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池cbu
一个关于电池上下游产业的优质内容输出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16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2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刚刚,DeepSeek放出重磅论文!梁文锋亲 ... ·  3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关注】低至200元!价格“大跳水”! ·  2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明确】减免!名单公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池cbu

氢能加速布局 青年科创团队助力未来能源发展

电池cbu  · 公众号  ·  · 2024-12-16 20:2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北京市在氢能领域的发展情况,包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建设、加氢站、科技企业及氢能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文章还提到了两家公司——清驰科技和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分别展示了他们在质子交换膜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成果,以及氢能的应用场景和科技创新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未来能源核心驱动力:氢能技术受到关注。

北京正在加速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包括关键技术攻关、基础材料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研究等。

关键观点2: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引领氢能科技创新。

全球最大加氢站——海珀尔加氢示范站位于该示范区,为燃料电池车提供氢气供应。该示范区还涵盖了氢能研发、利用、制造、展示、交流等方面,已吸引近百家企业入驻。

关键观点3: 清驰科技打造国产质子交换膜。

清驰科技致力于研发生产质子交换膜,这是一个燃料电池和水电解制氢等工业的核心部件。目前,使用其质子交换膜的大功率重卡已在京投入运营。

关键观点4: 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探索氢能多元化应用。

该公司研发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并探索更多民用应用场景。公司还鼓励女性工程师的发展,团队中女性占比达40%,这在理工科领域较为罕见。


正文

未来能源是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北京市正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联合产业链协同创新,推进基础材料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研究,逐步解锁未来能源领域的新模式与新潜能。近日,记者走进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及相关企业,近距离采访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们如何以前沿科技赋能,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青春动能。

园区加氢站

全球最大加氢站引领氢能科技创新

步入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全球最大的加氢站,也是园区在氢能前沿领域科技创新的成果之一—— 海珀尔加氢示范站映入眼帘。该加氢站日均最大氢气加注能力为 4.8 吨,可满足 500 - 600 台燃料电池车用氢需求。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产业服务部总监谢韬向北青报记者介绍,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功能涵盖氢能研发、利用、制造、展示、交流等方面。目前注册入园企业近 200 家,入园办公企业近 70 家。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自2021 年 11 月示范区北区建成投运,构建起以加氢示范站、体验展厅、科技园区为载体,产业基金、企业联盟、专项政策、实训基地等为支撑的 “3+N” 氢能产业生态体系,目前南区一期、二期已建设完毕,新建科研办公楼、生产厂房、测试车间,据悉,南区三期计划于 2025 年投入运营。

园区鸟瞰图

清驰科技:年轻科创团队打造国产质子交换膜

北青报记者来到总部位于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北京清驰科技有限公司。清驰科技董事长郑虓为记者展示了清驰科技的核心产品 —— 厚度仅为 12 微米的 “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等工业的核心部件。

这家成立于 2021 年的年轻科创团队由北京 - 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支持创建。公司聚焦氢能和储能行业核心部件 —— 质子交换膜(PEM)的研发生产,致力于实现关键技术和部件的国产化稳定供应。

郑虓进一步告诉记者,核心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为 30 岁,成员主要是 80 后、90 后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如今团队打造自有知识产权工艺技术,完成了全环节国产化的高性能燃料电池和液流储能电池质子交换膜的开发,改变质子交换膜依赖单一进口来源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目前使用清驰科技质子交换膜,已由大兴氢能示范区企业配套燃料电池系统的大功率重卡已在北京投入运营。“三一氢能49吨重卡,这种最重的重卡用的就是清驰科技的质子交换膜,累计跑了两三万公里,没有任何问题。”

海得利兹:探索氢能多元化应用

北京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甲醇重整制氢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相艳向北青报记者介绍,与清驰科技以燃料电池为使用场景研发的质子交换膜不同,海得利兹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是一类工作温度通常在 120 - 200°C 之间的燃料电池技术,可直接利用非纯氢或者醇、氨等重整气作为燃料对外提供电能与热能。

海得利兹庞各庄镇农业西瓜育苗大棚热电联供系统

源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十年的研发积累,海得利兹这支贯通产学研用的科创团队突破国际技术垄断,发展形成了甲醇制氢、高温质子交换膜、高温膜电极、高温电堆、甲醇重整高温燃料电池发电模块与热电联供系统以及测试平台等自主核心产品矩阵。

除了工业场景的使用,海得利兹也在探索更多民用使用场景。在山东省聊城,海得利兹与当地合作,利用 10kW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项目,为激光产业园办公楼一层提供独立照明用电、室内供暖与充电桩供电等功能。2023 年,海得利兹和北京老宋瓜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研发 “氢能西瓜”项目,为大兴区庞各庄镇氢能农业西瓜育苗大棚热电联供。

海得利兹深蓝色工作服上印着 Hers,源自企业英文名 Senohers。谈及公司英文缩写,相艳向北青报记者解释:“这是我们公司鼓励女性工程师的文化,我们希望为优秀女性工程师提供发展机会。我们的北航团队以及海得利兹团队有很强的理工科背景,尤其在能动和材料端实力突出。团队中女生占比达 40%,这在理工科领域非常少见。作为理工科成长起来的女性工程师,我希望更多年轻女性能够有所突破,做到独立自强、自强不息。”


来源:北京青年报




往期推荐:






【行赛】2024 年全国电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池测试工(职工组)赛项全解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