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心理人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两中心日常信息推送,活动宣传,风采展示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恭喜!他们结婚了 ·  18 小时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黄金水道”再启繁忙新程 ·  20 小时前  
德州晚报  ·  东方红路一路段,今起封闭施工! ·  23 小时前  
鲁中晨报  ·  事关房地产,淄博最新要求 ·  昨天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特斯拉到访山东高速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心理人

心系疫情 | 爸,求您戴上口罩吧

北大心理人  · 公众号  ·  · 2020-01-30 22:10

正文






心系疫情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许多民众时常都会经历焦虑、恐慌、甚至抑郁等情绪状态。在一线医疗工作者紧张地对抗疫情的同时,对于普通民众的科普工作也必不可少。为帮助我们了解疫情相关的行为、情绪应对方式,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将通过学院公众号发布相关科普文章,向社会提供科学的心理知识,提高身心健康。让我们在关注疫情一线的同时,也保护好我们自己和家人。


03 爸,求您戴上口罩吧

本文作者:包佳敏

本文字数:1448

阅读时间:4分钟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 “父母”频频登上微博热搜:#父母不戴口罩#、#如何劝父母重视疫情#、#女儿举报父母外出打牌聚会# 等等。虽然目前新型肺炎的死亡案例多为中老年人,然而中老年人似乎并不重视这次的疫情,反而是年轻人更加积极地关注和应对疫情。和父母说起“戴口罩”、“别做客”,父母总是不情愿:

“染上病毒就和中彩票的概率一样”;

“非典的时候,我没戴口罩不也没事”;

“我免疫力好,不会有事的”;

……


在这次疫情发展中,年轻人和中老年人健康观念的冲突变得尤其突出。那么,为什么父母总是不愿意戴口罩呢?本文将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来解释父母为什么不戴口罩,并基于此,进一步回答如何劝说父母戴上口罩。


▲计划行为理论主要结构图

(改编自段文婷&江光荣, 2008)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对特定行为的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的支持越大,知觉到对行为的控制感越强,个体执行特定行为的意图也越强,个体执行特定行为的可能性也越大。那么,基于此,父母不戴口罩可能是有以下原因:

(1)对“不戴口罩”的可能后果认识不清。老年人往往具有乐观偏差,觉得感染上肺炎这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不戴口罩也不会染上新型肺炎。有些父母也可能会觉得,会不会染上肺炎是“命中注定”的,戴口罩也是徒劳的,并不能真正阻碍肺炎的传播,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不方便;

(2)不戴口罩的规范让父母不愿意戴口罩。年长的人可能比年轻人更多受到集体主义的影响,更在乎“合群”、不做“出头鸟”。因此,由于身边的人都不愿意戴口罩,父母可能觉得自己戴口罩很丢脸,会显得自己格格不入,因此不愿意戴口罩;

(3)对戴口罩的控制感。由于现在很难购买到口罩,口罩购买成本太高,父母嫌麻烦或嫌贵,而不愿意花时间、花钱去购买口罩,因此不愿意戴口罩。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要让父母认识到戴口罩可能带来的积极后果。我们需要帮助父母获取关于新型肺炎的信息,让父母了解到疫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新型肺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