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UMCH麻醉大讲堂
教学安排发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PUMCH麻醉大讲堂

【Anesthesia & Analgesia】非心脏手术后基线脉压、急性肾损伤和死亡率

PUMCH麻醉大讲堂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8-07 0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背景

脉压( pulse pressure PP )增高是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系统预后和急性肾损伤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此项研究目的是明确经历非心脏手术患者,基线 PP 增高是否与术后急性肾损伤和 30 天死亡率有关。


方法

我们评估了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 9125 例非心脏手术患者( 2006 1 月至 2009 12 月)。在诱导麻醉前,利用自动记录系统记录前 5 次测量的平均血压值作为基线动脉血压值。利用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判断按其他围术期危险因素校正的基线PP是否与术后急性肾损伤和30天死亡率独立相关。


结果

9125 例患者中, 1426 15.6% )例患者基础 PP 小于 40 mmHg 6926 例基础 PP 40~80 mmHg 之间, 773 例大于 80 mmHg 。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 19.8% ,其中 8.4% 151 例)及 4.2% 76 例)分别发生了 II III 级急性肾损伤。在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校正模型中,基线 PP 增高导致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更高 [PP 每增加 20 mmHg, 校正后比值比( OR ): 1.17 95%CI 1.10~1.25 P <0.0001] 。同样,术前基线 PP 的增高与轻度急性肾损伤有相关性 [I 级; OR 1.19 95% 可信区间( CI ), 1.11~1.27 P <0.0001] ,但与术后更进一步急性肾损伤或者 30 天死亡率风险增加无关。


结论

非心脏手术患者基线 PP 的增加与术后急性肾损伤具有相关性,但是与术后更严重的急性肾损伤或术后 30 天死亡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正文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查看并下载原文

述评


非心脏手术后基线脉压、急性肾损伤和死亡率


Baseline Pulse Pressure,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Mortality After Noncardiac Surgery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王天龙


手术后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以及近期的死亡率始终是整个手术团队所关注的焦点。其中术后急性肾损伤和术后30天的死亡率一直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既往研究显示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和术后30天的死亡率较高,两者均有诸多的高危风险预测因素,例如年龄、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并且二者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多项研究表明,患者术前基线脉压的变化对于这两项重要术后转归指标有一定价值。而对于更为常见的非心脏手术而言,这两项重要转归会如何呢?各项风险预测因素会有何不同?基线脉压的变化又发挥何种效应呢?本文进行了大样本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通过近万例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运用了多项回归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1.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后仍然存在较高的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病率(19.8%),并且以轻-中度肾功能损伤为主。同时术前脉压的增高与术后肾损伤发生率增高存在相关性,且与轻度急性肾损伤发生率的增加关系更为密切; 2.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为1.14%。在数项导致术后30天死亡率增加的风险因素中并未发现术前基线脉压增高这一因素,而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则会显著增加患者术后30天的死亡率。


不仅在国外,我国非心脏手术的数量明显多于心脏手术。与既往我们所了解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和术后30天死亡率增高的风险因素不同,术前基线脉压的变化这一独立预测因素,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我们应重新评估风险评估模型,并强化和注重在围术期血压动态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性。



来源:Anesth Analg 2016;123:1480-9

A&A中文版2017年第1期全文No.4

兰飞 王天龙  翻译   裴丽坚  审校


A&A中文版发布说明:

纸质版 季刊,由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派发,暂不接受订阅;

电子版 每周推送一篇。


© 2017 Wolters Kluwer Health

本刊是由医学之窗、威科中国与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精心制作并向医学专业人士提供的参考资料。本刊提出的观点并不代表医学之窗、威科中国或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观点。读者开具本刊中提到的任何药品之处方前,请查询相关的处方资料。未经威科中国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本刊内容。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END


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世界麻醉之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