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端宏斌
本文是上一篇文章
《印度仿制药的真相》
的后续。
在上篇文章中,我提到一个观点,由于药品研发的成本非常高,所以药物价格高可能是合理的。但是,当我看完了《制药业的真相》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真的是太天真了。
《制药业的真相》的作者玛西娅
·安吉尔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前主编,由于在医疗行业干了
20
多年,她发现了太多行业潜规则,于是就写成了这本书。
该书作者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观点,那就是:药品的定价和成本毫无关系。那些号称因为成本太高所以定价高的说法,都是在忽悠你。药品的定价,取决于你愿意为自己的病花多少钱,所以医药企业不愿意研究治穷人的病,因为没钱赚。大制药公司不会投钱研发治疗疟疾、非洲锥虫病、吸血虫病的药,因为患这些病的人都在热带穷国,没有利润。
即使药物的研发确实需要大量成本,但是这个成本主要也是国家资助的,换言之是花的纳税人的钱,并不是花制药公司的钱。书中专门有一节讲了格列卫这个药。
格列卫(
Gleevec
)的专利是瑞士诺华的,但是这个药本身是由国家卫生研究所资助的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的。故事还要从
1960
年开始讲起,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所发现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有一种特殊的染色体,后来又发现这种染色体携带一种特殊的基因,能够直接产生一种异常的酶,这种酶就导致了白血病。根据这些研究,以色列和诺华公司的化学家准备合成一种能够抑制这种酶的分子,诺华公司在
1994
年将这些抑制剂申请了专利。
诺华公司一开始根本没想到这些抑制剂会对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能有什么用。后来俄勒冈州一家大学的研究人员德鲁克开始对这一问题感兴趣,他通过自己在诺华的某位朋友搞到了一些抑制剂,他发现这东西在抑制癌细胞方面效果最好,并且对正常血细胞没有影响。于是他就催促诺华公司赶紧研发这种药,但是诺华对此热情不大,原因可能是这种抑制剂在狗身上使用之后出现了中毒反应。
由于这位研究人员坚持己见,最终诺华同意让他进行小规模的临床实验。到
1999
年,此人发表了一篇论文,表明这种药对白血病效果显著。直到此时,诺华才开始大举投资研发,两年之后,格列卫获得了
FDA
的批准。此时你会发现,诺华为格列卫花费的大部分研发成本,都是在这种药已经被证明有效之后才投入的。诺华是摘桃子的人,种树的人可不是他,而是此前众多的研究人员。诺华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大规模的申请专利,只要这些专利中有一个有效,那就是他的专利。
在
1995
年有过一个研究,国家卫生研究所对当时市面上最畅销的
5
种药进行统计,发现有
17
篇论文导致了这些药被研发出来,但是这
17
篇论文中只有一篇来自制药公司,其余都来自国家资助的实验室和研究所。换句话说,研发药物的成本大部分都由国家承担了,但是利润给了制药公司。
制药公司花在研发中的成本支出其实只占
14%
,而在营销和管理上的支出占了
31%
。制药公司的市场营销和其他行业公司不同,其他行业都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制药公司并不直接面对客户,制药公司和客户之间还有一个中间人,那就是医生。
制药公司是怎么公关这些医生的呢?很简单,他们将广告费包装成教育和研究支出。
医疗行业发展迅速,所以医生必须要参加各种国际会议,那么制药公司就对这些会议进行赞助。制药公司的特别公关对象就是医生中的大
V
、意见领袖,抓住这些人,就可以抓住一大批人。这些人通常都是教科书和医疗手册的编写者,只要能抓住他们,就意味着抓住了全部医生,因为新医生都是看着他们编的教材长大的。抓住了这些医生中的意见领袖,那就意味着你会有一大批死忠粉,这些人明明在维护制药公司的利益,却自以为是在维护科学。
制药公司以前是为了疾病推广药品,现在是为了药品推广疾病。在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很多年里,超过
140/90mmHg
才算是高血压,但制药公司为了扩大降压药的市场,资助各种专家,把这一标准降低了,现在
120/80mmHg-140/90mmHg
被定义成高血压前期,你也应该吃降压药,一夜之间正常人都变成了高血压患者,都应该吃药了,一下就增加了数百万的消费者。
同样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1dl
血液里超过
280mg
的胆固醇才算是高胆固醇,后来这个标准下调到
240mg
,后来又调整到
200mg
。医生会先建议你节食加锻炼来降低胆固醇,但多数人都做不到,于是医生就建议你吃药,于是立普妥(
Lipitor
)成了畅销药。
制药公司为了推广自己药,还创造出了
“更年期综合症”这个概念,他们建议这些妇女吃雌激素,以及黄体酮荷尔蒙替代疗法,还号称这么做不仅可以治疗更年期症状,还能降低心脏病的发生率。但后来由政府资助的一项大型临床研究表明,这么做不仅不能预防心脏病,相反还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生率。于是你会发现,由制药公司资助的研究是多么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