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闻晨报
一网打尽新闻晨报当日重要新闻详细报道、晨报读者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12306回应 ·  2 天前  
江南晚报  ·  已堵成红色!此刻江阴大桥…… ·  2 天前  
新华社  ·  今年首场寒潮来袭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茉莉走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闻晨报

【新生活】为了更好的自己下过许多决心,有没有一条是“早起”

新闻晨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17 07:42

正文

“天空突然闪出一丝阳光。夜的黑暗将悄悄地躲藏到山谷和石缝中去,躲藏到浓密的树叶里去,躲藏到沾满露水的乱草丛中。山顶露出愉快的笑容,仿佛在对夜的淡淡的阴影说:’别害怕,这是太阳!’……”


高尔基在他的传世散文《早晨》中对“早晨”这样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太阳的亲切和对生命的暖意。能够对生活有所观察和体会的人,内心通常怀抱一颗积极主义的心态。


美国的《情绪》杂志则曾刊载一项加拿大心理学研究,称“早起人”的幸福感更强,生活满意度更高。因为与之相反的“夜行人”们把时间花在晚上,很容易导致睡眠规律紊乱,以至于影响新陈代谢和精神状态。



最近刚刚播出的中国版《深夜食堂》引发大规模吐槽的同时,更激发了全民高涨的创作欲。网友纷纷生动地描绘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版深夜食堂”,可不论是发生在烧烤摊、大排档还是沙县小吃,都逃不过一段略显忧伤的深夜故事。


@有个小星球哎

北京西城区有个桔子酒店,酒店巷子口有个沙县小吃。出差时候半夜会去点一碗小馄饨。一个深夜碰到一对情侣,女孩子哭到眼线都晕开,对着两人面前仅有的一碗炒面放声大哭,我只听清了一句:“我陪你走不下去了,这碗炒面是我最后的钱。”男生全程无言,但是等女孩子跑出门后,我看见男生手捂住了眼睛。


@隔壁小王

吃黄焖鸡米饭,店里有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帮工,老板娘洗了一袋子樱桃,用手提着让他吃,他手伸进去,抓了一把,看了一眼老板娘,抖了抖,拿了两颗出来。当时心里真的超级感慨,这么小的孩子要承受那么多的人情世故!有些心疼又有些生气。


在这样的简短片段中,可以体会到那些与深夜相伴的人对命运和生活背负的无力感,他们的彷徨、纠结、痛苦、胆怯……这确实是真实的生活,令人无奈又无助,但这也并非生活的全部。


从“新晨间一代”的早晨去发现理想生活的片段

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尽其所能努力站在深夜的背面,迎着太阳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他们有这个自我掌控力,在夜幕降临时平复白天嘈杂的心情,也能够在晨光初现中开始元气满满的一天。



与《深夜食堂》里形形色色伤感的“夜行人”不同,最近在吴晓波频道的一条分享中,提到了一个群体,叫做“新晨间一代”。就是那种乐于早起,珍视早晨,将晨间时光充分用于达到自我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类人。他们普遍年龄在25-45岁之间,高学历、高品位、对生活品质有高要求,对自我提升孜孜不倦。


之所以是“新晨间”,因为区别于老一辈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他们之中可能是某一次早醒发现清晨的阳光如此美妙,改变了他们的作息;也可能是养了狗,种了花,让他们在早晨必须要有所忙碌。他们大多数人曾经都没有感受过早晨,在成为“新晨间一代”后,有了某种与自己和解的仪式感,成为了理想的自己。


在不久前天猫发布2017理想生活五大趋势(即“人设自由”、“独乐自在”、“乐活绿动”、“玩物立志”、“无微不智”)时,从其背后的消费大数据或许可以对当下“理想生活型人群”的生活方式窥见一斑。数据显示,仅2016年间,智能跑步机销量较2015年增速达到1528%,瑜伽服销量增速112%,自家种植商品成交增速94%……这基本可以说明当下存在一群人是乐于将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在这样的生活商品上,其背后对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一目了然。再比如,谷饲销量增速569%、迷你榨汁机成交增速160%……可见,大家越来越注重饮食的营养和科学。

动图2


进一步洞察发现,这些商品的使用场景大多发生在早晨,因为对于忙碌的都市人来说,早晨是最有机会自由支配的时间段,晨起之后跑跑步、浇浇花、做份可口的早餐、静静地看个书或者做些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人们实践理想生活最直接的体现。


要懂得如何让自己过上理想生活,不如来看看“一天是怎样诞生的”

(以下摘自“吴晓波频道”文章《这一代年轻人怎么想的,竟然开始流行早起?》部分留言以及天猫理想生活系列丛书之《早啊》晨间绘本内容)


“生物钟六点,起来后先烧早餐,一碗五谷粥一颗水煮蛋,给猫整理厕所,换上新食物和水,带狗下楼散步,给南北阳台植物浇水剪叶,收拾出门。”


“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给迷糊中的小宝喂奶后下楼给上小学的大宝准备早餐,趁小宝没有醒来的时间打扫卫生、洗衣服,然后在阅读中等待小宝醒来——全职二胎妈妈也是早起的年轻人。”


“用尤克里里弹了一首曲子,感觉从夏威夷的早晨醒来。”



“在北京工作,住六环,上班三环,为了不迟到,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十点休息。早起的时光是属于自己的,站在地铁里安静地看看新闻,看看公号,越来越喜欢早起。”


“在早起的时间里,感觉所有的事情都比较顺利,好像早上的时光更加不容易被人打扰,毕竟,那些与你工作有联系的人都还未起床。”


“早上起床整理了下爸妈寄来的梅干菜,感觉房间里有老家的味道。”



“从典型的起床困难户,变成每天5:50起床洗漱整理房间晨起听课,同时完成。走路到一公里以外的车站,从县城穿越到市中区,车上的时间,一分不落下,念早课。八点多一点到单位,还可以吃早餐。”



“早啊”是一句轻松问候,更是一颗理想生活的开胃剂

从这些“新晨间一代”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时代发展带给人们心理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全新改变,“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提到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似乎开始在更多人生活中得以实践。


任何大众需求的改变都很直观地反映在国民消费数据上。也正是如此,手握消费大数据的天猫才会毅然决然推出“理想生活上天猫”的品牌升级战略。而升级之后的首次“战术演习”,618天猫理想生活狂欢节便不再仅仅是一场全民剁手的盛会,热闹之外还在沉淀一些“生活之上”更理想的尝试。


刚刚说到的“早晨”,这个极具能量色彩的用户场景给了天猫无限的启迪。于是在这个618,天猫和它的100位用户探讨了关于“早晨和理想生活”的话题,希望从中获得用户最真实的想法,然后去研究如何令生活的每一刻充满惊喜,炮制出更好的东西来引领用户追寻更理想的生活。用户的慷慨分享被全部用心收录在了天猫理想生活系列丛书第一卷《早啊》晨间绘本之中,每一页都用一幅有趣Q萌的小插画呈现对答案的想象,希望还原更多”没有固定形状的理想生活“。也许是因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颇具共识,《早啊》还得到了国内最具理想色彩的文化机构“理想国”联名推荐。







如果你是“新晨间一代”,那么请继续享受你的早晨;如果你不是,没有关系,只要你喜欢,当下就是你的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