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许涿老师制作的挂历封面)
[学习小组按]
1月26日,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习总谈到鸡文化,他说:
农历丁酉年就要到了。在中华文化中,鸡是“德禽”,是“知时鸟”,鸡鸣而起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勤勉勤奋精神。雄鸡司晨,向我们昭示着时光之宝贵。
近期,他多次谈鸡文化。日前习总访问瑞士,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的文章中,有这么两段:
“鸡年将至,鸡的特点是诚实可靠,瑞士就是中国诚实可靠、值得信赖的伙伴。”
听闻洛伊特哈德主席的这一席话,习近平主席说,报晓的雄鸡象征着新的开始。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瑞友谊和合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注:瑞士人,也很懂中国的生肖文化嘛)
习总在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1月18日),也谈及鸡年文化:
1月28日,中国人民将迎来农历丁酉新年,也就是鸡年春节。鸡年寓意光明和吉祥。“金鸡一唱千门晓。”我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习总十分重视传统文化。
今天,学习小组约请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给大家谈谈鸡文化,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金鸡值岁 凤鸣中国
1月28日,中国人民将迎来农历丁酉新年,也就是鸡年春节。我们谈谈,有关鸡的文化。
唯一
十二生肖中,鸡是唯一的鸟类。其远祖为古代原鸡,经人工驯养而进化为家鸡。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养鸡场“鸡坡”。汉·刘向《列仙传》描绘过“养鸡专业户”:
祝鸡翁,河南洛阳人也,养鸡百年,有鸡上千,体姿健美,啼鸣洪亮,肉美蛋多,个个有名,如拖锦碎沙、戴红拍翠等,且一呼即应,居然成为北京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之二十九。
五德
古人看来,鸡有五德:
首戴冠,文德;
足搏距,武德;
敌在前敢斗,勇德;
见食相告,仁德;
守夜不失时,信德。
凭借此五德,鸡不仅成为十二生肖之一,还跃升为二十八宿之一。
神力
《说文解字》誉鸡为“知时畜”,报日、司晨,神灵通天,俨严西方七宿中的昴宿,即卯日星君。
说起“卯日星君”,我们会想到《西游记》。
这部名著第五十五回,“昴日星官”帮助孙悟空,降伏蝎子精。“昴日星官”为谁,就是居天宫东门里光明宫的双冠子大公鸡,昂起头来,约有六七尺高。
人们想像鸡有辟邪的神力,才描画成昴日星官。其器宇轩昂,气派不凡的本相,便取像于人间的大公鸡。
在一些地方民间传说中,因为城墙里出现了吃孩子的蝎子精,人们将“九斤黄”引来除害。我国有些地方,有专门为鸡建的庙宇,比如,河南省柘城县,有座“锦鸡庙”十分出名。
鬼畏鸡鸣
古人相信,门上贴鸡符,可以辟邪驱鬼。
清人袁枚《新齐谐》中解释“鬼畏鸡鸣”——
“鸡叫一声,两鬼缩短一尺,灯光为之一亮。鸡三四声,鬼三四缩,愈缩愈短,渐渐纱帽两翅擦地而没。俗信鬼为阴气所聚,畏阳,幽处而夜出,光天化日,无处容身,故雄鸡叫旦,则怯遁不惶。”
清代苏州门画《鸡王镇宅》,金距花冠、翠翎锦羽,嚎啄毒虫,爪踏如意珍宝,气势轩昂,一身正气,无所畏惧,自然能镇宅辟邪。
旧时民俗,每年谷雨日,人们也要贴符禁蝎。陕西凤翔禁蝎瑞符《神鸡》,画中央雄鸡衔虫,爪下有一只大蝎子,并印有咒文:“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鹐一嘴,毒虫化为水……”
阳出鸡鸣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明代大才子唐寅,惟妙惟肖,白描一只英雄气十足大公鸡。
鸡很勤劳。不管酷暑寒冬,还是风雨如晦,鸡准时啼鸣报晓,决不会偷懒。在没有钟表的古人看来,鸡就是“报时神”,在漫漫长夜里,引颈高亢,一唤太阳升,二呼万物醒。
因唤太阳升,乃天明晓日之象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句,鸡啼报晓,唤得旭日东升,太阳天鸡并举。杨柳青年画《日宫太阳星君》中光焰四射的太阳神前,就有一只大公鸡。“阳出鸡鸣”,鸡鸣则日升。
闻鸡起舞
有志者闻鸡起舞。《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想要光复中原。他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与刘琨盖一条被子一起睡时,夜半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并不是不祥之兆”,于是起床舞剑。
鸡鸣狗盗
鸡鸣狗盗,原意在于赞美好客的孟尝君。
《史记·孟尝君传》记载,孟尝君好客,凡有一技之长者皆收为羽翼,故拥三千食客,其中谙鸡鸣狗盗者虽微不足道,亦以礼相待。当他出使函谷关时,食客相伴,熟谙鸡鸣狗盗者,为其排难解困,赚开城门,脱离险境。
繁衍生育之神
抓髻娃娃是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布全国农村特有的一种传统剪纸造型,抓髻与抓鸡谐音,娃娃是人祖娲娲。
抓髻娃娃头上双鸡,肩上双鸡,脚下双鸡,膝下双鸡,襟上双鸡,双手举鸡,简直浑身上下左右无处不鸡,就是因为鸡,才赋予了抓髻娃娃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了人们崇祀繁衍生育之神的标记。
地名
“天上金鸡一声叫,地下玉鸡次声鸣。”
中国最大的鸡在河南,即信阳鸡公山;
陕西有个宝鸡,因历史上盛产红腹锦鸡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