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sDaily
Ins是一种扑捉和分享世界每一精彩瞬间的简单方式。你可以每天拍些照片和视频,将它们转换为精美的艺术与亲朋好友分享。超过6亿用户共同的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产先生  ·  今天又憋了个大招 ·  19 小时前  
任易  ·  DY副总裁,还不如AI懂舆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nsDaily

香港三个小学生表情包爆红,家长笑着笑着就哭了

InsDaily  · 公众号  ·  · 2024-07-18 23:00

正文

本文授权自:麦子熟了
ID:maizi8090


最近,香港这两天有三个学霸小学生火出圈。

香港中学派位结果公布当天, 一位还不到10岁的小朋友 面对电视采访侃侃而谈, 并爆出金句「辛苦谈不上,因为我觉得读书是我的本份。」

而站在他旁边的两个同学表情出彩,一个「O型嘴」,一个露出迷之微笑,两人还在背后对望打眼色。


三个面容稚嫩,眼神里却看不出一点天真感的小朋友,竟构成了香港鸡娃教育的最残酷缩影。

这几日,一段 香港三位小学生的采访视频 刷屏全网。
视频中,一名学生考上香港知名中学,媒体询问他考学心得。
明明是个还不到十岁的小朋友,却十分老成地说着:

辛苦谈不上, 读书是我的本份。

听他说自己周一到周五放学都在补课后,站在后面的两个同学, 一个惊讶地把嘴张成了O型,一个露出迷之微笑,两人默默在背后交换了眼神。
不少网友看完这段视频,都直呼: 「小孩哥表情演我看内卷同事。」
更有网友制作成表情包,如今已火遍全网:

爆笑归爆笑,谁能想到,这三个面容稚嫩,眼神里却看不出一点天真感的小朋友,竟构成了 香港鸡娃教育的最残酷缩影。
恰逢 香港小升中放榜 ,港媒采访了三位成绩优异的 六年级小学生。
首先接受采访的,便是视频中站在C位、因谈吐走红的陈同学。


他考进了 华仁书院,是香港著名男子英文中学,也是香港第一所由华人管理的英文中学。
在采访中陈同学提到,自己每周一到周五晚上放学后,都要马不停蹄地参加补习班,正是因为如此用功,才能考上好学校:

我觉得 我付出了这么多,有这个回报都是值得的。

即便一点玩耍休息的时间也没有,全都用来学习,当记者问他是否感到辛苦时,他也丝毫没有抱怨的意思,反倒笑了起来,讲出了那句名言:

如果讲辛苦,真的谈不上, 读书是我的本份。

听完这番话,站在右边的江同学或许是觉得好友正经的样子十分有趣,从漫不经心,到怀疑耳朵、不敢置信……短短十秒钟,你品,你细品。
丰富的表情很快走红网络,被称「红过罗湖」,甚至被开发出了一系列表情包。
只不过,他并非像网友们猜测的那般,是个被卷到的「普通小孩」。
他考进的是 皇仁书院,在香港称得上是第一官立中学,孙中山先生和赌王何鸿燊都曾在此就读过。
对于自己的录取学校,江同学直言「我非常满意」。
而他之所以没有参加补习班,是因为「妈妈是老师,她有一位旧学生的弟弟,英文很好,妈妈找了他为我补习,对我很有帮助。」
还很懂事地在镜头前特地感谢了妈妈和前辈:

如果没有他们,我今日就没有这个成就。

当记者问到这个过程会不会有些辛苦时,江同学则是一脸沉稳道:

我不觉得辛苦。

而右边戴眼镜的、神秘微笑的许同学,则是被 英皇书院录取的,他还是家中第三位考入这所知名院校的。

哥哥现时就读英皇书院,我妈妈亦是插入英皇书院旧生。

当记者问他平日如何准备功课时,许同学淡然道:

我尽量保持平常心去应试,如果太紧张,有机会大意失手,如果考不到想入读的学校,可能会伤心, 我主要是保持一个平常心。

本来这段视频原意是为了请小升中的优秀学子们,讲讲考学心得,传递一些上进的正能量。
但大多数人看完视频后的第一反应都是:
这几位小学生怎么一点不都像小孩,尤其是面对镜头,谈吐都如此成熟?
讨论这个问题前,或许需要先了解下香港的教育制度。
与内地教育制度不同, 香港实行15年义务教育,其中包括3年幼儿园,6年小学和6年中学。
没有中考这一环节,学生们从初中直升高中。
小升初的考试不单单决定学生们读哪所初中,更是直接影响了未来高中、大学的前程 ,对于香港学子来说十分重要。

@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

也因此,小升中的竞争十分残酷且激烈。
各中学会依据成绩,将所有学生分为Band 1、 Band 2、 Band 3三个等级,进行 「统一派位」。
Band 1为最好,会首先获得派位,也就是录取。
所有Band 1学生派位完成后,才会开始派Band 2的学生,以此类推。
因此 成绩越好,学生获派的几率就越大 ,视频中的三位同学就是派位成功的。
而C位的陈同学,原本是Band 2的成绩水平,苦读补习班才考到了Band 1,难怪如此辛苦,依旧觉得「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
如果派位出来的结果并不理想,家长还可以选择想去的学校进行「叩门」。
有些学校会选择在同一天举办面试,因此家长要提前决定到哪所学校「叩门」,并准备好相关资料。
而学生们则需要继续复习功课,准备面试,甚至是笔试环节。
过程复杂,名额有限,许多学校足有百余人前来「叩门」,但 录取名额只有两到三个,也因此失败者众多。

@港剧《爱回家》

正因为中学录取竞争如此激烈,所以 香港教育的内卷一般是从更小的阶段就开始。
为读到更好的中学要进入更好的小学,那么也意味着 要进入更好的幼儿园才行。
香港幼儿园的入学竞争不亚于「小升初」,需要家长 提前一年准备申请表、递交申请、等待面试通知。

@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

这其中不仅包括对家长的面试,还有对小孩的面试。
面试问题诸如「在图片中辨别不同的英文字母」、「把拼图未完成部分拼好」等。
不仅考察小朋友对文字、数字的认识能力,还有多语言自我介绍、艺术见解、运动水平等各方面内容的了解。
谁敢信, 在话都说不清楚的年纪,竟然就要靠自己面试来获得入读幼儿园的机会。
好一些的幼儿园,更是达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程度。
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就曾展示过香港家长为孩子教育的准备。
在孩子还未出生时就要挑选好想去的幼儿园,从 他六个月大时就要考虑是不是该上游戏课,读了幼儿园就要赶紧学习乐器。

@香港纪录片《没有起跑线》

而因为面试在录取因素中占有极大比重,对孩子们而言,与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同样重要的,是充分展示自己思维逻辑和才艺特长的能力。
市面上随之推出大量的「考小面试班」、「考中面试班」, 价格甚至高到几万元起。
于是小小年纪,孩子们就在各式各样的培训与竞争中,急匆匆地被「拔苗助长」。
这也是为什么采访视频中的三位小学生,会看起来如此成熟又世故, 他们平日里就很熟悉这样的应答技巧。
视频走红后,震惊了不少内地网友,校长也在第一时间出面向媒体回应, 陈同学的回答没有校方引导,都是他自己想说的。
视频最后的背景声音格外引人深思:

现今社会着重说话训练,他们能流畅表达自己,是因为社会已有不同, 请各位不必觉得惊讶。

这三位小学生,基本代表了香港学生的两大类:
一类是参加各种补习班努力升学的;

一类是从上一辈就很优秀,将好成绩延续到这一辈的。
无论哪一种,其实都是在围绕着香港教育路线拼命奔跑。
他们被迫失去童年,提前感受并适应成人社会里的竞争与残酷。
而这样的鸡娃教育,从很多前就开始了。
1992年,香港《新闻透视》节目,曾记录了一个名叫刘文渊的小男孩的考学过程。
妈妈为了能让他面试成功,带着他练习面试问题:

你爸爸是做什么的?

来学校坐的是什么车?

但幼小的刘文渊眼神始终游离,很显然他并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虽然这也并不影响妈妈忙着给他打鸡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