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研习社
顺时针研究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研习社

这条赛道,越卷中国人越开心!

历史研习社  · 公众号  ·  · 2024-10-14 22:2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5000年前的 良渚 先民如水坚韧,如玉精致,如星火将文明流传;


良渚玉琮王 摄影 @ 张林
3800年前,恢宏的“青铜王都” 二里头 ,升起中华文明的皓月一轮;

二里头青铜爵(中国考古博物馆藏)摄影@ 苏李欢


3000多年前, 三星堆 作为一个国家终于倾覆,但作为文明仍绵延不绝……


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摄影 @ 朱嘉麒


生长 是城池亮起灯火:


城,所以盛民也 。人走到哪里,城就建到哪里。


5800年的风雨兼程,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始终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


从或圆或方没有统一规范的城,到周天子的营国制度,到秦汉隋唐的盛世之城,再到宋元明清的千城崛起,开枝散叶,由点而面,织成我们的华夏疆域,约200亿中国人创造了这些伟大的城池, 中华文明以“城”的形式得以承载和绵延。


雪落永泰城 摄影 @ 王生晖

有规整方正的 洛阳城 ,和酷似乌龟的 永泰城;

洛阳丽景门 摄影@石耀臣


有小说中郭靖死守的 襄阳城 ,和诗文中醉倒才子的 扬州城 有王都长安,和繁华金陵;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局部航拍 摄影@苟秉宸


有一府六县水墨古徽州,和浮华过眼八百年丽江……


流经歙县的新安江 摄影@樊鑫


互动 是博采众长、美美与共:


从南到北,从东往西,由中原到四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多元的互动融合 造就了我们多元的文明。


长城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


承德金山岭长城尖形垛口 摄影@杨东


莫高窟 ,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融;

穿越千年的沙石画卷 制图@星球研究所

京杭大运河 ,强势联通北方与南方的文明沟通和商业交流;


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的文化长廊 制图@星球研究所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 从这里起航……


泉州西街 摄影@魏经纬


创造 是为世界留下华夏文明的刻痕:


一部中华文明史,便是一部波澜壮阔的 创造史

中华民族走过万年,创造了数不尽的物质文明,沧海明珠,俯拾皆是。


传统民居 ,千城千面,因地制宜,既是物质家园,也是精神家园;


江西婺源长溪村,蓝天与秋色映衬下的徽州民居马头墙 摄影@朱聪


梯田 ,其覆盖面积之广、修建时间之久、参与人数之众、类型之繁多,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广西龙胜县龙脊梯田 摄影@邱新生


古塔, 摘下佛门光环,走向人间,走向大众;


河南登封法王寺塔 摄影@刘会宾


兵马俑 ,是千古一帝的幻梦,也是秦王朝芸芸众生的血汗;


一号坑铠甲武士俑 摄影@赵有人


圆明园 ,不灭的理性与浪漫,历经无数人的创造,在野蛮中毁灭,又经无数人的寻觅,亦将经无数人延续下去,穿透时间的长河,闪烁永恒的光芒……


圆明园正觉寺 摄影@张晓莲


中华文明的厚重与丰富,在最近重磅上市的这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是的,《这里是中国3》,它终于来了!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

↑ 长按图片购买收藏,赠帆布袋!


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 中华文明最有想象力的创造。

我们希望, 用极致视觉与内容,为中华文明做一份真诚的注脚。


故宫体仁阁和中国尊,中华文明在古今交融中延续、生生不息 摄影@张林

这本书聚焦于 中华文明史诗 ,穿越良渚、二里头、三星堆、古城、长安、徽州、南京、丽江、长城、京杭大运河、莫高窟、泉州、南海I号、民居、梯田、古塔、秦始皇兵马俑、圆明园 18个文明现场 ,让你以前所未有的视角深入中国早期文明、古代城市文明、中华文明的内外互动融合、物质文明创造。


山河依旧,史诗长存!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这里是中国3》的每一页皆是见证!

01 内容的力量
这是一套典藏级国民地理书, 它以地理和科普的视角,还原少有人知的中国相貌,记录我们未曾亲历的中国崛起。
2019年,《这里是中国》横空出世,上市短短一个月就重印数次,成为各大榜单和推荐书单的常客,斩获“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中华优秀科普图书”等大奖。
每一张摄影图都是大片,每一段故事里都有深情。500多页的内容,读者看完依然直呼不够过瘾。
2021年,《这里是中国2》在千呼万唤中诞生。这本书续集延续了前者专业、极致的风格,讲述100年中国逆天改命的崛起之路,以地理和科学的视角,记录了中国惊艳世界的故事。

又是三年过去,2024年,《这里是中国3》终于来了!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

↑ 长按图片购买收藏,赠帆布袋!

这本耗时三年打磨的书, 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整理出一条小径,用这 18个史诗级历史现场,囊括了中国早期文明、古代城市文明、中华文明的内外互动融合、物质文明创造。
为了让读者有身临其境、触摸历史之感,《这里是中国3》震撼集结:


上百位摄影师和机构 421幅极致震撼的摄影作品;

京杭大运河上的运输船 摄影@李琼

湖南新化县紫鹊界梯田 摄影 @ 柳勇

160多处气势恢宏的珍奇建筑;



70余处珍稀精湛的出土文物;


10余项震惊世人的世界遗产;


带你 走进中华文明的现场,看见中华文明之美。



75幅可视化制图;



30余张沉浸式原创历史复原场景;



5张突破想象的长拉页;



展现一个个文明的画卷。


隆重致 敬75周年,首印纪念版发售!

该印章为提取 “何尊”拓片中的“中国”二字设计而成, “中国”二字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何尊”上!



匠心设计辅以精美装帧,打造收藏级品质。

开创极致大视野、大格局、大风景视觉体系。

极致的内容加上极致的视觉体验,《这里是中国3》为你铺开华夏文明的璀璨长卷,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中华文明探源之旅,带我们去见证那些让中华文明可见、可感、可知的创造,了解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中国从哪里来?”


《这里是中国》从地理的视角回答了这个问题:大约6500万年前,一场地理板块大碰撞,碰出一个大中国。


但这并不是星球研究所想说的全部,他们用《这里是中国3》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人创造了中国。我们创造了中华文明,文明基因也定义了我们。


华夏文明的基因,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自然地理的力量奠定了中国的舞台,而中国成为中国,我们成为我们,是一代代中国人一砖一瓦创造出来的!


为什么我们整齐划一;

为什么我们忧国忧民;

为什么我们温良勤勉;
为什么我们勇敢坚毅……


中华民族为什么可以生生不息?


答案都写在 万年来生活在这片热土的200亿中国人身上!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

↑ 长按图片购买收藏,赠帆布袋!


02 书架上的中国纪录片

作者星球研究所是中国新媒体地理科普领域里妥妥的No.1。他们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解构世间万物,用地理的视角来认知世界和人类文明。2018年,成立仅两年的星球研究所就被人民日报社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中国十大科普自媒体”。
在星球研究所文章的留言中,读者毫不吝啬地表达对其专业性的认可。

他们对科学的专业态度,也获得了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的肯定。

而这份“专业”,从一而终。
《这里是中国3》全书包含75幅满满知识点的可视化制图,30余张沉浸式原创历史复原场景,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呼吸。
千城千面@制图 星球研究所
历史复原场景图是星球研究所在《这里是中国3》中的独特尝试,将大量信息浓缩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既有身处其中的真实感,又浓缩了知识点,让读者从空间和时间上都“在场”。其背后是大量的文献检索和信息提炼工作,小到每个物品该如何摆放,大到建筑的透视布局,都需要细细考证。
与神明的对话@制图 星球研究所
比如,中国历代长城分布图。长城的建造史长达两千年,总长度达四万多里,分布在十几个省,想要绘制出它在历史上的全部痕迹,需要查阅的文献量之庞大可想而知。在这张图中,不仅展现了长城的历代分布,还有长城修建大事记、各省长城资源占比、明长城沿线地区高程示意,跨越历史、地理、人文多个学科,小小一张图却包罗万象。

中国历代长城分布@制图 星球研究所
再比如,圆明园景观复原图。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被一把火毁掉前,拥有怎样的风光?那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园林智慧的结晶,是无数匠人的心血,是在丈量大地的极致理性中尽揽江湖沧海、仙界人间的极致浪漫。星球研究所先是用一张整体布局复原图,展现圆明园的极致盛景,水系萦回处,仙境烟霞起;又对圆明园里最能代表中国古人世界观的核心景区九州景区单独刻画,复原出千变万化的建筑,叫人震撼于古人“将天下缩于一园”的野心与智慧。
圆明园景观布局复原@制图 星球研究所
圆明园部分景点复原示意@制图 星球研究所
又比如,敦煌莫高窟全景图。这张图中详细标注了每一个洞窟的位置和编号,并且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壁画进行展示,这些历朝历代路过、朝圣、供养的人,将身影永远留在莫高窟的石壁之上,也让莫高窟成为历史洪流中一座伫立江心的灯塔。而更大的惊喜在翻过这一页——这幅复原图的背面是莫高窟全景摄影图,历史与现实在此交融,莫高窟穿越千年风沙,终于走到我们面前。
穿越千年的沙石画卷@制图 星球研究所
莫高窟全景 @ 摄影 孙志军
还有良渚古城建城规划、三星堆祭祀现场直拍、秦始皇兵马俑生产流水线、“南海I号”剖面透视图……历史场景复原图让星球研究所玩儿出了花,别出心裁只为让你觉得知识不枯燥。
兵马俑“生产线”@制图 星球研究所
“这里是中国”系列作为一套科普图书,核心之处在于科学的力量。为了保证图书的知识性、文化性、权威性、专业性、严谨性,主创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每一次内容创作,都要查阅大量学术文献,从中汲取经验、理清思路、找足证据。只有这样的科普,才能经得起检验。而这套书,正是科学与大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这里是中国”系列满满的科学含金量:
第1部,星球研究所联合了拥有数十位院士、上千名科研工作者的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进行共同创作,得到了包括姚檀栋院士在内的众多科学家的专业审核。
第2部,由全国青联、人民文旅、中国测绘学会、星球研究所联合出品,获得了欧阳自远院士等一众院士学者倾力推荐。
第3部更是获得专家学者的青睐,满满的专业含金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 陈星灿
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葛剑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许宏
三星堆博物馆馆长 雷雨
工艺美术家、敦煌艺术图案研究和设计应用的开创者 常沙娜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韩茂莉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 周尚意
……


《这里是中国》系列全三册

↑ 长按图片购买收藏!


珍藏万年文明史诗,探索华夏赓续脉络。

《这里是中国3》致敬每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一键购买收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教你学风水转运  ·  iOS 10.2新Bug曝光,苹果故意的?
8 年前
爱范儿  ·  雨天通勤穿衣指南 | 玩物
8 年前
全球流行风尚  ·  男神发型,光是发型就让人如痴如醉!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