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真的稀有吗?不见得。
所谓稀土是指十七种特殊元素,稀土元素并不稀有,在地壳中的总储量比铜、锡、铅都多。但是化学性质比较特殊,分离提纯比较困难。
就储量而言,稀土矿算是有点“稀”。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的资料显示,世界稀土矿储量为1.3亿吨,而全球铜矿储量为8.7亿吨。该怎么评价其稀有度呢?很稀有是肯定谈不上的,多多少少算是稀有吧。
最关键的,也是国人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对稀土矿资源的垄断程度。还是按照美国地质调查局2015年的统计,中国的稀土矿资储量为5500万吨。
这个比例确实挺高的,超过了40%。
看上去确实有一定的垄断能力。
更重要的是产量,振奋人心的消息来了。中国稀土矿产量全球第一。2019年全球稀土矿产量21万吨,其中,中国稀土矿产量13.2万吨,占比近63%,是世界最大稀土矿生产国。矿产量高,冶炼产量也很强。
中国稀土冶炼能力全球领先,曾经一度达到全球稀土金属产量的90%。2016年有所降低,为10.5万吨,但占全球比重仍高达88.2%
。
这就是绝对的龙头老大了。
敲敲小黑板总结一下,中国稀土矿储备占全球的40%以上,矿产量占60%以上,成品产量占90%以上。妥妥的垄断地位啊!这就有了“中国断供稀土,美国造不出F-35”的说法,“稀土制敌”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故事的不同版本,我从小到大听了无数遍,可是去向叔伯阿姨们“十万个为什么”,从来都是兴高采烈去,心灰意冷回来。
因为
,
这套说法中句句是实,但是很多事实并没有被考虑进去,结论就是片面的
。
我对稀土行业的个人兴趣一直保持至今,时不时知识更新一下,对“稀土制敌”的怀疑只增不减。
首先说说储量问题。所谓储量XXX,都是经过人工勘探的数据统计。
稀土被发现很多年里都属于迷之元素,直到1947年才把稀土一族的第十七个成员钷分离出来。
大规模应用更是随着电子工业的崛起才起来的,勘探历史并不长。而且,稀土本身有放射性、毒性,开采稀土矿的环境成本很高。
早期应用不广,各国的勘探和开采热情并不大。
到了被热捧时,中国已经勘探出大规模的稀土矿,开采成本也很低,抑制了其他国家的“淘稀土热情”。
最典型的莫过于
美国。
美国在天然资源采集方面一直是很保守的,大把的石油常年探而不开,宁可用进口原油。对稀土矿,索性连勘探也不积极。
比如位于科罗拉多州的Iron Hill,其未被分类的稀土矿储量据估计近千万吨,但是一直搁在那儿。
因此,
美国的实际储量多少并不清楚
。
还有现有稀土储量排名全球第二的俄罗斯,俄罗斯国土广大,很多矿产是在天寒地冻的冻土地带,估计还有潜在资源待勘探。
还有一个问题是,矿产披露标准其实人为制定的,美国2015年做过一次矿产标准的修订,公布储量就大幅减少了。
美国到底有多少稀土储量,现有数据也就是个参考。这没什么阴谋论成分,用不上就不花心思花钱折腾,是老美实用主义的本色。
总体而言,以稀土在地壳中总储量高于铜,但勘探储量仅铜储量的八分之一的情况看,潜在待勘探的稀土储量还有很大空间。
因此,中国目前的储量领先并不意味着绝对优势。
如果这边开始捂货惜售导致价格上涨,那么勘探热情上来,全球储量表就要更新了。
其实,就算储量优势是真实的,又如何呢?
中国虽然是资源匮乏国家,但是那么大的国家还是有些优势资源的,并不仅限于稀土。例如,
中国铅资源的储量也要占全球40%以上,铅这种多年勘探成熟的老牌矿产资源,储量数据比稀土储量稳得多,怎么没人说拿铅卡外国脖子呢?
因为都知道替代容易,卡不住的。
稀土又如何?无非是故事的科技感更强些罢了。
储量决定长期,产量决定短期。
还是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稀土矿产量那么低,前些年一吨也不产,是没有开采能力吗?显然不是的,而是因为2003~2011年选择了停产。
停产的原因有二,一是环保,二是价格上没有优势。
正是因为中国稀土矿当土卖,才“逼空”了全球其他国家的产能。如果这边限产限价了,那么情况会如何呢?
再次是冶炼生产能力。
有的说法是美国没有稀土生产的能力,连一克也炼不出来,这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
中国稀土还没崛起时,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冶炼企业是谁家的?美国的。
那家曾经的龙头企业最后破产了,大概率和中国稀土的廉价产品有关。
那么,中国稀土冶炼技术哪儿来的?以我所知,自主研发的成分多高不清楚,但是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引进肯定有。
先父“服侍”的粉末冶金设备就是德国进口技术。当年老爷子和机器一起退休,这台在德国早就停产的机器居然用了那么多年,引起了德国那边的兴趣。
人家企业还把当初派来中国协助组装的技术人员再次送来中国,和我家老爷子一起握手拍照纪念了。
中国稀土行业有骄傲的理由,但是要说稀土冶炼和生产能力是独门武功,那显然是胡言乱语了。
“中国断供稀土,美国造不出F-35”,可能吗?马保国老师也不敢这么说吧。
真的中国断供稀土,效果只会是搬石砸脚。
替代肯定会出现,无非是成本提高了。
且不说人家如何反制不卖你这个那个的,就是这个替代成本,中国也会在全球贸易链条分担一部分。
你以为你进口的电子设备涨价就不用埋单吗?
更何况,日本等国早就建立了稀土储备,足够拖到替代出现。
“稀土制敌”,还不如指望马
保国
老师的“闪电五连鞭”吧。
“卡脖子”的贸易战是害人害己,美国的对华贸易战鼓吹者积极主张脱钩断供是害美国,中国官方、学界、媒体是反复表达的,既然如此,我们自己就不要学了。
再说美国和其他国家也有鼓吹“中国稀土垄断威胁”的,这就涉及到行业利益了。
前面说了,美国的稀土行业多年被环保政策限制和中国廉价产品双重打压。如果“中国稀土垄断威胁”成气候,那么美国稀土行业是最大的获益者。
矿山恢复大规模开采、冶炼生产企业恢复生产,这对中国稀土产业的长远发展有什么好处呢?
鼓吹“稀土制敌”的人士,其实是在为美国稀土行业输送利益,威胁中国稀土行业的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