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从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至今的10年间,全世界智能手机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苹果和三星这两大巨头的“创新竞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们历代的旗舰产品往往成为未来智能手机发展的风向标:典型的创新例如苹果引领的指纹解锁、三星引领的超大屏幕目前已成智能手机的标配。然而去年苹果iPhone 7被指创新不足,三星Note7折戟“爆炸门”,均未能在消费电子领域引领新的潮流。今年iPhone将迎来10周年的生日,周年纪念版iPhone 8或许会带来重大创新,为苹果正名。而三星在本周三(3月29日)就将推出新一代旗舰手机Galaxy S8,肩负着其重塑品牌形象和保证市场销量的重任,对于三星而言不容有失,将集合三星最尖端的科技。那么今年智能手机两大旗舰将为消费电子指引怎样的新风向?本篇报告为您解读。
三星拥有世界顶级的完整产业链,在芯片、内存、屏幕等多个关键技术及部件均占据优势地位。虽然其因为自有产业链带给国内消费电子厂商订单量较小,但
其旗舰手机带来的创新科技可能引领未来一段时间智能手机的潮流,使得各大国产手机品牌争相模仿,促使新的细分产业崛起,当前预期差较大
,建议重点关注。
3月29日,三星GalaxyS8/S8 Plus 将正式登场,我们预计
虹膜识别
和
AI助手Bixby
将成为最大的亮点。
1.1. 虹膜识别进入普及期
从三星的旗舰手机S1到S5,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路径:主屏面积越来越大,屏占比越来越高,然而S5之后,受制于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Home按键无法取消,屏占比一直难以突破。本周即将发布的三星S8上应用了虹膜识别技术,使得屏占比有望超过90%,实现全面屏梦想,正面的超高颜值有望再次引领消费电子审美观,引发其他品牌竞相推出类似产品。虹膜识别技术很可能借此东风进入普及期,实现加速渗透。
我们看好虹膜识别产业的发展,主要基于下面三点原因:
1. 虹膜识别最安全、最稳定、最防伪且体验好,是指纹识别之后下一代生物识别技术。受益于摄像头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平台和算法的进步,虹膜识别门槛已大幅降低;
2. 三星虹膜识别功能首先应用于Note7上,但受“爆炸门”影响未能普及,本次应用于S8上技术更加成熟,成本更低,有望实现在移动端的普及;
3. 虹膜识别在移动端普及之后,有望继续向移动支付、文件加密、考试、投票、考勤等领域渗透,应用范围广阔。当前未获得市场充分重视,预期差较大。
根据三星的虹膜识别技术原理,在虹膜识别过程中,首先由红外LED照亮面部,使得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均可同样解锁,再利用三个不同的摄像头(两个窄角和一个广角摄像头)捕捉不同的影像,最后将捕捉到的虹膜图像信息经由虹膜识别算法进行解锁。由此可知,虹膜识别产业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虹膜识别算法供应商、摄像头模组和红外LED供应商。其中虹膜识别算法供应商在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具有稀缺性,可以重点关注。
虹膜识别算法
:我国虹膜识别领域的领头羊是中科虹霸,其技术源自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十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曾获国际虹膜识别竞赛NICE.I第一名、NICE.II第一名、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技术实力雄厚。上市公司
林州重机
的关联企业林州重机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中科虹霸的大股东。国内另一家掌握虹膜识别核心技术的公司聚虹光电目前并未上市。
摄像头模组
:虹膜识别需使用专用的红外摄像头模组,产品价值更高,建议关注相机模组龙头
欧菲光
(其全资子公司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拥有虹膜识别相关技术储备)。
红外LED
:为解决弱光下的虹膜识别问题,三星采用了红外LED进行照射补光。建议关注红外LED龙头
三安光电
和
联创光电
。
1.2. 人工智能(AI)将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
三星会和旗舰手机S8一起推出其首个智能交互功能Bixby,用于串联三星生态中的硬件、软件和用户。手机人工智能将超脱网络搜索,语音导航的常规应用领域,即将发布的Bixby有望为现阶段智能手机AI的发展指明方向。
三星S8使用当前最强应用型人工智能Bixby,其设计之初就对标苹果Siri,谷歌GoogleAssistant,亚马逊Alexa,微软Cortana,无论是其用户体验还是算法优化都有后发优势。2016年10月三星收购了美国的Viv人工智能实验室,向世界宣告其正式布局人工智能领域。这家实验室的创始人是Siri语音助手的创始人Dag Kittlaus,其团队成员均有苹果Siri开发经验。从根本上来说,Bixby与市面上其他语音助手截然不同,因为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加深入的使用体验:
1.传统交互手段全面覆盖:当一款应用被Bixby支持后,Bixby能够执行该应用中几乎所有原本需使用触控等传统交互方式才能完成的任务。以当前使用最广泛的苹果Siri为例,其只能支持系统层级的少数应用。Bixby不仅支持应用更多,且对各个应用的发掘更深,随着Bixby的继续完善,语音助手代替传统交互操作将成为现实。电影《钢铁侠》中的智能管家不再是科幻。
2.多维情境感知,跟随用户习惯:Bixby能分析当前环境、理解应用状态,根据用户的偏好进行跨应用切换,在控制多任务进程过程中合理分配其运算能力和电力分配,同时给用户多种交互方式融合的体验。
3.强大的认知力: Bixby会就用户语音命令进行分析、理解、执行,并在逐步执行命令的过程中不断鼓励用户提供更多信息。同时Bixby会跟踪学习用户习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后会使得用户体验更加直观流畅。同时三星配置Bixby实体按键,只需按键即可轻松下达命令,操作较当前的苹果Siri更为流畅。
本周发布的Galaxy S8将会是首款支持Bixby的智能设备,它不仅搭载了一系列支持Bixby的预装应用程序,三星或许还会发布让第三方应用和服务也能支持Bixby的SDK工具。未来,三星还计划逐步将Bixby应用到三星推出的所有设备中,带来一场人机交互方式的革命。用户将可以通过Bixby来控制空调和电视。因为Bixby基于云服务,只要设备能够联网并接受语音输入,就能够连接到Bixby。
在当前配置、价格、营销比拼已经日趋红海的智能手机行业,用户体验,手机服务,粉丝文化等软实力将成为未来角逐的热点,人工智能将成为提升智能手机用户体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除三星外,苹果早已推出Siri语音助手,并在之后的升级中加入深度学习功能,使之拥有更多对语境的意识,能够基于用户的地点、日历、联系人、联系地址等做出智能建议。据彭博报道,华为目前也正组织超过100名工程师进行中文语音助理服务的早期开发。华为语音助手目标宏大,瞄准苹果Siri、亚马逊Alexa和谷歌助手,华为此举将打破当前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促使更多厂商进入人工智能领域。预计2017年人工智能将成为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新宠,并与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产生共振。
关注
国内智能语音领导者
:
科大讯飞
。中文语音行业的领导者,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淀和积极的市场推广,已经推动智能语音技术逐步渗透到电脑端,移动端等方方面面。科大讯飞开发的AIUI交互平台,显著提升了人机语音交互的成功率和人机交互开发的便捷性,2016年已与超过20000家智能硬件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的灵犀语音助手,活跃用户达到1600万,保持同类产品中用户规模第一。随着AI助手成为智能手机标配,科大讯飞可能和部分国内手机厂商进行深入合作,共同开发AI助手。
今年苹果即将发布的新款iPhone 备受消费者和产业链的期待,主要原因有三:
1. 今年是iPhone诞生10周年,在iPhone 7被认为创新不足后,苹果公司预计将用一款有着多项重大创新的iPhone 回馈用户,为自己的创新能力正名;
2. 近年来苹果创新力度不足,大量用户持机时间超3年,开始进入换机周期。有着多项创新的iPhone 有望激发旺盛需求;
3. 前几代iPhone的创新力度让产业链获益有限,新一代iPhone众多新型组件的应用和平均售价(ASP)的提升将令上游供应链大为受益。
根据苹果公司2017年1季度的财报,其营收和盈利均超出市场预期。可见虽然iPhone 7创新不尽人意,但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产业中龙头老大的地位仍然十分稳固,其一举一动将继续对消费电子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认为,
在今年这一苹果大年,要重视苹果产业链上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新款iPhone创新点对应的细分产业,以及国内供应商承接美日韩系供应链转移,获得份额提升的机会。
根据目前关于新款iPhone的相关报道,综合来看其可能拥有下面几大创新点:
无线充电
:智能手机需要频繁充电,而缠绕的电线极大的降低了用户体验。有传闻称新一代的iPhone将使用无线充电技术,此前苹果加入无线充电联盟(WPC, 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则似乎暗示了苹果将采用磁感应技术的Qi无线充电标准。如果iPhone8真的使用了无线充电技术,将极大促进无线充电的消费者教育,无线充电有望像现在的指纹识别一样成为未来智能手机的标配。关注无线充电领域相关公司:
立讯精密、东山精密、信维通信
等。
2.5D/3D玻璃
:iPhone 8的正面可能采用全面屏、OLED等新设计和新技术,2.5D/3D玻璃将大概率配合使用。同时,随着无线充电和5G技术的普及,未来金属后盖出现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2.5D/3D玻璃、陶瓷后盖将成为大势所趋。考虑到采用新技术的良品率问题,我们预计iPhone 8采用双面2.5D玻璃的可能性最大。建议关注玻璃代工龙头:
蓝思科技
等。
双摄/3D摄像头和AR
:去年的iPhone系列产品中仅iPhone7 Plus拥有双摄,预计今年侧产品系列中拥有双摄的型号比例将有所上升。而据著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预测,iPhone 8甚至可能拥有3D感知摄像头。这意味着iPhone 8除了可以进行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功能,或许还可以实现手势控制,并拥有良好的AR游戏体验。关注摄像头模组供应商:
欧菲光
等。
同时,苹果产业链另一个受益逻辑是国内供应商承接美日韩系供应链转移,获得份额提升的机会。重点关注:电池:
德赛电池
等;声学:
歌尔股份
等;精密功能性器件:
安洁科技
等;激光设备:
大族激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