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好好说话的父母,才能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
将爱与理解倾注到日常的沟通中,是打开孩子心扉的最好方式。
——鹿妈
“别说了,你烦不烦!”
孩子青春期,说一句话就嫌烦!
06月18日09:30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瑜
带你解密青春期,读懂少年心!
▽▽▽
作者 | 天涯海角
知乎上有个话题:
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
这个话题下,有1300多万的浏览量。
其中有个网友的回答很让人揪心。
看到这,是不是很扎心?
大多数时候,孩子不肯说,是因为说了比不说更可怕。
说了会:
被批评、嘲笑、否定,甚至拒绝、打击。
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我说了不仅没用,还会让我雪上加霜,所以我选择不说。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
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啊!
和谐的亲子关系,一定是:
父母的话,孩子乐于听;孩子的话,父母懂得听。
那你要如何说,孩子才肯听?你要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关于沟通,不妨学学这四个心理法则,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但面对孩子,父母越急躁,越会让孩子感到恐惧,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破裂。
说的是,在我们的沟通过程中,“听”的那个人,接收到的信息:
也就是说,
孩子最容易从父母的肢体和表情里获得信息。
朋友曾说过上小学的儿子的一件事。
有一次儿子在家写作业,因为字迹潦草。爸爸直接朝儿子怒吼:你这是写的什么,重写!
然后,爸爸把那页纸撕了,儿子吓得直哆嗦。
后来儿子连续写了2次,爸爸又撕了2次,爸爸依旧不满意。
写到第4遍,儿子的作业总算过关了。
可第二天,爸爸却发现儿子在小本子封底上写满了“我恨爸爸!讨厌死了!”
如果父母一味硬碰硬,孩子表面上屈服,实际上他的内心是不会服气的。
因为,他记住的永远都是爸爸狰狞的表情,和撕作业本的动作。
父母的大吼大叫,会让孩子的大脑察觉到危机。
孩子的脑海里会出现三种本能反应:攻击、逃跑、呆住,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正如《儿童发育杂志》里说: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会引起孩子焦虑、抑郁,行为问题也随之增加。
沟通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亲子关系的照妖镜。
大吼大骂,并不能让孩子更长记性。
父母声音越小,孩子情绪才会越平和。
批评孩子时采用低声调,教育也才会更有效。
198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
实验中,只要想到白熊,就按一次铃,以此来测量他们想起白熊的次数。
结果,被禁止想白熊的一组,按铃次数最多,这就是著名的“白熊实验”。
所发生现象就是“白熊效应”:
越是想忘记,越是会记住;越是阻止,越容易发生。
同理,在育儿上,我们越不让孩子做一件事,他们越是喜欢对着干、唱反调。
-
当你对孩子说「不许大吼大叫!」,孩子就会「叫得更大声」;
-
-
当你对孩子说「不许看电视!」,孩子就会「看得更入迷」;
不行、不要、不许,这些对话模式,很容易触发白熊效应:
我们禁止的语言越强烈,孩子感受到的愿望回响也会更强烈。
打击、否定的话其实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
有好奇心的孩子,面对这样的暗示,很难不去验证一下这样做的后果。
我们与其一味地阻止,给孩子负面暗示,不如给孩子正向、积极的正面指令。
当孩子接收到积极的指令,孩子就会相信,并且努力成为那个美好的样子,也更容易积极面向世界、满身活力、热情微笑。
所以,永远不要小看“暗示”的强大力量。
“作业写完了吗?”
“这次数学考了多少分?”
“今天老师讲了什么?”
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和孩子聊天的?
殊不知,目的性太强、太有用的对话,会让孩子感到厌烦,逐渐关闭心门。
心理学上有个“调味品效应”:
一些看似无用的“废话”,往往能起到增加人们心理交融的作用。
作家周国平曾在书中写与女儿啾啾的谈话,内容永远都是五花八门的“废话”。
“真有圣诞老人吗?”
“为什么爱爸爸妈妈?”
“长大是怎么回事?”
“世界的一辈子有多长?”
在轻松的聊天过程中,女儿也从爸爸身上习得了审美、爱、生命等方面的见解。
这些看似漫无边际的“废话”,其实让孩子更受用。
一位咨询心理师朋友,分享过一个书中的故事。
爸爸得知儿子乐乐在学校里和同学产生了矛盾,但他没有贸然去谈。
晚餐后,爸爸到乐乐房间送了一杯牛奶,然后闲聊起来,从交朋友聊到自己的小时候。
父子俩相谈甚欢之后,乐乐主动敞开了心思,问爸爸:“为何总有人是我们不喜欢的呢?”
爸爸趁机开导,让乐乐释怀。
比起乐乐的爸爸,很多父母在孩子一回家就开始劈头盖脸地问作业。
一说和朋友吵架,就不分青红皂白先埋怨孩子,再来一通大道理。
这种暴力沟通,往往最没效果。
不如改变一下策略,聊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今天你们班有什么小八卦啊?
学校有什么新鲜事?
你今天有没有开心的事,说出来也让我开心一下!
这些看似无用的“废话”,往往能起到"调味品”的作用。
让孩子放下心理的戒备,避免遭孩子反感,让接下来的沟通更加通畅。
孩子感受到平等和爱,也会更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做个小“话唠”。
说的是,在沟通中如果要提出反对意见,有非常重要的4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