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很多企业已逐步复工复产
“打工人”又闪亮上线“搬砖”啦
节后生产线重启,设备久置未用,通风系统积灰;办公室紧闭门窗,空调取暖滋生霉菌;排毒除尘设备关停了一段时间,重启后总感觉怪怪的不大好用……
这些看似平常的“复工操作”,可能正在悄悄威胁你的健康!
冬春季节是职业性化学中毒事件的多发季节,易发生有机溶剂、急性慢性职业中毒等危害,尤其在
制鞋、皮革、造纸、电子制造、化工、电镀、家具制造
等行业,接触
1,2-二氯乙烷、正己烷、苯、三氯乙烯、一氧化碳、硫化氢、乙酸甲酯
等化学物质的重点人群,要警惕“隐身”在工作场所中的有毒有害因素,严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化工、电子企业
:设备重启时管道残留化学品泄漏(如苯系物、硫化氢)。
仓储物流:
密闭空间消毒剂过量使用(含氯制剂与清洁剂混用产生毒气)。
春节放假期间,设备可能长时间未运行,导致粉尘积累,再加上春季花粉等过敏原,复工后,工人若未采取适当的防尘措施,佩戴防尘口罩,则可能因吸入大量粉尘而引起肺部疾病。
复工复产后,倒春寒、早晚温差大等天气现象着实给“打工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种温差应激就像一把“冷箭”,不仅会导致工人身体不适,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职业性损伤。天气的变化无常,使得工人身体难以迅速适应,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下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
冷链物流:
频繁出入冷库导致血管收缩异常,可能出现手脚麻木、反应迟钝等情况。
户外作业:
早晚低温与午间升温交替,易患上感冒、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还可能加重病情。
此外,还有这些各行各业都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注意:
1. 部分工厂为防寒保暖,违章关闭工作场所门窗及通风排毒设施,导致作业场所
有毒有害物质蓄积、浓度升高。
2. 节后复工,“打工人”容易存在思想松懈、注意力不集中现象,从而导致
疲劳作业、防护不到位
等现象。
3. 不少用人单位陆续招录新员工,易出现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不到位和违规操作的现象。
4. 工作场所通风排毒除尘等设备设施由于假期较长时间停用,
防尘防毒效果降低
。
劳动者
作为自己
健康第一责任人
,要提高思想认识,重视个人防护。
用人单位
是职业病防治的
责任主体
,要重视职业病预防和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将纸巾系在棍子或长杆上,放置在
通风系统风口处
,在风中
观察纸巾的飘动
情况。根据纸巾飘动的角度和形态,可以大致判断风速大小、气流方向。例如,纸巾
微微飘动表示风速较小,而纸巾被吹得几乎水平则表示风速较大
。
查标识
:化学品容器标签是否完整,发现不明液体立即上报。
查身体
:工作过程出现眼刺痛、头晕等症状,迅速撤离并就医。
做防护: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佩戴防毒面具。
做通风:
每日开窗对流≥30分钟。
做记录:
个人健康日记,记录接触的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防护用品情况、健康情况等。
环境复位:
开窗通风,设备重启后,进行车间空气质量检测、测试设备管道压力、检查防尘毒设施运行情况。
应急演练:
开展“中毒模拟救援”实战培训,重点训练报警、撤离、心肺复苏。
健康宣教:
加强员工职业健康知识培训,避免节后思想麻痹、防护松懈。
此外,用人单位还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按规范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确保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
了解所用有机溶剂等生产原辅材料的成分及其职业病危害特性,禁止使用“三无”或不合格原辅材料。
为劳动者配备防护手套、防毒口罩、护听器等有效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其正确佩戴使用。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健全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按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并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依法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并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
来源 |
广东省职防院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于30日内联系删除)
供稿 | 职业卫生科
编辑 | 与 乐
二审 | 詹文青
三审 | 谢兆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