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它于社交媒体之上成功引发了巨大关注,小红书上竟有高达八万篇的中药奶茶推荐笔记,抖音上相关话题的曝光量更是突破五亿大关。
另一方面,市场上崛起了众多专注于“中药奶茶”的品牌专卖店,像椿风、开了个方子等,都已颇具规模。
这些现象让众多创业者洞见了中药奶茶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投身其中。然而,好景不长,中药奶茶市场很快在全国各地出现了“批量关店”的状况。
近期,央广网报道,河南郑州的周先生投资 40 万加盟了一家中药茶饮品牌。开业之初,前两周每日还能售出 200 多杯,可不到半年,销量就急剧下滑,有时一天仅卖出一两杯,日营业额跌至一两百元,每月亏损高达 3 万元,至今已累计亏损 18 万元。
周先生发觉,遭遇亏损的不止他一人。在他所在的加盟商群里,许多地方的加盟商也纷纷出现销量下滑的状况,有的甚至开始在群里出售店内设备以弥补亏损。
在连续数月巨亏之后,周先生终于不堪重负,决定关闭店铺,搬迁并更换门头,自创品牌重新创业。
类似的案例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比如,重庆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吐槽道:“自己今年 6 月开了家中药奶茶店,加盟费、保证金、原料费、服务费等各项成本加起来,前后投入了 30 多万,可开业后每天营业额不足 400 元,苦撑了 3 个月,最终还是关门大吉。”
据咖门报道,广东一名 90 后小伙阿光,年初辞职并与发小共同投入 10 万元,在浙江加盟了一家势头正旺的中药奶茶品牌。
起初,他们凭借营销和团购活动吸引了不少顾客。但随着活动的结束,客流量急剧减少,就连曾经热销的酸梅汤也鲜有人问津。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不得不依靠优惠券和团购活动续命。
然而,9 月广东遭遇台风,阿光和发小被迫关闭门店。曾经花费 6 万元从品牌方购买的设备,最终也只能以 7000 元的价格贱卖。
一位河南的加盟商在接受内参采访时也表示,他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中药奶茶“月入 8 万”、“半月回本”、“月入十万”等诱人的宣传文案后,一时冲动开了家中药奶茶店,但现实远非想象中那般美好,最终发现自己被骗了几十万。
中药奶茶项目确实颇具吸引力,其庞大的流量以及符合大健康趋势的特性令人瞩目。然而,这个项目也存在诸多问题,致使目前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先论其火爆之处
。
其一,
中药奶茶深受年轻人喜爱
,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泛热议。比如,浙江省中医院推出的“乌梅汤 2.0 版本”于 7 月迅速火遍网络,24 小时内售出高达 115 万份,激发了年轻人的购买热潮。
其二,
中药奶茶在社交媒体上赢得了巨大关注度
,小红书平台上关于它的推荐笔记数量已突破 8 万篇。
其三,
多个中药奶茶品牌达成了规模化扩张
。像江苏百黎堂中医馆旗下的“开了个方子”养生茶饮品牌,以及自 2018 年创立并于 2020 年转型为“养生茶饮”的椿风,均在短时间内迅猛崛起,目前已在广东、上海、河北等多个省份开设了 80 余家门店。
然而,
中药奶
茶市场也有其“冰冷”的一面,
即加盟乱象频发、复购率不高,盈利模式单一致使绝大多数店铺经营不善,面临亏损倒闭的困境。
(1)市场问题:加盟乱象丛生,创业小白频陷骗局
当下,若你在小红书上稍作浏览,便会发现满屏尽是招商加盟的信息。
这些信息通常涵盖几类关键内容:
一是
加盟支持
,宣称只需支付 3 - 10 万的加盟费,便可获得品牌方的品牌授权、培训、运营指导以及营销策略等全方位扶持,似乎只需些许经验,就能轻松开店;
二是
未来蓝图
,它们描绘着诱人的前景,诸如“几平米小店月入过万”、“10 万投资,3 个月回本”、“轻松实现月入数千”等口号层出不穷;
三是
销量佐证
,像某某品牌会在官方账号简介中标注“日销 100 - 200 杯”,“日营业额 2000 元”等数字。
在这些极具诱惑力的广告词和夸张宣传之下,不少创业新手开始心驰神往,在小红书的评论区里纷纷留言“如何加盟”、“想了解”等字样,表达出强烈的咨询意愿。
然而,现实当真如此美好吗?真相往往残酷至极。
其一,不少加盟商在缴纳了高额学费后,不但未能得到承诺的支持与服务,反而被对方拉黑,河南一位网友就曾发帖揭露了自己加盟某中药茶饮品牌的遭遇,前期对方承诺“手把手教学”,但交钱后就销声匿迹,直至其亏损数十万后,还被删除了联系方式。
其二,真正能够盈利的加盟商寥寥无几,而亏损者却比比皆是。红餐网曾报道指出,养生茶饮加盟“一年收不回本”已成常态,更有甚者持续深陷亏损泥潭,最终不得不选择关门大吉。这一点与前述现象相互印证,无不揭示了中药奶茶加盟市场的乱象与风险。
(2)口味问题:口味偏苦,“第二杯”鲜有人问津
许多年轻人购买中药茶饮时,相较于口味更偏向功效。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购买中药茶饮的关注因素调研中,位居前三的分别为原料品质(53.93%)、保健功效(51.87%)和味道(44.76%)。
为何会如此?难道喝一杯茶饮,味道不重要吗?答案并非这般,而是中药茶饮的口味和功效难以兼顾。
在 106 种的药食同源种,真正适合饮品的仅有 20 种,它们绝大多数口感酸涩、气味不佳,虽说茶饮门店通常会以黄冰糖等方式来改善气味和口感,但熬出来的“中药奶茶”,依旧存在中药偏苦和淡淡的药味。
如此在大众点评上,不少中药奶茶店的评论上有诸多“口味像草根”、“太苦了”、“味道一般”、“气味不好闻”等负面评价。
故而,中药奶茶复购率极低,一般消费者购买一两次便很难再复购。这与上述周先生起初营业尚可,后续销量不断下滑的现象恰好吻合。
当然,致使中药奶茶复购率不高的还有一种因素,那便是它的价格。一杯中药奶茶单杯动辄 15 - 20 元,远超同档位的奶茶价格,自然会令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
(3)模式问题:盈利模式单一,难以稳定盈利
从上述我们不难看出,许多中药奶茶店,其抗风险能力较为低下,前期吸引力十足,但后期增长乏力。
一是中药奶茶门店往往主打某一两款特色饮品,欠缺产品多样性;
二是中医奶茶只能吸引对中药有兴趣或有特定健康需求的消费者;
三是促销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力和吸引力。
(4)宣传层面:功效宣传受限,致使过度依赖噱头营销
依据相关法规,中药入饮必须使用“药食同源”的成分。商家在宣传时只能提及原材料中某味中药的功效,而不能直接阐述用这味药调配的奶茶的具体功效。
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宣传效果,导致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认知不够明晰,进而影响了他们的购买意愿。
故而部分门店在开业初期凭借新奇的概念和独特的装修等噱头吸引消费者,但缺乏长期且实质性的营销策略。
一旦消费者的新鲜感消退,门店的客流量便会迅速降低,难以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
从需求角度来看,中药奶茶的确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否则,也不会有品牌能够达成规模化增长。
然而,要实现稳定盈利并在茶饮市场中长久立足,中药奶茶仍需走过一段漫长的道路,且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
实际上,近些年来为了中药茶饮的长远发展,创业者们也在积极地进行自我革新。
一方面,依据不同客群的需求,进行
个性化定制配方
。比如,为经常熬夜的人群量身定制人参熬夜茶,选用诸如人参、黄芪、桑葚、黑枸杞、黑枣等原料,主打养肾功效,助力改善熬夜带来的身体不适;针对女性消费者,则推出具有美容养颜效果的奶茶,可能会添加玫瑰、洛神花等中药材。
另一方面,尝试
多种药材的组合搭配
,以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奶茶的
养生功效
。例如,将决明子、山楂、荷叶、薏米、冬瓜等具有清热解暑功能的药材组合在一起,制作成决明子荷叶中药奶茶。
其次,是制作工艺的创新。
在中药处理技术方面,运用先进的中药提取技术,如低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以更有效地提取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同时保留其原有风味和营养;
而在奶茶制作工艺上,将传统煮茶、泡茶方式与现代奶茶制作工艺相融合,寻求创新突破。
最后,是包装设计的创新。
中药奶茶的包装更加注重展现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尚气息。
包装上可能印有中药材图案、功效说明、养生口诀等内容,既丰富了产品的文化底蕴,又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同时,包装材质也趋向环保和便捷,如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的包装杯、吸管等。
除了传统的液态奶茶外,还推出了中药奶茶冻、中药奶茶膏、中药奶茶粉等多样化的产品形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消费者能够依据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奶茶形态,既方便携带又易于食用。
你认为中药奶茶向哪个方向突围,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