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过凡夫的日子,念弥陀的名号。欢喜信受,与佛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南日报  ·  抖音集团回应汪小菲、张兰账号被封 ·  23 小时前  
新闻株洲  ·  加鸡腿!株洲西收费站因这事火爆全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念一声佛能往生,也要一生念念不舍!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 公众号  ·  · 2020-11-17 06:00

正文



朗读 | 佛见




第三十五条




信“罪虽十恶五逆亦得往生”,而不犯小罪;罪人尚生,何况善人。


信“行虽一念十念尚且不空”,而应无间修;一念尚生,何况多念。



这条法语主要是讲信和行的关系,不要偏颇。


信“罪虽十恶五逆亦得往生”,而不犯小罪;罪人尚生,何况善人。


有一类人, 他们相信“罪虽十恶五逆亦得往生”,结果在现实当中放纵罪业,说“十恶五逆都能往生,何况我还没造十恶五逆”,这是不正确的,错误的。


还有一类人, 他们虽然很害怕,很谨慎,生怕犯小错误,但是认为“我犯了过失,弥陀就不救我了”,这也是错误的。


总之有两种人:


一种人相信阿弥陀佛能救十恶五逆罪恶之人,而放纵罪业;


还有一种人虽然谨慎不造罪,但是不相信阿弥陀佛能救十恶五逆造罪之人。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应该相信:


即使造大罪,十恶五逆也蒙佛救度;

而自己应当谨慎,连小罪也不犯。


当然,我们不可能做到不造罪。如果抱有正确的认识,不管是罪人还是善人,通通可以往生。相信罪人尚且往生,而力求做一个善人,这是中道的认识。罪人都能蒙佛救度往生,何况是善人呢?弥陀更欢喜:应该是这种心情。





前面说的是关于罪业,下面是关于念佛。



信“行虽一念十念尚且不空”,而应无间修;一念尚生,何况多念。



应当相信“一念十念尚且不空”,能往生净土,并不是信了之后只念一句、十句,而应该无间修,念念相续称名号。


还有一种错误的理解,虽然无间修,相续称念,但是不相信一念、十念就能往生。


这两种误解,其实根源都是一个。要么放纵,认为一念、十念就能往生,而放弃念佛;要么紧紧抓住名号,因为担心一念、十念功德不够,不能往生。


这都不是弥陀名号本身具有的功能作用。


信,应当相信一念功德圆满,决定往生;


行,应当是念念称名。




第三十六条




知罪业虽五逆不障,而思不犯小罪;


知往生虽一念亦足,而思累积多念。


信取一念往生,行勤一生多念。



这已经讲得非常明白了,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信、行的标准。平常有人“思累积多念”,他“累积多念”的前提是认为一念不足以往生。不是这样的。知道一念往生是满足的,“一念亦足”,但还是“思累积多念”。


所以,对弥陀本愿的救度,要相信一念即往生,就是“信取一念往生”。因为一念就能往生,所以精勤于一生多念,念念不舍,想到就念,没事就念。


总之,凡俗的事不得已就去应酬,应酬完就立即念佛。




第三十七条




以一念十念亦得往生故,而疏于念佛者,即是信妨碍行也;


以念念不舍故,而思一念往生不定者,即是行妨碍信也。


信者信一念亦生,行者勤一形称念。


思一念往生不定者,念念之念佛则成不信之念佛也。


其故者,阿弥陀佛发起一念契当一次之往生之愿故,念念皆成往生之业也。



如果有人认为“一念、十念也能往生,这样我就疏于念佛,就懈怠不念佛了”,这是信行没有起到互相增上的作用,是偏颇的见解,信心反而妨碍了行业。本来信心是促成行业的,行业是完成信心的,现在信反而妨碍行了,说明信得不正确。


“以念念不舍故,而思一念往生不定者”,听说念佛要念念不舍,就想“一念肯定往生不定,不然干吗要念念不舍呢?说明肯定不行”。


如果抱有这样的认识、见解,就是偏见,这是行妨碍信。表面上努力精勤地念佛,但内心想的是“一念往生不定,所以我才念念不舍;如果一念往生定了,我干吗念念不舍?”这是行和信之间互相冲突,当然不是正确的信行关系。


所以,下面讲正确的应该是:


信者是信一念亦生,行者应该勤一形称念。


思一念往生不定者,念念之念佛则成不信之念佛也。其故者,阿弥陀佛发起一念契当一次之往生之愿故,念念皆成往生之业也。


很显然,如果认为一念往生不定的话,每一念的念佛都是没有信心的;不具信,所以说“念念之念佛则成不信之念佛也”。


“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怎么能往生呢?南无阿弥陀佛,这也是一念,怎么能往生呢?南无阿弥陀佛,这也是一念,这一念怎么能往生呢?”再多念都是这一念累加的,如果这一念不能往生,岂不是念念都不能往生了?所以念念念佛都成了不信之念佛。


事实上,每一念的当下,这句名号当体救度我们,往生功德圆满,成佛功德圆满,度众生功德也圆满。


所谓“其故者,阿弥陀佛发起一念契当一次之往生之愿故”,就是每一次、每一念都圆满达成往生,所以“念念皆成往生之业”。“一念契当一次往生”,我们就念念称名,念念圆满,满足,欢喜,念念都达成往生之业,所以就更喜欢念佛了。


如果每一次念佛都觉得空荡荡的,使劲作无用功,还说“念得少往生不定,我累积多念吧”。如果知道每一声都圆满往生大功德,就更喜欢念佛了。


就像做生意,这笔买卖不管费多大劲都赚不到钱,但是还在费力气。如果每一笔买卖都赚大钱,不就更有兴趣了?所以说众生颠倒,挣不到钱还使劲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