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朝文社  ·  英国开征“富人税”,中国富豪套现跑路 ·  23 小时前  
历史与秩序  ·  19世纪的中国影像 ·  昨天  
历史与秩序  ·  19世纪的中国影像 ·  昨天  
鱼羊史记  ·  女人动情后,不能自已的8个表现 ·  2 天前  
鱼羊史记  ·  女人在男人面前最掉价的10种行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一百多年前,几十万汉人遭遇的一场鲜为人知的大屠杀!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1-24 16:07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回顾了历史上汉人被视为多数族群,而其他民族为少数民族的情况。但在特定情境中,当汉人成为少数民族时,他们遭遇了悲惨的下场。通过外蒙古独立运动和辛亥革命期间某些满洲官僚的图谋为例,说明了保障主体民族的地位和利益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民族仇恨和隔阂的危害,以及注重和保障主体民族地位和利益的必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汉人作为多数族群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

通常认知中,汉人被视为人口众多的多数族群,而其他民族为少数民族。但当情势变化,汉人成为少数民族时,下场堪忧。

关键观点2: 外蒙古独立运动中的汉人遭遇

外蒙古独立运动中,汉人居民遭受种族清洗和大屠杀。从科布多城的惨案到阿勒泰地区的抵抗,再到其他战略要地的失守,汉人的生存面临巨大威胁。

关键观点3: 辛亥革命期间满洲官僚的图谋

某些满洲官僚和旗人军官制定过屠京计划,意图杀光北京城的汉人。幸运的是,这一计划因风声走漏而未能实施。

关键观点4: 注重和保障主体民族的地位和利益的重要性

历史证明,注重和保障主体民族的地位和利益是解决边疆和民族问题的根本。无情的历史一次次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观点5: 民族仇恨和隔阂的危害

历史上的民族仇恨和隔阂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些教训提醒我们,必须重视不同族群间的和睦相处,避免亲痛仇快之事。


正文

大众通常认知中,汉人被视为人口众多的多数族群,中国其他各民族被视为“少数民族”。然而, 当情势一旦发生变化,汉人变成了“少数民族”,下场又将如何? 青史为鉴,一百多年前的“外蒙古独立运动”,给了我们明确而清晰的答案。

公元1912年开始,外蒙古针对境内汉人的这场种族清洗,将占当时外蒙人口总数15%以上的汉人族群,屠杀、清洗、驱逐殆尽。

公元1911年12月,清朝灭亡时,在沙皇俄国的策动,外蒙古喀尔喀地区的宗教事务首领,藏族血统的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活佛博克多格根,宣布“蒙古独立”,自封“额真汗”(即“日光皇帝”),建立了实为沙俄帝国的傀儡政权“大蒙古国”(又称“博克多汗国”),并得到沙俄的武器支援,迅速组织了近代化军队,和沙俄军队合兵,并向漠西蒙古(今新疆北部)和漠南蒙古(今内蒙古)大举进犯。

阿尔泰山麓附近的科布多地区,是连接新疆和外蒙的战略要地,首府科布多城常年驻守着清朝军队,城中有大批汉人商人来往行商,更有许多汉人失地流民来此定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所以城北建起了关帝庙,城东南建起了先农坛,城东六十里屯田处,有山川风云雷雨坛,其标志建筑都是汉文化风格,形如汉人在漠北地区的一大聚居点。

1912年5月,“博克多汗国”叛军5000余人,会同大批沙俄哥萨克骑兵,历时两个多月,攻破科布多城后,进行了疯狂血洗,将整座城市杀得血流成河,白骨成堆, 惨死的汉人平民和妇孺老幼,高达3000余人, 昔日大清镇边重镇,竟成鸡犬无声的荒凉鬼蜮。

接着,叛军乘胜攻打新疆的阿勒泰地区,被时任新疆督军的杨增新将军,倾尽全省财力,组织近代化装备的新军击退。

1912年底,叛军又在沙俄军队策应和大批武器支援下,大举南下,一度夺取了内蒙古地区的多个战略要地。

“博克多汗国”侵夺最大地域:

北洋政府则从北中国各省集结了步骑兵四万余人,出动大量火炮,方将叛军击溃。随后和沙俄缔约,名义上取消了“外蒙独立”和“博克多汗国”,改为实为俄国控制的“外蒙自治”。

1919年,乘着沙皇俄国政府被推翻,北洋政府一度派徐树铮率部收复外蒙古,废除此前和俄国的相关协定。然而,在中国军阀混战的局势下,徐树铮部很快便率军南返,留守的4000兵力则被流窜至此的白俄军队击败,至1921年7月,外蒙古的实际独立遂成定局,并在二战后获南京国民政府承认。

从此,漠北草原那片曾属于中国的宝贵国土,何等山川壮美,何等绿草如茵,皆就此失陷。

而往往被世人所忽略的, 这场在沙皇俄国策动下,历时近十年之久“外蒙古独立运动”,同时也是对当地汉人居民的种族清洗和大屠杀。

在清朝统治期间,大量汉人平民定居于外蒙首府库伦,当地光是汉人开设的商铺就有557家,从事商业的汉人为16115人,经营手工业的土木工匠约3500 余人,金矿煤矿工人大约5600余名。

此外,在库伦以北,还有8000多名汉人工匠在当地金矿淘金,更有大批汉人失地农民,在当地耕种荒地。预计整个外蒙境内的汉人总人口,不少于15万人,占其总人口的20%以上。

根据当时资料记述,从公元1912年至公元1913年,除却恶行昭彰的科布多大屠杀外,外蒙叛军从宣布“独立”到向西、向南的侵攻过程中,更是“ 抢劫商富,搜杀汉人,焚烧房屋,至为惨毒 ”,即使对所遇蒙古牧民,也同样将其牲畜“尽掠所有”,其一路所经之地,更是“ 路无行人,鸡犬无存 ”。

即使遭遇这等惨毒境遇后,在名义上取消独立的“外蒙自治”期间,根据1918年时的统计,当时外蒙总人口64.7万人,汉人仍有约10万人,仍旧占了15.4%。

然而再看看后面的统计结果:

1969年:外蒙总人口118.8万,汉人725人。1979年:外蒙总人口159.4万,汉人344人。1989年:外蒙总人口204.4万,汉人247人。

何等 触目惊心

1920年,当外蒙叛军攻陷库伦时,留守北洋军向北溃逃至恰克图,叛军又开始了对境内汉人的新一轮清洗和大屠杀。向南逃回内地的几条道路更完全被叛军封死。

走投无门的汉人百姓,约有四万多人以难民身份,跟随北洋军北撤至恰克图,其中财力相对宽裕的两万人,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到达黑龙江和满洲里地区。没钱买车票的贫穷汉人两万余人,则从此滞留在俄罗斯境内。

而剩下的那五万多汉人,绝大部分被屠杀,剩下的则被强制剥夺所有资产,成为当地蒙古人的奴隶,从事最低贱的职业,饱受欺凌和歧视。

有一种说法流传已久,一直到1950年后,新中国驻蒙大使仍能看到一些在荒僻地区的汉人遗民,他们坚定相信着自己此生经历的,只是一场分裂国家的叛乱,一心企盼着中国政府出兵营救他们。也是在驻蒙使馆的交涉下,才终于为这些逐年减少的“725人、344人、247人”们,争取到基本的国民待遇……

通过这段不堪回事的历史事实,也足以证明:

正因为汉人为中华民族之主体,为中国之不可动摇的基石。因此, 彻底清除汉人这个中国主体民族在当地的存在,也是任何一个边疆地区妄图分离中国,所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一旦世事风云变幻, 当汉人在某个边疆地区失去了优势数量地位,沦为少数族群后,在民族分裂势力的屠刀下,同样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下场堪忧,不忍卒读。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常识,太多习惯于族群优势地位的汉人完全不懂,可对另一些人,却是从骨子里便刻骨铭心。

事实上,比之外蒙古汉人的境遇,辛亥革命期间,还曾有过一次 类似的未遂图谋

随着革命军迅速光复南方各省,满清江山危如累卵,某些顽固派满洲官僚,和禁卫军的年轻旗人军官,以及八旗学堂的年轻旗人学生,召开秘密会议。

这些人不甘心坐以待毙,丧心病狂地制定了一个“ 屠京计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