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吃喝玩乐在北京
认准大脸头像的啊!!! 其余都是山寨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气象北京  ·  2025年2月6日北京天气早知道,来看AI数 ... ·  12 小时前  
北京本地宝  ·  全部免费!北京10个值得一去的室内博物馆! ·  昨天  
北京吃货小分队  ·  今年春节,北京哪些商场值得一逛? ·  3 天前  
气象北京  ·  森林体验指数预报(2025-2-4) ·  2 天前  
气象北京  ·  2025年春节期间北京地区天气预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吃喝玩乐在北京

一个字儿,听见了老北京!

吃喝玩乐在北京  · 公众号  · 北京  · 2019-11-02 17:00

正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老北京城

ID:beijing-cheng


北京人说话有习惯,张嘴就是:

“您、师傅、劳驾......”

别看这些字写起来都不难,

但它们却蕴含着北京人独有的文化底蕴



 “您”这个字,

已深入到北京人的骨髓里。

您有算过,

您一天要说多少个“您”字么?

“您客气”、“劳您驾”、“麻烦您”......

只要张嘴说话,就离不开这个字。


北京人非常注重礼貌,

这不仅仅体现在待人处事上,

更体现在家长教育孩子上。

小辈儿和长辈说话不能“你我他”的叫,

必须要带上“您”字。

哪个孩子要是不听话,非“你你你”的那么说,

那看吧,这顿揍准挨上了!


但有时候北京人说“您”,

可不是在抬举您,

“您”这个字,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意义!

要知道北京人损人也带“您”,

可真厉害”有时候就等于“可歇着吧”

咱可别被损了,还傻乐呢~




现在的小年轻,

大多数都不认识这个字吧!


怹的读音是tān,

是北京人对第三人称—也就是“他”的敬称。

用在对长辈、上司或尊敬的人的称呼上。

和“怹”字相似的是“您”。


虽然如今“怹”字有些销声匿迹了,

但在过去它和“您”字一样

是被人挂在嘴边的称呼。

在《龙须沟》里就有这么一句台词:

“四嫂,您忙您的活儿,我是个闲人,我来伺候。”


至于为什么“怹” 消失在我们生活中,

有人说是因为:

第二人称的“您”很难找到替代它的字或词,

但作为第三人称的“怹”,

很容易被其他礼貌用语代替掉。




“劳您一驾”

“劳您大驾”


北京人有很多礼貌用语,

“劳驾”是最常挂在嘴边一个,

劳您驾,让一下”。


“劳”字本是北京人常用的客气词儿,

有烦劳、劳动、劳人的含义。

北京人在需要别人搭把手的时候,

会说上一句:“您费神了”,

“这事还得烦您跑一趟”。




在北京

出租车司机是师傅

售票员也是师傅

买菜的时候,说的也是

师傅,这菜多少钱一斤?”


在北京人嘴里的

这个“师傅”说的不是老师,

也不分男女,

不知道怎么称呼对方的时候,

叫“师傅”就对了,

这时候没人觉得您八戒或是老沙。


在北京,

您要是被叫了“师傅”

可别觉得奇怪,

这是对您的尊重!





,今儿这饭又白做”

嘞,那我再跑一趟吧”

在日常生活中,

北京人也特别爱说“得”。


“得”字在不同状况下,发着不同的音。

(de),您说这事怎么办?”

“买台电视机~得(děi )多少钱?”

“这次我没怎么复习,准得(děi )出前三名了”。

“这菜汤儿您别给我倒了啊,

一会拿它拌饭拌面条儿吃,倍儿得(děi )”。





“丫”这个字,

是很多北京老爷们的口头禅。


可在不同情节下,

“丫”表达的意思不太相同。

“给一大哄”,是在闹着玩,

“你犯什么照!”、“抽你小挺”

这就是要急,骂人呢~

哥们姐们之间,也会说“你怎么又迟到了”,

这时候就是在调侃,关系好才这么说。


但在旧社会,

北京话有“丫头养的”一词,

指“没过门生的”,是侮辱性词汇。

后被人简读为“丫挺的”。

含义也由原来的意思变为一句脏话。  




北京人说孙子(zǐ ),

也说孙子(zeì)。


“这人真孙子

“这人办事真孙子

“甭跟我这儿装孙子

通常上面这种情况是在骂人。


但大老远跑过来喊上一句:

“嘿,你这孙子可有日子没见了”

这是哥们儿。


当我奶奶在跟别人介绍我的时候

也会说“这是我孙子”。





“这菜咸了”

“今年夏天也热点了吧”

“这地也小了”


北京话里“忒”字

说的是很、特别、非常的意思,

举例:“这人不是东西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