一起,笑着闹着度过最后的大学时光。


我们约定去参加其他人的婚礼,约定轮流去彼此的城市小住,我们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彼此生命里不会褪色的存在,相信无论时间如何历经沧桑,只要提起那间小小的宿舍,我们就能亲密无间。



可事实上, " 亲密无间 " 在延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慢慢变淡。我们忙于应付工作和生活,交流尚且屈指可数,更不要说见上一面。


我的舍友陆续结婚,格尔木、南昌、成都……


很遗憾我们都没有履行最初的约定,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人的婚礼现场。


《请回答1988》的结局,是双门洞在时代的更迭里,已经从高大变得有些破败,在双门洞住着的人,都一个一个离开了那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