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实体经济,强国之本|前进,2017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19 09: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周末闭幕,其中明确, 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就在两个星期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时,也同样提出要 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两次重要会议做出同样表述,作为强国之本、富民之基的实体经济为何如此重要?又面临哪些问题,如何振兴?


听!实体经济如何振兴?



CRH380A 京沪高铁行驶在阳澄湖畔


流线型的动感车头,平稳有力的启动,准时高效的运行。这只是旅客习以为常的高铁启动一瞬间。目前,全国每天开行4200多列高速动车组,每天运送旅客的人数可以装满40多个天安门广场。而在海外,中国高铁同样纵横驰骋,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稳步推进。株洲电力机车公司海外市场部副总经理张旻宇说,“中国制造”不再是简单的“价格实惠”代名词。“我们不是用价格打欧洲市场,是用高性能、高质量、高可靠性的产品打。”



高速列车总装


如今,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首个成网运营,建设运营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管理经验丰富的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高铁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现在有一大批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把自己的先进设备,甚至先进工厂走出国门,到所在地投资、建设、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实际上支撑制造强国建设,走出去的标准一定是高的,除了满足中国标准,还要满足所在地标准。”




数据显示,在1000多种大类工业产品当中,有200多种主要产品,产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两院院士路甬祥却指出,虽然我国已跃居世界制造大国,但是,大而不强仍是现实。“自主设计研发能力薄弱,多数企业处于代工或加工仿造,劳动生产率和创造的附加值低,基础关键材料、工艺技术、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高端装备和重要工业软件等依赖进口,落后产能严重过剩,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全球制造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实体经济虽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但是,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GDP比例快速提高,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以面向制造业为主的民间投资下滑趋势明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中国经济存在“脱实向虚”隐忧。“实体经济是本,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倒影’,但当前‘脱实向虚’成了中国经济主要问题。”




如何振型实体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发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百年老店。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核心所在,一方面要去产能,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只有低质产能才会过剩产能,成本上升劣势只能用产品质量实现对冲,所以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时提出,要注重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地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警惕现在外资撤离的倾向,应坚持扩大开放,继续依靠国内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第一是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结合未来中国产业的发展方向,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第三是未来中国在国际产业中的新定位。”


杠杆率过高也是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杨伟民表示,目前全国企业负债100多万亿,按照4%利率计算,一年支付4万亿利息,相当于2015年全年GDP增长总量。为此,中央要求,要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长期下去会掏空实体经济,提早进入产业空心化的时代。企业降杠杆的政策措施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这个文件正在做。第二,加大股权融资力度。第三,加强对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的约束等等。”




此外,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要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等等一系列举措。2017,中国的实体经济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希望2017年我们的产品质量会好,然后在国际上面的产品的竞争力也会提高。


今年的话在12月份已经收到了不少订单了,然后呢,相信肯定明年要比今年要好很多。


希望政府在企业员工用人方面,还有税收方面能够稍微倾向于我们实体经济这块,能进行一个帮扶。


2017年,我们普通老百姓找工作也会更加的容易,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改善我们的生活。


我们是专门给那个小微企业放款的,最近又有不少提出新的审批的,明年的实体经济肯定会比今年好。




【央广时评】筑牢实体经济强国基石

一国强盛之本在于实体经济,这本是普遍共识。然而,这几年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却不小: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资金周转捉襟见肘、市场需求疲软、投资回报率下降、野蛮人频频敲门……最能反映实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从2015年8月以来连续七个月位于50%的荣枯线以下,今年3月重回上方后,走势也并不稳固,反映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整体状况欠佳。



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后明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无疑为发展实体经济鼓了气,壮了胆。但实体经济想要重振雄风,路途并不平坦。

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需要坚定“脱虚向实”的主基调。当下,资金大量流入金融、投资性地产、互联网、娱乐业等非实体产业趋向明显。如何为渴求资本的实体经济加把柴,填把火?考验的是财政政策能否积极为实体经济企业减轻负担;是监管机构能不能管住野蛮人伸出的双手;是法律制度能不能为合法产权提供坚强保障。

一方面,传统产业如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仍需埋头下苦功。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远远谈不上制造强国。中央工作会议为此提出要培育更多百年老店。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靠工匠精神的传承、靠技术升级的推动,更要靠扭转供需错配的决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振兴实体经济并非朝夕之间,但有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明确定位与配套实施的多项举措,实体经济强国的基石一定能够越筑越牢。




央广记者:张棉棉、丁飞

央广评论员:王磊

微信编辑:周文超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