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科讯
“中国科讯”旨在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通过整合各种数字科技文献资源,集成学科领域重要科技进展报道以及其他科技情报产品和知识信息服务,支持用户随时阅读科研文献、便捷获取科技资讯,努力打造“文献移动获取第一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官方通报:情况属实!已暂停工作 ·  18 小时前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晒项目 展业绩 ... ·  2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科讯

情报监测 |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5月17日)【中国科讯】

中国科讯  · 公众号  ·  · 2021-05-18 07:10

正文




免 责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推出。该项服务旨在通过提供最新科研论文线索、摘译科研论文主要内容,为我国的科研攻关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工作团队保持中立立场,无倾向性意见,所摘译内容主要用于说明科研论文本身,努力客观真实反映原文情况,起到供使用者参考的目的。工作团队摘译了某篇科研论文,并不代表工作团队认可这篇科研论文;工作团队不对科研论文中所述内容的有效性或准确性负责。由于所摘编内容都有具体的文献来源,请使用者通过文献来源线索获取具体的原始文献,并自行甄别和使用。工作团队希望进一步强调,本团队所摘译形成的文字内容不应被视为相关科研论文的全部,不应拿来作为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指导,也不应被当作既定事实在新闻媒体上报道。由于水平所限,所摘编内容不免会有疏漏,还请各位使用者谅解。

机理研究




信息名称

SARS-CoV-2 Orf9b与人类TOM70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表明病毒与宿主之间存在不寻常的相互作用

Nature Communications于5月14日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文章“Crystal structure of SARS-CoV-2 Orf9b in complex with human TOM70 suggests unusual virus-host interactions”,文章描述了SARS-CoV-2 Orf9b与人类TOM70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表明病毒与宿主之间存在不寻常的相互作用。


文章称,尽管辅助蛋白被认为对SARS-CoV-2复制不是必需的,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对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和发病机理至关重要。Orf9b是SARS-CoV-2和SARS-CoV独特的辅助蛋白。它通过靶向线粒体参与免疫逃逸,在线粒体中它与功能蛋白TOM70相关联。该研究测定了SARS-CoV-2 orf9b与人类TOM70的细胞膜部分复合的晶体结构,达到2.2Å。Orf9b的中心部分占据了TOM70 C-末端结构域(CTD)的深口袋,并采用了与orf9b同源物的β-片状结构明显不同的螺旋构象。Orf9b和TOM70 CTD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疏水性的,与热休克蛋白90(Hsp90)EEVD基序和TOM70 N末端结构域(NTD)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不同。研究人员使用等温滴定热法(ITC)证明了Orf9b二聚体不结合TOM70,但含有orf9b一段的合成肽(表示C肽)以纳摩尔KD与TOM70结合。虽然C肽与TOM70 CTD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吸热过程,但Hsp90 EEVD与TOM70 NTD之间的相互作用却放热的,这突显了NTD和CTD口袋的不同结合机制。令人惊讶的是,当Orf9b占据TOM70 CTD的口袋时,Hsp90 EEVD基序与TOM70 NTD的结合亲和力降低了约29倍,支持Orf9b变构抑制Hsp90/TOM70相互作用的假说。该研究揭示了SARS-CoV-2 Orf9b介导的干扰素应答抑制的潜在机制。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3118-8



信息名称

科学家发现与COVID-19易感性相关的基因

Eurekalert!网站5月14日消息,根据2021年美国胸科学会国际会议上提交的研究,ABO基因中存在遗传风险变异可能会显著增加患COVID-19的机会,其他基因也可能增加患COVID-19的风险。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整合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来识别使个人更容易感染SARS-CoV-2的基因。


研究人员将遗传信息与肺部基因表达检查相结合,以确定控制COVID-19的肺部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异。研究人员确定了特定基因的标记,这些标记物对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影响与COVID-19易感性相同。为了进行分析,研究人员使用生物信息学整合:(1)从SARS-CoV-2感染患者和非感染个体(对照组)获得的基因组数据集;(2)临床人群(非COVID-19)肺和血液组织基因表达数据集;(3)来自献血者(非COVID-19)的蛋白质组数据集。


研究人员发现负责免疫系统对COVID-19反应的几个基因也与COVID-19易感性有关。其发现得到了先前研究结果的支持。通过在血液蛋白质中寻找候选基因,进一步将基因的影响与对COVID-19的易感性联系起来。血液蛋白质组学还可以帮助识别血液中的标记物,这些标记物可以很容易地测量出疾病状态,并可能监测疾病。


除了ABO基因外,携带SLC6A20、ERMP1、FCER1G和CA11特定基因变体的人感染COVID-19的风险明显更高。


原文链接:

https://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5/ats-gaw050721.php



信息名称

研究人员发现COVID-19病毒引发免疫信号“风暴”的新机制

据BioSpace网站5月14日消息,研究人员发现了COVID-19病毒导致人体免疫细胞过度反应的新机制。


由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这项新研究发现,大流行性病毒SARS-CoV-2与免疫细胞上的特定蛋白质相互作用,导致这些细胞释放异常高水平的免疫信号蛋白,称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风暴”)。这些细胞因子反过来导致肺部液体积聚,使人难以呼吸


先前的研究认为,SARS-CoV2主要与被称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蛋白质相互作用,该蛋白质存在于肺细胞的外表面。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该病毒还与人类免疫细胞直接相互作用,而人类免疫细胞的表面几乎没有ACE2。这项新研究在线发表在Immunity上,在免疫细胞上发现了六种表面蛋白,它们附着在病毒刺突蛋白上,但与ACE2的位置不同。


该研究使用了单细胞RNA测序的技术,检测了COVID-19患者肺液(包括肺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中的细胞中表达了哪些基因,进而构建了哪些蛋白质。


该研究的作者称,这种病毒似乎不像它与肺细胞上的ACE2结合时那样在免疫细胞中复制,但新发现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破坏性的免疫反应。基于新的认识,研究小组开发了纳米抗体,这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的治疗剂,可以阻止病毒附着在ACE2和新发现的免疫细胞表面蛋白(受体)上。


来源:

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releases/researchers-show-how-covid-19-virus-triggers-immune-signaling-and-quot-storm-and-quot-/?keywords=COVID-19



临床资料




信息名称

罗格斯大学报告首例COVID-19引起手臂血栓复发的病例

Eurekalert!网站5月15日消息称,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COVID-19疾病可引起患者手臂复发血栓。这一发现发表在《病毒》杂志上,使人们开始关注COVID-19疾病如何导致上肢血凝块以及如何治疗这些血块。


该案例研究是罗格斯大学一项更大规模研究的一部分,该研究对2020年3月至5月期间入院和出院的1000名确诊为COVID-19的住院患者进行了研究。之前有研究发现COVID-19疾病可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但这是首个关于COVID-19疾病是否引发上肢血栓的研究,首个病例出现在一个85岁的男性老师身上,这位患者曾经被诊断为上肢血栓。


该患者最初是因左臂肿胀而去找他的主治医生,并被送往医院做进一步处理。接着,他在医院被诊断为上臂血凝块和无症状的COVID-19感染。虽然他的血氧水平没有减少,但他还是住院接受了上肢深静脉血凝块的治疗。通常情况下,血凝块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而慢性炎症又因不运动而加剧,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在健康和活跃的患者身上。大多数深静脉血栓的病例发生在腿部,只有大约10%的血栓发生在手臂上,而在这些病例中只有9%会复发。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因为在这些患者中,30%的血凝块可以进入肺部,可能是致命的。其他致残性并发症包括持续的肿胀、疼痛和手臂疲劳。该研究表明,临床医生应考虑对出现不明原因肿胀的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和COVID-19检测。 COVID-19检测呈阳性的人如果出现氧气水平下降、呼吸急促和任何不明原因的肿胀,应寻求医疗。如果某人曾被诊断为深静脉血栓或有容易导致血栓形成的慢性疾病,那么在COVID-19感染的情况下,这个人复发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更高,因此应该保持警惕。


原文链接:

https://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5/ru-rrf051321.php



药物研发




信息名称

Humanigen向FDA申请Lenzilumab在新冠住院患者中的EUA

Biospace网站5月14日消息称,Humanigen宣布其最近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举行了一次会议,以计划在5月底前为其COVID-19药物Lenzilumab申请治疗COVID-19住院患者的紧急使用授权(EUA)。


5月5日,该公司公布了lenzilumab针对COVID-19住院患者的III期试验数据。该数据最初是在3月29日公布的。4月20日,他们报告了同种药物CAR-T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Ib期ZUMA-19试验数据。正在评估该药物控制超免疫反应的能力,这种反应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风暴是CAR-T肿瘤免疫疗法已知的潜在副作用,也是COVID-19最致命的方面之一。


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与接受安慰剂和其他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Lenzilumab和其他治疗(包括类固醇或瑞德西韦)的患者在不需要间歇性强制通气(IMV)的情况下,相对存活率高出54%。这一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以及其他终点的数据可以支持该公司向FDA提交紧急使用授权申请,以及在英国和欧盟的有条件上市授权申请。


Lenzilumab针对的是GM-CSF,这是一种与COVID-19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的细胞因子。在这项研究中,他们将520名COVID-19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Lenzilumab或安慰剂,另一组接受地塞米松或瑞德西韦等标准治疗。


原文链接:

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humanigen-expects-to-file-for-eua-for-lenzilumab-for-covid-19-by-june/?keywords=COVID-19


COVID-19 科研动态监测服务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组成生物安全情报团队,构建了“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平台,持续对国内外“COVID-19”重要科研动态开展监测,旨在通过提供最新科研论文线索、摘译科研论文主要内容、整理国内外重要机构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科研攻关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团队通过以下地址提供平台访问和相关快报下载。


“COVID-19” 科研动态监测平台: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openhome.htm?serverId=172


“COVID-19” 科研快报下载:


http://stm.las.ac.cn/STMonitor/qbwnew/cyjb.htm?parentPageId=1580803621111&serverId=172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立足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主要为自然科学、前沿交叉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撑和科学交流与传播服务,同时通过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和开展共建共享为国家创新体系其他领域的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