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豹变
直抵核心。做最具穿透力、洞察力的商业观察,深度影响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豹变

KeeTa拿下香港外卖「单王」背后,美团做对了什么?

豹变  · 公众号  ·  · 2024-05-30 18: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核心提示」


进入香港市场近一年后,美团香港外卖品牌KeeTa已经成为了当地第一大外卖平台。在中国企业加速出海的当下,香港外卖“封王”的美团,走到了哪一步?

作者 | 陈法善
编辑 | 刘杨


Uber没做到的事,美团KeeTa做到了。


据Measurable AI统计,自2023年5月登陆香港以来,美团香港外卖品牌KeeTa单量市占率持续提升,今年3月餐饮外卖市场份额达44%,当地另外两家外卖平台Foodpanda、Deliveroo的市占率分别为35%、21%。


近年来,从电商、支付工具到短视频、甚至短剧,中国企业加速出海,成为打破增长天花板必走的一步棋。相比起电商、短视频在国外顺风顺水、不断攻城略地,以外卖为典型业态的本地生活业务的出海,则显得磕磕绊绊。


实际上,美团出海可追溯至2016年,当时海外住宿业务线通过与多家海外知名酒旅供应商合作,以轻资产的姿态小心试水,代理分销海外酒旅项目。但对于需要地推、骑手等重资产投入的项目,则迟迟没有动静,直到在香港推出外卖品牌KeeTa。


美团的谨慎,主要是因为复杂的本地生活业务涉及饮食习惯、履约配送等方方面面,香港虽小,却是很好的练兵场。


如今,美团出海走到了哪一步?KeeTa在香港勇夺第一的底气又在哪里?


重回“三国杀”


可以说,KeeTa的崛起,让香港外卖市场重新回到“三国杀”的局面。


这种局面在2016年曾经出现过一次,当时,网约车巨头Uber在香港搞起了外卖的“副业”。其交易模型被设计成一个三角形:消费者支付运费,司机充当外卖员赚外快,餐厅增加了销量,同时,盘活平台运力,Uber也能靠佣金分一杯羹。


Uber也算是外卖行业的“老人”,2014年便在美国洛杉矶试水外卖,2016年开始全球布局,但Uber显然低估了在香港送外卖的难度。 由于餐厅密度大,堂食方便且更便宜,香港外卖的用户渗透率远低于其他市场。


需求不旺,就难以摊薄运营成本,特别是由于人力成本昂贵,养不起庞大的骑手队伍,导致配送体验不佳,进一步拉低了用户点外卖的欲望。最终,香港成了Uber的伤心地,五年“烧了”7500万美元,市占率仅为5%,最终只能饮恨离场。


此后,香港外卖市场一直由FoodPanda、Deliveroo瓜分,分别占据约40%-60%的市场份额。同时,在两强争霸的缝隙里,还活跃着麦当劳“麦麦送”等商家自有配送团队。这样一个板结的市场,加上当地非常便利的外出就餐环境,香港一度被认为对外卖新玩家极度不友好。


不过, 从用户分层看,香港外卖市场仍然存在巨大的结构性机会。 目前,香港外卖客单价约为180港元,是北京的三倍多,主要是高端用户或者多人聚餐场景,而更广泛的用户群外卖渗透率较低。


这意味着, 如果能用价格激活中低客单价及一人食场景用户,就会拓展出新的市场需求。


进入香港市场以来,KeeTa集中火力培育这部分用户点外卖的习惯。例如,对新用户给出“十亿激赏”的补贴,可享受合计300港元下单和运费减免;推出一价全包(含餐费+配送费)的一人饭堂服务,60元就能点到餐,解决香港外卖“天价”配送费问题。此外,KeeTa还联合当地头部米线品牌,含运费29港元就能吃上米线,击穿行业底价,订单爆炸式增长。


市场调研机构Measurable AI发布的报告显示, 按照2024年3月订单数量计算,美团在香港的外卖品牌KeeTa占据香港餐饮外卖订单44%市场份额,登顶行业第一。


Measurable AI统计的香港餐饮外卖订单占比


在香港的广义语境里,外卖除了送餐饮,还包括日用百货、堂食自取、同城闪送等业务。从这个角度看,Foodpanda仍占有41%市场份额,超过KeeTa 32%的占有率。这也是报告发布后Foodpanda不认输的原因,称“香港外卖行业并非只有餐饮,跟短期的优惠策略相比,公司更重视外卖行业整体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考虑到KeeTa进入香港不足一年,且保持足够的克制,将业务严格限定在餐饮类目,眼下市场格局的变化或许只是开始。


“港版”供给侧改革


出于过去对团购“百团大战”、网约车“烧钱”抢市场的刻板印象,很多人将补贴、优惠跟大水漫灌划上了等号。从KeeTa进入香港后的一系列动作来看, 补贴只是表象,其本质是对供给端、配送端的精准拿捏,实现降本增效。


KeeTa获客的拳头产品——一人饭堂套餐,正是 用互联网“单品爆款”的思维改造供给侧,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把价格打下来 ,不仅契合了白领对平价且有品质的工作餐的需求,也通过外卖带动了商家堂食消费,实现“线上+线下”一鱼两吃。


KeeTa的一人饭堂套餐填补了香港外卖市场的空白。在KeeTa进入香港之前,由于配送费很贵,当地用户通常是几个人凑单点外卖,以平摊配送费,白领单独用餐的需求长期被忽略。


KeeTa以80港元(含70港元菜品+10元配送费)为价格锚点,精选品质套餐,方便商家集中采购、提前备货、优化成本,同时,用站内流量为其导流,实现薄利多销。 高性价比的一人饭堂套餐免去了凑单的麻烦,方便用户快速决策,需求也被快速激发。


金大班是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港式茶餐厅,也是最早入驻KeeTa的餐厅之一,目前全港四家门店均上线了KeeTa,外卖订单占比约为三分之一。金大班的福建炒饭等单品在KeeTa上热销之后,带动其线下餐厅收入增长四倍、订单涨了六倍,为此金大班还新招员工,专做外卖盯单和打包。


在金大班总经理ISAAC CHAU看来,外卖曝光量大,相当于是餐厅的活广告,很多顾客是点了外卖后才发现身边有这家店,带朋友来店里吃饭,门店堂食的生意明显提升。


供给侧的优化,释放了成本空间,给用户的补贴就不再是单纯“烧钱”,而是经营提效的自然结果。 供给侧的改变最终给到消费者实惠,降低下单门槛,体验好了,想点外卖的人和下单频次明显增加,规模上来后,摊薄了配送成本,商家更愿意让利,从而实现供给侧到需求端的良性循环。


改变背后,是越做越大的蛋糕。KeeTa统计发现, 在不少热门餐厅,前端扮演“钩子”吸引用户的爆品的销量只占门店生意的三成,却能带动店内其他七成的生意。


以Ben哥米线为例,这是一家主营泰国菜和川渝米线的餐厅,走高性价比路线,2023年9月上线KeeTa后,目前外卖订单占比约为6-7成。


起初,Ben哥米线期望值不高,只想多一个获客渠道,专心做一人饭堂套餐,希望多走量。不过,Ben哥米线所属的联盛餐饮负责人Nelson Kwok发现,“一人饭堂”的回头客很多,而且这些人还开始点套餐外别的菜品,店内其他菜品的生意增长明显。


一套组合拳下来,KeeTa带给香港外卖带来的促进作用肉眼可见,目前,KeeTa的日单量峰值已经突破10万单;2023年Q1-2024年Q1,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GMV同比增速为22%。而这还是KeeTa保持克制,没做非餐配送、只做餐饮外卖的结果。

不再“恐高”的香港用户


KeeTa在供给端进行的改革与创新,不仅带动了商家生意的增长,也让香港本地人对外卖的态度有所改观。


从行业均值看,香港外卖每单配送费高达45港元,是抑制香港人点外卖的最大因素。 而在内地,只要达到不高的消费门槛,通常免配送费,导致用户对配送费的感知不深。


高昂的配送费劝退了不少人,即便是在疫情期间的2021年,以GMV计算,香港外卖的渗透率仅为7%,远低于内地21%、北京31%的渗透率。


除了对配送费“恐高”,香港人很少点外卖的另一个原因是堂食的便利性。 在香港,随处可见便利店、各色餐厅,堂食不仅更便宜,速度还更快。一位六年前在香港金融机构工作、现定居上海的白领对《豹变》表示,香港地方小,商业设施很密集,到外面吃很方便。


面对配送费贵、堂食方便两大阻碍,价格再一次成了左右天平的砝码。 此前,包括FoodPanda、Deliveroo在内的平台多设置高额的起送门槛,要求点满120元、180元才起送,或者只有平台会员才能享受折扣优惠和免运费服务。KeeTa进入香港后,相继推出“全月免运费”“全民免运”优惠,用户甚至无需申请成为会员,就能享受零配送费叫外卖的便利。


28岁的陈菲是香港土著,之前在Deliveroo做了半年多会员,发现自己依然被套路:订单金额要达到一定基数才免运费。KeeTa的免运费策略让她直接取消了续费的打算,每个月省下的会员费都够在KeeTa点一天外卖。


2024年2月,KeeTa推出外卖自取“低过堂食价”的优惠政策,超千家优质餐厅提供低至堂食价八折的折扣,且不设任何门坎。 这类微创新相当于把店内节约的服务员、翻台、清洁成本折算成优惠,反哺给消费者,从而做大外卖市场的蛋糕。


“内部判断自提业务是一个低成本、能持续创造收入的产品。一旦开始做,在体验上就需要比竞对有明显提升,进去之后就要保证地图定位很准、没有加价等体验。”美团相关负责人对《豹变》表示。


一套组合拳下来, 香港人的消费习惯正悄然改变。 18岁的林达是到香港求学的学生,平时只有跟同学一起,才舍得点外卖。KeeTa的一系列优惠,让他享受了外卖自由,如今,不想做午饭的中午,第一反应就是点开KeeTa。家住观塘的梁雨还发现,KeeTa成了家庭矛盾的缓冲器,再也不用跟丈夫为在同一家餐厅凑单拉扯,想吃什么就分开点,反正免运费。


在KeeTa带动下,外卖行业普遍的优惠攻势让三家平台的客单价大幅降低,受益的是香港用户。Measurable AI的数据显示,KeeTa的客单价为102港元,Deliveroo和FoodPanda的客单价在170-180港元之间。截至2023年12月,超六成订单都使用了优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外卖市场。


出海正当时


早在2016年的互联网大会上,王兴就提出,出海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新的增量市场。时至今日,这一点已经被众多电商、短视频平台验证。当前,拼多多、字节被市场推崇的重要原因在于,Temu、TikTok在海外的狂飙突进。


跟这些平台相比, 美团出海显得多元且低调。 此前,美团参与了印度外卖平台Swiggy、印尼网约车平台Gojek、尼日利亚移动支付平台Opay等项目的融资。通过轻资产的方式走出去,既能拿到国际化布局的宝贵经验,又不至于被沉重的包袱拖累。


经过多年试水,美团到了加速走出去的时候。过去10-15年,外卖配送服务已经逐步在世界各地开花,全球已经有超过10家专注于外卖配送服务的上市公司,覆盖了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南非等地区和国家。外卖已经是一种全球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被验证为是一项刚需且有潜力的业务。


2024年2月,美团对组织架构进行大幅度调整,一个关键变动在于提高国际化业务的优先级,境外业务直接向王兴汇报。


在众多互联网大厂创始人隐退的背景下,由“一号位”掌舵凸显美团的重视,也意味着境外业务可以有更多的资源投入、更大的试错空间,也能更理性地面对挫折甚至失败。


由于地理、风俗、文化更接近,东南亚被不少中国互联网公司选为出海的第一站。为什么KeeTa不走寻常路,选择了只有750万人口的香港?


一些KeeTa在社交媒体分享的经验贴很能说明问题:在香港,外卖地址一定要填英文,外籍外卖员看不懂中文,打电话是浓浓的“咖喱味”英语,讲了半天很难听懂。香港这座城市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人口、方言更复杂的异国他乡了。


对美团来说,香港市场的意义或许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打样,为今后拓展其他市场积累经验。 也就是说,外卖出海的价值不仅在当下,更是未来的想象力。


在今年3月的2023年财报电话会上,王兴认为,美团全球化布局起步虽然较晚,但积累了很多技术和运营方面的专业知识,美团有信心可以进入新的市场,找到进入海外市场的正确方式。目前,美团正评估一些其他市场,会审慎评估ROI,不会做出疯狂的投入动作。


目前来看,在KeeTa落地香港近一年后,美团出海已经进入了更加实质性的阶段。剩下的就是保持长期耐心,等待果实成熟。



你觉得美团在香港市场做对了什么?
亲爱的读者,由于公众号规则的变化,不标星《豹变》公众号,无法收到最新推送,星标方法如下图。


更多精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