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技新知
洞察技术变化背后的产业变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突然,直线拉升!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突发公告!百亿A股一发起人逝世 ·  昨天  
长江云新闻  ·  缴税5千万!江西福彩开出2.5亿大奖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突发!开曼群岛附近海域发生8.0级地震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招行公告!事关黄金账户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技新知

“汽车机器人”概念,带不动极越

科技新知  · 公众号  ·  · 2024-12-06 20:54

正文


裁员风波下,极越用力过猛的营销补课,似乎无奈促成了如今的黑红体质,品牌形象与背后的两位巨头多少有些反差。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茯神 编辑丨蕨影


百度赋予灵魂,吉利打造躯体,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极越汽车,再一次驶入负面信息的迷雾。


起因是职场社区平台脉脉上一则集度(极越前身)员工的爆料,称“公司开启大批量裁员,预计可能比例至少40%,老员工还不续签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未经证实的消息传播开来,“CFO离职、CEO移民”等等夸张的谣言四处泛滥。


面对来势汹汹的舆情,极越汽车的管理层似乎处变不惊,只是派出法务部在微博平台上发布了一条主旨为“不信谣、不传谣”的八股文回应。极越的公关负责人徐继业,则在朋友圈中简单陈述了CEO夏一平的近期行程,并引用了一首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与出生于文化世家,却仕途坎坷屡次遭贬的苏轼相似,极越汽车曾是百度与吉利两家各自行业里的巨头,强强联手寄予厚望的先锋之作,却自诞生以来不断碰上品牌更名、销量不济的困境。


今年9月的极越07新车发布会上,百度一号位李彦宏亲临现场,吉利掌门人李书福视频祝福,合作方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还以第一位车主的身份,上台接过钥匙合影。


一众行业大佬的鼎力支持和极越团队今年的All in营销,让极越07避免了去年极越01发布后鲜有人问津的窘境,但稍有起色的销量数据,与今年才推出产品的小米SU7相比,顿觉黯然不少。


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已然加速来到下半场的较量之中,极越与小米同为末班车选手,却也都有坚实的靠山。目前同命不同运的走向虽不能代表未来的终局,不过极越也必须加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否则裁员的谣言恐怕真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01

碰瓷营销翻车



2023年10月,集度ROBO-01更名为极越01匆匆上市,在行业内首次提出“汽车机器人”的概念,主打的卖点就是吉利SEA浩瀚架构与百度Apollo智能驾驶系统的结合。

然而,从上市后迟迟没有公布销量的举动可以看出,外界市场给了极越01一记迎头重击。今年业内公开的月度数据显示,极越汽车的销量于年初的2月已低至147辆,不过得益于团队战略的调整和不懈的努力,在8月攀上了2147辆的历史高峰。

只是,今年3月发布的小米SU7,到了8月份销量已经破万,小米汽车有望突破年销10万的目标。雷军用小米SU7给所有车圈大佬上了一堂生动的营销课。自此,极越的每次出圈也都跟小米脱不开关系。

小米SU7上市后不久的4月,社交媒体上出现一名自称是极越汽车员工的网友发文称,自己因为买了小米SU7创始版被公司强制辞退,并且没有支付赔偿金,理由是违反竞业协议。

极越官方很快给出的解释是,该员工于4月3日旷工前往北京参加小米汽车的提车仪式,并在个人经营的自媒体上以“雷总给我开车门”为题进行传播。这与其负责的用户发展部门社交媒体/私域运营岗位的职责直接冲突,因此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合情合理。

这场劳动纠纷风波的后续,再无公开渠道上的进展,但极越汽车与小米SU7的“孽缘”仿佛就此结下。今年8月,在小米发布最新财报后,有外界人士根据亏损的财务数据,草草得出“小米汽车卖一辆亏6万”的结论,不想引来极越公关负责人徐继业的炮轰。

后者在朋友圈中喊话雷军“有点公德心和羞耻心好不好”,怒斥小米亏钱卖车属于“倾销”,是“最恶劣的商人本质”。如果说上一次的自家员工反向宣传,还会让围观群众生出一丝对极越的同情,那么这次出自公关负责人的无厘头炮轰,只会让人觉得有点像是碰瓷营销。


当然,极越CEO夏一平迅速出面澄清个人发言不代表公司观点,并对当事人作了内部通报批评,但从最近这次裁员谣言中徐继业的反应来看,公关负责人的地位或许并未产生动摇。

毕竟,卖力在抖音上拍短视频的夏一平,也曾被人指出在视频中暗讽小米SU7抄袭欧洲超跑,还发表过“几十亿的智驾,都是马路杀手”等暴论。而面对直播间里看客的谩骂,他坦然地认为,“当你骂我的那一刻,我也算成功了,因为你已经知道极越了。”

极越01的失利,曾被夏一平等决策层归咎为营销上的短板,今年1月还亲自挂帅,换血了整个营销团队。9月的极越07发布会,被观众们调侃为“米味儿”十足。不过,用力过猛的营销补课,似乎促成了极越如今的黑红体质,品牌形象与背后的两位巨头多少有些反差。



02

造车坎坷前行



极越出生时含着的金汤匙,含金量不可谓不高。

一边是最早耕耘AI十年磨一剑的国内互联网大厂,另一边是曾经鲸吞沃尔沃有着“自主一哥”之称的汽车巨头。理论上想要复刻华为与赛力斯的“问界”成功之道,应该不算是异想天开。可问题同样出在了百度与吉利的合作模式构想之上。

把时间推回到2021年的1月,百度突然对外宣布,要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这就是极越前身集度公司的由来,彼时双方合作的股份比例分别为百度的55%和吉利的45%,主次关系一目了然。

在阿里、腾讯还只是专注于汽车互联网生态上的软件业务时,百度亲自下场造车,关键还是为了承接早在2017年就推出的无人驾驶Apollo系统。Apollo作为独立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也曾与一汽、广汽、威马等新老主机厂合作,但上车量迟迟没有大的进展,直接导致Apollo的实车数据资源获取渠道不畅。

倘若由百度掌握主导权的集度,能够自己造车且上市铺量,也能为Apollo进一步打开智驾能力提升的天花板。看似完美的规划,让百度与吉利官宣后的股价双双大涨,却很快迎来行业监管的“噩耗”。

工信部关于造车资质的新规,让百度不得不交出主导权。2023年8月9日,吉利与百度携手合资,共同成立了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股信息中,吉利与百度双方关联公司分别持股65%和35%,吉利是大股东。这意味着,百度将造车的主动权交到了吉利手中。

紧接着,在8月14日,吉利控股推出了其全新的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同时宣布其首款车型定名为“极越01”。


与吉利重新成立了由后者控股的极越,继续造车大计,集度则作为技术方案的提供方退居幕后。2023年发布的极越01品牌声量微弱,复盘后把锅甩给了集度更名这一客观现实。

但事实上,从集度成立到极越发布的两年间,前者也并未经常出现公众的视野中。反而是百度的Apollo系统在旗下的无人出租车业务萝卜快跑上,发光发热取得了突破。

经历了今年7月武汉无人车的网络出圈后,目前的萝卜快跑已经覆盖到全国10余个城市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超1亿公里实际道路测试里程中实现了无重大伤亡事故。《华尔街日报》还发文称,萝卜快跑正在积极与新加坡、中东等海外地区沟通部署。

Apollo系统的实车大数据资源,通过萝卜快跑解渴之后,百度对于极越的上车量诉求,自然失去了急迫性。而另一边,吉利集团长期以来坚持多品牌集团作战的策略,旗下与极越的车型产生直接竞对关系的,就有极氪、领克等多个品牌。

可就在今年9月,吉利宣布进入战略转型阶段,开始强调“聚焦整合”,后续的操作就包括有几何品牌并入银河系列,极氪获得领克控股权等一系列业务重组。极越作为吉利与百度的“私生子”,尚未直接纳入整合体系当中,但未来投入的资源重心想必会有所调整。



03

光环还是枷锁?



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带着光环出生,突然掉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处境,极越的“拼命”也就成了情理之中。
可当初被赋予的“汽车机器人”憧憬,又像是一道无形的枷锁,拴住了极越产品设计的理念。


去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极越01发布会上,就有不少围观者一时间摸不着头脑。与“汽车机器人”的未来感相匹配的最直观表现,诸如异形方向盘、无门把手、无实体按键等设计,早在特斯拉的一系列产品上有所体现,并未带来史无前例的新鲜感。

况且,这些已经被特斯拉在国内市场上验证过的“失败”设计,从极越01又延续到了极越07上。纵然夏一平在各种直播测试中,不断科普诸多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市场大众已经形成的刻板印象,想要一夕转变属实困难。

而在所有新能源车企都在卷的智能化维度,极越即使背靠百度做到了前列水平,但从表现上看仍无法拉开与第一梯队的差距,甚至在城市智驾场景中的开城数量规模上,还处于落后地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基金报  ·  突然,直线拉升!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突发公告!百亿A股一发起人逝世
昨天
长江云新闻  ·  缴税5千万!江西福彩开出2.5亿大奖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突发!开曼群岛附近海域发生8.0级地震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招行公告!事关黄金账户
4 天前
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  ·  熬夜能让你失去一个女朋友,你说可不可怕?
7 年前
学习学习再学习  ·  关于学习,我们陪你走到底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