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发布  ·  首位“00”后!王楚钦有新身份—— ·  3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维持死刑判决!白天辉受贿案二审宣判 ·  昨天  
天津高法  ·  津小法有话说 | ... ·  2 天前  
天津高法  ·  津小法有话说 | ... ·  2 天前  
新华社  ·  国防部回应! ·  2 天前  
新华社  ·  降价了!300多万人受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创造101》火了,但背后却是100多家公司在“豪赌青春”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6-04 07:13

正文

《创造101》、《偶像练习生》火了。 中国的偶像产业终于实现了由萌芽到井喷的转变 ,从此我们不用在艳羡日韩娱乐圈的“造星流水线”了。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

成为下一个TFBOYS,这是很多怀着“星梦”的年轻人日夜苦练的目标。不过美好的前景背后,却是一条拥挤不堪的资本赛道:每经影视(微信号:meijingyinsghi)记者注意到, 目前已有100多家偶像经纪公司在“豪赌”这场“青春盛宴” ,希望自己手上抢下的苗子能成为未来的摇钱树。

不过,偶像产业的盈利前景,真有这么轻松如意吗?

《偶练》打乱出道计划

刚满22岁的靖佩瑶说,是《偶像练习生》让他明确了自己要成为一名偶像。

如今,入行不满一年的靖佩瑶已经迈出了很多练习生难以逾越的第一步。今年5月,他作为男子偶像团体“Awaken-F”的一员正式出道。他的老板,觉醒东方的创始人纪翔却对每经影视(微信号:meijingyinsghi)记者称:“ 《偶像练习生》打乱了我安排他们出道的计划。”

▲《偶像练习生》官方剧照

节目热度倒逼经纪公司推出“偶练”新团,尽管他们或许并没有准备好。

某不愿具名的经纪公司对每经影视(微信号:meijingyinsghi)记者表示,他们某位较早淘汰的“偶练”练习生的微博商业合作已经由参加节目前的6000元/条,涨到10万元/条。

“其实他的走红我们觉得完全属于意外,如果没有这个平台,是不会爆起来的。”

事实上,除了TFBOYS,内地几乎没有诞生过风靡全国的偶像团体。腾讯和爱奇艺在谈做团偶节目初衷时都提到了目前中国偶像市场的“饥渴”。

坤音娱乐ONER组合的粉丝对每经影视记者表示,


“我特意翘班去了网吧,但是不到30秒,见面会门票就已经一抢而空。”

但是,太年轻的公司遇上过热的行业也容易出现问题。

投资了坤音娱乐的红杉资本副总裁王临青表示,

“我们遇到的创始人们都非常年轻,在商业社会上工作的时间还比较短。

突然间有这么大的名气和曝光量,当顶尖资源砸上来的时候,能否保持好的心态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东西,对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

投入上千万的青春“豪赌”

在纪翔看来,“做偶像是个关于勇气的事情,快一步就会被拖死,只能快半步。”

多家经纪公司对每经影视(微信号:meijingyingshi)记者表示,大到培训、营销,小到吃饭住宿,培养一个偶像团体的投入至少是千万级别的。

纪翔指出,


“一个团一千万是标配,3个人是1千万,5个人也是一千万,因为流程和规格是一样的。”

而对练习生来说,这同样是一场关于青春的“豪赌”。练习生通常训练时间每天达到12小时,特训期甚至能达到16个小时, 而且通常公司不会有任何承诺,心理疏导课程几乎是必备的。

香蕉计划娱乐新人部艺人总监孙瑞敏在接受每经采访时表示,

“偶像养成也有流水线了,艺人其实是可以通过训练创造出来的。”

虽然这样的过程在国内大约要持续1年左右,但其实仍远远短于日韩。对此麦锐娱乐创始人王丛对每经影视记者解释称,在日本和韩国由于是等级森严的体系,练习生要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训练里,却对前辈是无限服从的,他们很难得到反馈。“但艺人和我们是平等的合作伙伴的关系,他们可以得到即时的反馈。”

每经影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很多公司都在压缩培训时间,想提早变现。

上述不愿具名的经纪公司对每经影视记者表示,

“大多数公司并没有培训的时间,签进来之后马上到市场去找项目,希望能尽快挣钱,而不是培养孵化,这是我们不成熟的地方。”

专门负责练习生培训的SAC艺人学院也表示,很多艺人经纪公司做艺人培训就是为了快速变现、出道。

练5年和练10年肯定是有差别的,但是行业发展太快了,大家等不了多的那5年。 ”王丛表示。

▲ 《偶像练习生》中蔡徐坤最终以节目第一名出道(图/官方剧照)

但在节目过后,新晋偶像们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可米经纪CEO周昊表示,“我担心的是他们准备好了没有。如果准备好了是好事,但没准备好是灾难。他们都很年轻,我们要想如何协助他们走的更远。”

都在“抢”苗子,谁来“养”苗子

每经影视(微信号:meijingyingshi)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已经有100多家公司将目光瞄准了偶像团体。然而,在刚刚开始迈入工业化的中国偶像产业中,究竟怎样的公司才能存活?

第一个判断标准是变现模式,打造男团女团的公司以影视公司和音乐公司为主,专业打造偶像团体的公司并不多。

传统经纪公司的收入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旗下艺人的片酬、代言、通告收入为主, 而一些专业打造偶像团体的公司则将目光放得更远,粉丝经济收入、衍生品、定制培训、剧场公演等变现模式都逐渐露出水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