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半岛晨报 孙振芳
编辑/王漠沙
腾讯新闻出品
脑部重创的
杨宏建
曾经被医生宣判“救不回来”,继母高云辞去工作专心照料成了植物人的他,如今他不但苏醒,还能够与人简单地交流……
“妈妈,我爱你!”害羞的杨宏建在妈妈高云的生日上说出的这句话让高云的心都快融化了。曾经被医生宣判“救不回来”的杨宏建这几年来,不但从植物人状态苏醒,如今还能够与人进行简单地交流,双手也能做些简单的动作了。很少有人知道,高云只是杨宏建的继母,他们没有血缘关系。
1997年,高云和杨晓峰结合,当时杨晓峰的儿子杨宏建已经12岁,高云把继子杨宏建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养育,家境虽不富裕,但过的很温馨,杨晓峰感到自己娶了个好媳妇。不幸发生在2009年9月20日,当时杨宏建在大连香工街市场摆地摊,调解纠纷时遭到持械人员围攻,头部被铁棍接连击中,瞬间不省人事。医生说,杨宏建的大脑被砸成了豆腐状,一度出现脑疝症状,即便奇迹发生,最好的结果也是植物人。
这个消息对于杨晓峰和高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杨晓峰对高云说:“你走吧,这不是一天两天,很可能是一辈子。”高云听后有些生气,她说一定要和他一起撑起这个家。
家里条件有限,负担不起监护室的高额费用,在术后第43天,气管被切开、全身插满管子的杨宏建被转移到一家康复医院继续治疗。转院后,每天早晨5点高云就起床准备早餐,给杨宏建喂饱后,她才能动筷吃饭。收拾碗筷后,她拿着便盆给杨宏建接屎接尿。晚上,高云还为儿子按摩,陪儿子说话。
在杨宏建昏迷的第84天,高云突然听到儿子嘴里含糊地迸出两个字“难受”。这让高云和丈夫兴奋不已,可他仅仅说出两个字后,就再次“沉睡”。打那以后,高云和杨晓峰的护理工作又多了一项:每天轮番和儿子说话。直到2012年3月初的一天,杨宏建终于喊了高云一声“妈妈”。丈夫也激动地抱着她放声大哭起来。她说自己已经记不清儿子苏醒的日期,只知道那天是他遇袭昏迷后的第892天。
他们的家里放满了杨宏建康复治疗的器械,这些器械都是爸爸杨晓峰自己制作的。床边的轮滑用来锻炼双手双脚的力量,用水桶做配重。爸爸还根据杨宏建的身高,用废旧的方管制成了站立架,每天杨宏建都在上面站立一个小时,锻炼腰部腿部的力量。站立架上,妈妈高云缝制了安全带、海绵布,防止杨宏建长时间练习擦伤身体。
家里处处都是安全带,厕所坐便器、床边、走步机……这些安全带都是妈妈高云自己缝制。床头边的墙上放置了钢丝滑轮,用来杨宏建的身体协调训练。杨宏建每天从早晨6点开始到晚上8点,要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康复训练。
为日夜专心照顾儿子,高云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外企工作。在医院的那段时间,家里也陷入了窘境,90元一瓶的营养液都买不起,高云把鸡蛋等有营养的食品都留给儿子。一天晚上,高云实在饿得不行了,就趁着黑天跑到医院的垃圾箱里,翻别人扔掉的馒头吃,她甚至一度想要卖掉自己的器官来挽救儿子的生命。如今杨晓峰自学针灸给儿子康复治疗,每一个穴位都在自己身上亲自试验。
为了补贴家用,爸爸杨晓峰在附近的市场卖点旧货,每一天多少有一点收入。周末的时候收入还不错一天下来能够挣来40多块,平日里也就10多块,有时还不开张。由于市场没有摊位费用,来摆摊的人非常多,为了白天有位置卖货,杨晓峰经常晚上睡在货摊前。
杨宏建每天都要在好心人赠送的跑步机上练习走步,这个跑步机进行过改装,手把上安装了支架方便杨宏建被绑在上面。
“左脚,右脚。左脚,右脚。”在爸妈的指挥下,杨宏建一步步走起来,他脚上的这双矫正鞋一穿就是8年。
现在杨宏建康复得不错,腰部力量的练习,从开始的坐不住到现在能把爸爸杨晓峰抬起。
杨宏建喜欢听爸爸拉二胡,做完康复爸爸就给他拉上一段。
杨晓峰总会说:“我儿子能活到今天,多亏了妻子。如果没有她,这个家早没了”。而高云却说:“家里有难,我走了,不是把他们爷俩推上绝路吗?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我不做。”高云坚信,她的儿子一定还能创造下一个奇迹。
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国人的一天或chinaoneday,加入微社区,分享你的故事,你将有机会成为中国人的一天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