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
加拿大一名15岁少女克里斯提娜(ChristinaDesforges)
在和自己的小男朋友亲吻后不久就去世了
发生了什么?
原来
克里斯提娜从小就对花生过敏
但她男友却不知情
在吃过蘸有花生酱的面包后和她接吻
导致她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送医后宣告不治
这个甜蜜的吻
最后变成了“死亡之吻”……
《女孩死于花生酱之吻》
因为接吻而失去宝贵的生命,令人惋惜,同时也少见。但食物过敏并不少见,就在我们身边。
说起过敏,可能有些人第一反应是皮肤变红、出疹子,实际它的症状复杂多样,有时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食物过敏是过敏反应的一种,是人类自身免疫系统发生的过度免疫应答。简单来说就是致敏食物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是致病原,发起一系列反应,结果误伤自己的过程。
(过敏原理,源于网络)
除了我们熟悉的皮疹、瘙痒等皮肤症状外,过敏症状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呕吐、腹痛、腹泻),呼吸道过敏(哮喘、呼吸困难), 造血系统过敏甚至过敏性休克(休克可能致死)。
(过敏表现)
(效果图)
食物过敏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却没有很好的治愈方法。所以应采取尽早明确诊断、彻底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措施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食品过敏原大多含有蛋白质,超过90%的食物过敏由8类常见的致敏食物引致,包括:
1)含有麸质(也就是面筋,一种蛋白组分)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等);
2)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
3)鱼类及其制品;
4)蛋类及其制品;
5)花生及其制品;
6)大豆及其制品;
7)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
8)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但剩下不到10%的案例过敏原并不集中,数量非常多,有160种以上。日常生活中,食物致敏原似乎无处不在,而且数据也表明食物过敏事件频繁多发: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数据表明,在2000年-2014年的15年间,从门诊接诊的全国各地过敏性休克患者的筛选病例中,因食物引起的占77%;而药物仅占7%,不到食物过敏的十分之一。
而在诱发过敏性休克的食物清单里,小麦排第一位,占到总诱因的37%;水果/蔬菜排第二,占到20%;随后是坚果/种子,豆类/花生等。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对1952起过敏性休克案例诱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