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三季度业绩持续增长相比,无论从销售额、销售均价还是拿地节奏来看,开发商10月的业绩表现平平。众多依靠前三季度表现基本完成任务的房企,在今年剩余的时间里进取心略显不足,四季度楼市或将进入寒冬模式。
2017年的“金九银十”惨淡局面已确立。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限签、限贷,市场成交全面萎缩。以北京为例,从3月开始,北京楼市成交全面萎缩。新建住宅1-10月成交量为20692套,创造了北京新建住宅商品房最近十年有网签数据的历史最低值,同比跌幅达到了50%。
全国范围内,9-10月楼市成交也是一片惨淡。大部分一二线城市成交同比跌幅超过四成,北京等一线城市跌幅更是接近50%。
除了销售额下滑之外,在四季度开局阶段,房企销售均价也显示出下滑态势。中信证券月初发布的研报显示,2017年10月,18家龙头房企的销售均价环比下降2.4%。
分析显示,出现这一变化很可能是因为企业为追求业绩而采取保守的价格策略,不再上调产品售价,甚至提供一些隐性折扣所带来的结果。此外,政策因素也不可忽视。龙头房企10月销售均价环比下降,或与重点城市在2017年10月上旬和中旬严控高价盘入市有关。
土地成交2017年10月也处于近期低位,根据相关机构监测,10月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10097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6%,成交总金额2634亿元,环比下降27%。而土地成交的量增价跌,主要是因为三四线城市成交面积占比大幅上升,从9月的60%大幅攀升至79%。
10月很多项目延缓了入市,因此11月就成为房企冲刺年度销售的最关键月份,有消息称,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在11月增加了房源供应量。还有个因素不容忽视,房企在享受了历史资金最宽松的2016年后,2017年货币政策持续收紧,房企回款需求更为强烈,所以开发商在11月推盘增量意愿会增加。
现在下结论房企正在失去进取心还为时尚早,10月影响房企业绩的因素比较多,很多企业希望步子走得更稳一些,短期内没有过分追求业绩的增长。
从总体上讲,精准调控对楼市来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现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已经初具规模,再加上多部委为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而推出的整治楼市环境的各种政策措施,距离“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就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