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Vlinkage
数据解读娱乐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西公安  ·  总台元宵晚会节目单来了! ·  昨天  
犀牛娱乐  ·  《哪吒2》剑指150亿 ·  3 天前  
Vlinkage  ·  Vlinkage指数 | 2月9日剧综网播指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Vlinkage

虚拟偶像屡次打破“次元壁”,产业发展迎来红利期?

Vlinkage  · 公众号  · 娱乐  · 2019-08-20 19:01

正文

在这个全民造星、全民皆星的时代,粉丝经济强势崛起,偶像文化初见雏形,优质偶像如过江之鲫,稍有不慎就被“拍死在沙滩上”。 与此同时,原本风靡于二次元的“虚拟偶 像”屡次打破“次元壁”,大有席卷整个泛娱乐大众文化的趋势。


虚拟偶像刷新眼球的“出圈”事件层出不穷: 爱奇艺的RiCH BOOM与周杰伦同台演出; 洛天依在上海的全息演唱会上与郎朗跨界合作《茉莉花》; “带货王者”叶修生日会引热议……尚属发展初期的虚拟偶像产业来说,目前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刚走上风口的虚拟偶像产业,抓住了怎样的发展红利? 虚拟偶像倍受追捧,年轻人为什么愿意买单? 频繁推出的虚拟偶像聊天App,真的能给“追星女孩”带来不一样的快乐吗?



“次元壁”破了,虚拟偶像有何先天优势?


什么是虚拟偶像? 严格意义上说,当前国内对虚拟偶像的定义并不明确。 大部分人所说的“虚拟偶像”,指的是通过绘画、动画、CG或者3D建模技术、声库技术、全息成像技术等形式制作而成的、凭借互联网等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与三次元世界产生互动、但本体并不存在的架空形象,包括动漫角色、游戏人物、虚拟形象等等。


与真人偶像相比,虚拟偶像同样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体。 不同的是,虚拟偶像生命周期长,拥有无可挑剔、“长生不老”的颜值与身材,更具亲和力和可塑性。 此外,虚拟偶像不会主动出现负面新闻、人设不容易崩塌。 针对不同的定位,视觉形象调整起来更加方便,不容易出现合同、利益等商业纠纷问题。


最早的虚拟偶像产生于日本,80年代,日本Konami公司推出“培育国民级虚拟偶像”计划,将公司旗下某款游戏女主角Winbee推到前台。 Winbee是虚拟偶像的雏形与鼻祖。 90年代,世界第一个CG虚拟偶像伊达杏子问世。 2006年诞生的Nitro+虚拟代言人超级索尼子,不仅从事游戏相关的乐曲,也有属于自己的原创音乐。 2007年,虚拟偶像歌手、电子歌姬初音未来应运而生。 出道12年来,粉丝遍布全世界,堪称虚拟偶像界“霸总”般的存在。


随着AI、VR等技术不断进步,国内外虚拟偶像产业的开发也迎来了爆发期。 市场上涌现了洛天依、言和、乐正绫、弱音等虚拟歌姬,“四大天王”绊爱、辉夜月、Mirai Akari、小白等都积累了较为坚实的粉丝基础。


在国内,2001年出现的虚拟歌星V-Ion也刮起了一场“小旋风”,曾与郭富城、陈慧琳组合发行音乐专辑,但没过多久也就被人遗忘。 近年来,初音未来和洛天依的成功,使得投资者争相布局,国内虚拟偶像呈现了井喷式增长:


爱奇艺、腾讯、网易、抖音等互联网巨头先后入局,爱奇艺原创潮流虚拟偶像厂牌RiCH BOOM在8月4日完成了全息舞台首秀; 腾讯于今年《创造营》决赛中推出了《王者荣耀》虚拟偶像; 抖音也推出了虚拟偶像“MOMO酱”……可以说,如今在初音未来、洛天依等头部偶像之外, 处于“腰部”的虚拟偶像正在崛起,市场也抓住了虚拟偶像“规模化”运作的“商机”。



从“圈内”火到了“圈外”,虚拟偶像的“次元壁被打破”、“墙裂了”。 比如RiCH BOOM与周杰伦同台演出; “花泽香菜”登上北京跨年晚会; 琥珀虚颜参加央视《我要上春晚》……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技术的突飞猛进,虚拟偶像日臻成熟,在全球文娱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关; 另一方面,90后、00后作为二次元文化的核心粉丝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掌握话语权,也让虚拟偶像这一带有亚文化标签属性的“物种”逐渐被主流文化所认可。


打通产业链各端,玩转“变现”模式


伴随着虚拟偶像产业的发展,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入局者将将目光锁定到虚拟偶像“变现”。 对于初音未来、洛天依等“虚拟歌姬”而言,她们的商业运营模式与真实偶像如出一辙: IP整合营销、举办演唱会、开发周边、手办及其余泛娱乐链条中的衍生品等……比如,初音未来一场演唱会的门票高达1480元,洛天依500张限量SVIP门票3分钟就售罄。


在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众多企业将自身品牌“人格化”、“拟人化”,根据自身特点量体裁衣打造符合企业形象的虚拟偶像。 比如,屈臣氏的品牌代言人屈晨曦、SK-II的代言人Yumi,这些虚拟代言人不仅能与消费者进行沟通,还能陪伴消费者一起成长,在虚拟偶像“养成”的过程中,他们也成为了承载和输出品牌理念的载体。


虚拟偶像代言人同样“钱途无限”: 企业品牌“邀约”虚拟偶像代言人,这不仅可控性强,更能给大众打造品牌前卫、潮流的形象,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分得一杯羹”。 因而,众多虚拟偶像成为企业品牌眼中的“香饽饽”。 例如,初音未来代言了上百家品牌,洛天依与百雀羚的合作,乐正绫、乐正龙牙与维他柠檬茶的合作……可以说,品牌代言是虚拟偶像收入的重要部分。


在市场红利的刺激下,虚拟偶像垂直细分趋势日趋明显: 从传统的虚拟歌姬到VTuber,各大玩家开始在直播行业“掘金”,并以“规模化”运作的商业模式占领了虚拟直播的行业高地。


所谓VTuber,指活跃于YouTube等视频网站及社交平台上的虚拟主播,可以算“虚拟UP主”。 在二次元中人气颇高的“绊爱”最早于YouTube上发布内容,被称为“世界第一VTuber”。 虚拟偶像直播“拓荒”吸引了不少资本,直播打赏、广告植入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再来看国内,我们点开B站的虚拟主播专区,浏览这些主页与直播间,发现虚拟主播大多以“纸片人”的形式存在。 B站上VTuber数量众多,粉丝量在几万到几百万区间不等,目前尚无头部大V出现,从他们的内容可以看到: 现阶段的虚拟主播,大多定位都偏“偶像”类型,内容输出趋于卖萌、低幼、沙雕向,立足成人化的虚拟IP较少见。


除了“人格化”的商业运营、进军直播领域等“变现”形式,虚拟偶像为核心的虚拟偶像平台、营销等产业链也将逐渐完善,行业市场空间大。 虚拟偶像横跨了音乐、漫画、游戏等多个领域。 在打通产业链、推动虚拟偶像内容的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虚拟偶像选秀《偶像超音速》,国内首档二次元虚拟偶像养成综艺《出道,拜托了》,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虚拟偶像聊天APP。


虚拟偶像产业走上风口,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初音未来、洛天依到爱奇艺的RiCH BOOM,我们看到虚拟偶像在舞台上的表演形式边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广。 事实上,虚拟偶像产业的发展,既依赖于技术的发展,也与粉丝需求、市场导向有息息相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