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学学园
知学学园是隶属于知学学院旗下的案例教学平台,这里精选了几千个经营型地产的相关案例,绝对是新地产操盘手的福利,欢迎收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转发微博-20250208120537 ·  2 天前  
财宝宝  ·  deepseek完全无法使用。 ... ·  3 天前  
财宝宝  ·  没事,有困难找我们帮忙。-202502062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学学园

他用北京一个厕所的价钱,造了座扛10级地震的学校。这个“建筑界金城武”用温暖的设计,让每个人都能住得有尊严

知学学园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8-06-16 00:02

正文

来源:有束光  ID:onelight 01 推荐关注

本文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文推荐 | 知学学园

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773 个与众不同的人


5月25日,第十六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开幕,这次的主题是“我们的乡村”,一名建筑界男神携他的轻量建筑又参展了。


他的建筑轻,轻到可以放在集装箱里飘过印度洋8000公里;他的建筑建起来快,快到一个幼儿园只要3天就能建好。


又轻又快,莫不是豆腐渣工程?他用抗10级强震的事实告诉你,不可能。而且,建得快的同时顺便拿个 WA世界建筑奖最高奖和华尔街日报中国创新人物,也只有这位建筑界“金城武”做得到了。



你去过鬼城吗?


你可能要说,我去过鬼屋,没去过鬼城。


那你或许知道一个羊绒衫品牌“鄂尔多斯”,在另外一个维度上,坐落在蒙古草原中的这座城市“鄂尔多斯”,拥有一个代名词——“鬼城”。


在房产的泡沫蒸发之前,这里有大量煤矿开发的资金涌入,新区康巴什区凭空出现,红了眼的人开盘就一抢而空,有些区域甚至达到2万/平方米。


然而一夜梦碎,崩盘后房价断崖式下跌。所有人都走了,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鬼城。


(源自纪录片《悲兮魔兽》,黑色的门脸中空无一物)


鄂尔多斯只是不停扩张的城市和不停攀高的房价的一个缩影。这盆水凉了,却也浇不息其他地方热烈建设的热情。


集中体现在,一座座张牙舞爪的地标式建筑出现,挑战着我们的审美底线。


建于燕郊的福禄寿天子大酒店,寿星掌上的寿桃还是个套房哦~



南昌耗资400亿的青花瓷建筑群,

对不起,这么丑的中国风痰盂,

我是拒绝的。


每次看到这些辣眼睛的建筑时,司马都会想到一位号称建筑界金城武的建筑师。


当别人用400亿建了一个痰盂建筑群时,他用100万不到,相当于北京一个厕所的价钱 ,30天,在西南乡村建了一所学校。


当建筑师们都在绞尽脑汁想让自己的建筑脱颖而出时,他却谦逊地要命,只希望自己的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将建筑对环境的滋扰降到最低。


当我们的生活被烂尾楼包围,当很多公益慈善只成了感动自我的表演时,他在建筑界做到了 “7天无理由退换”“20年质保” ,房子的后续使用、变化,甚至整栋房子的“搬家”,他都包圆了!


他就是朱竞翔。


事情要从2008年那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说起。


2008年,朱竞翔36岁。此前,他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了四年书,这四年是安稳坐于书斋的四年, 所有邀请他的商业项目,通通推掉,一心扑在建筑研究上。


2004年抵达这个城市时,他已经被内地进入世贸后的爆炸式发展,拖着向前跑了很远。 他说。 “有时候我们中国的设计师可能感觉像是开发商和政府的奴隶。”


无处不在的施工工地,让他无法抽身,设计了超过10万平方米的建筑,虽然这些建筑,在我们看来,也是很美的,却让他感觉疲惫。

2000年,盐城青少年活动中心,朱竞翔设计。

2008年,很多人的命运都被汶川地震改变,看着电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死亡数字,一直在书斋内的朱竞翔也坐不住了。


在倒塌的危房的原址上,又迅速搭建起来很多安置房,这些房子和危房几乎没有差别,质量堪忧,外形简陋,然而灾民居住的需求很迫切,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大刀阔斧,建造起钢筋混凝土的房子。


那么, 有没有可能,在廉价、临时的安置房和钢筋混凝土的房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我们熟悉的两种建筑形态


恰好,这就是朱竞翔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家公益机构希望在四川农村重建一所学校,

朱竞翔提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他的房子,材料要轻,骨架要稳,

光线和温度要像水流一样被我们拨动调节,

造价嘛,比临时安置房高,

但是和混凝土结构比起来低得惊人。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灾区制造能力有限,

这样一座房子,

可以在深圳造好零部件,

再到目的地像搭积木一样迅速组装好。



哪有这么好的事!


这样的房子简直闻所未闻,方案被驳回了。朱竞翔不甘心,他又找到香港的古董交易商蔡宏炯,双方一拍即合,虽然蔡宏炯还是将信将疑:他真的能用这么低廉的成本,建好这样一座房子吗?


第一所学校的选址,在四川广元剑阁下寺。


当时的下寺,由于砖混结构的校舍被地震摇成危房,足足有一年,365天,每天清晨下司不满十岁的孩子们,都要结伴穿过重型卡车穿梭来去的马路,去一小时脚程外的县中心小学,才能摊平课本开始一天的学习。


朱竞翔说,“我必须要把他建造出来。”



整个村子都动了起来,

村民们和来自全国大学的30名志愿者,

仅仅44天,基础场地清扫完毕;

随即,零部件从国内各地的工厂抵达下司,

14天后, 可能一块1000块的拼图还没有拼好,

一座拥有4间标准教室、1间多功能教室、

1间教师办公室,

可以容纳280名学生和5位老师的学校,

落成了。



旧校舍的砖瓦、

河中卵石、山石,

成为新校舍的骨料,

组成了新校舍的地面。

节约,又独特。



分散的小窗,再也不怕教室暗沉了。

可以开启的低窗0.6m高,

恰好是小学生方便使用的高度。

1.8米高的高窗,不开灯的情况下,

靠窗较远的学生,

也能有充足的光线看书。


孩子们在边上的石路上玩跳房子


完整的围护结构,

让房子冬暖夏凉。

和小伙伴玩游戏,

也有凉风习习而来。



这里的一切都和自然很亲密。

天窗将自然光引到教室中央。

分离式厕所,和太阳能淋浴设施,

即使停电停水,也不用太过担心。

最重要的是, 10级地震,也能够抵抗。


2009年9月,新学期,下寺的学生来到新校舍读书了。朱竞翔说, “这第一批学校是我腹中的孩子,但第一个孩子生下后,大家都想要更多的孩子。”


2010年,第二座新芽小学诞生于海拔2600米的四川省泸沽湖镇的达祖村。



这一次,朱竞翔选用木板做材料,

这是因为泸沽湖的摩梭人们,

居住在井干式民居。

这样的造型,不会突兀,

反而会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朱竞翔说,他理想中的房子,

外面看上去不大,不耀武扬威,

走进去却感觉很开阔,

人们愿意在里面玩耍、休憩。



同样是校舍,朱竞翔不允许自己重复。

第三所位于云南大理的美水小学,

每间教室的地板、隔墙颜色,

从铁红、铁黄、灰白、纯黑到铁灰,

丰富而有序的变化,

冷暖,明暗的对比,

让整体学校有趣味又不乏味。



这样的三所学校,工期从9个月到4个月,朱竞翔越来越快,快不意味着偷工减料,能抗10级强震,可不是虚的。


从灾后学校的经验出发,朱竞翔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公益类建筑上。


比如给咱们萌萌哒的国宝——建一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立宣教中心。


第一天, 是打基础的时候,不过这地基啊,不在地下,在地上。



第二天,内部框架组装起来~



第七天,热板材填充,冬暖夏凉的秘诀就在这里!



2011年,雨季的四川鞍子河,常常是暴雨如注。冒着山体滑坡的风险,这座三层轻型建筑,终于出现在群山之间,没有影响这里的秀丽与静谧一分一毫。


对朱竞翔来说, “房子造的再好,跟树木山石比都是人造物,对环境是有破坏的。因此一个好房子应该是不容易被察觉的房子。”



他还不停的用这一幢幢可爱的小房子,去打破建筑的边界。


在山坡上建房子?不可能!材料怎么运输上去,没有水源怎么办?


可是朱竞翔偏偏要在山坡上建造,只是因为这里的大量耕地已经被占用,那些楼房未来即便有一天推倒,原来的耕地也不可能复原。而 坡地,作为耕地来说,价值最低。


他用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方法,缆车,解决了坡地难以建造的问题。一个缆车修好了,这缆车经过的所有土地,价值都会上升,普通人付出保养费和使用费,便也可以将坡地利用起来,建造自己的房子。



坡上可以建,水上行不行呢?


朱竞翔说:可以!


这里是上海南汇东滩禁猎区,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一年一度迁徙中最重要的一站。



经过无数周折,

朱竞翔才拿到在这里施工的许可。

开工那天,WWF的湿地使者这个帐号,

发微博说,“曲线救鸟。

希望能为自然留下一片空地。”



如果没有电,

没有一拧龙头就哗哗流下的自来水,

没有24小时的wifi,

我们还能不能生活?

朱竞翔希望这里还能提供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带一桶饮用水,

一个星期之内不用跟城市发生交流。”



朱竞翔的轻建筑,还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 跨越了8000公里的印度洋,从深圳赤湾码头抵达非洲内罗毕,地球上最贫困的地方。


整整500平方米的建筑,如同被收入小叮当的四维口袋一样,被5个海运的集装箱妥妥装下。


到了现场,挑战才刚刚开始。



贫民窟,鱼龙混杂,

地下利益盘根错节,

所以,整栋建筑必须要——快!

速度越快,牵扯到的利益越少,

越容易顺利盖成。

然而现场的状况非常复杂。



由于物资稀缺,

吊车租金足足是国内的三倍,

工作场地又极其有限。

朱竞翔将流程优化到极致,

每个零件的卸货—堆放—起吊—定位,

都如同严密的齿轮,有条不紊地走着。

零件有了,如何安装起来,又是一道难关。

所有工人都是从贫民窟招募来的,

其中很多人,甚至这辈子还没见过扳手。

怎么办?拆解!一道复杂的工序,

被拆解成简单可行地几个步骤,

从2小时到半小时。

终于,所有吊装工作,5天完成!



当地的孩子、居民和议员,

都震惊了, 房子还能这么盖?!

最最让他们惊喜的是,建好后怎么看,怎么耐看。

铝合金遮阳的构件,白天可以遮住非洲的阳光,

晚上摇身一变,又是防盗网。

孩子们看到可好奇啦~



黑板墙两侧是半透明的玻璃,

光线从容进入空间。

在50万人口的贫民窟,有2000所学校,

这座“中国设计”的学校一跃成为明星校园。

朱竞翔重新访问时,

孩子们呼啦啦围上来,

问,我们怎么才能学好中文?


都说一个人年轻时遇到了有力量的人,会影响他一生。读大学时,朱竞翔有一个来自德国的舍友,放着德国汉堡的故乡不回,在中国的乡村支教,一呆,就是快二十年。


这个人就是后来 被柴静形容“遇到他,我土崩瓦解”的卢安克。


受他影响,朱竞翔直到今天,也依旧执着地,一次又一次,在中国的乡村探索。

朱竞翔的舍友卢安克


2015年,他又给乡村带来一个新玩意。就是这个看上去像积木的家伙。



别看这个小小的西部阳光幼儿园,里面可是隐藏了朱竞翔非常多的匠心。


首先,就是要你站在孩子的视角,懂孩子要什么,喜欢什么。


先来看看国内五颜六色的幼儿园,这样的地方,孩子真的喜欢吗?



朱竞翔说,不。

孩子不喜欢一览无余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就像在旷野上,

是没有安全感的。

所以这个小房子,

要有积木,有角落,有凹凸,

孩子们可以躲躲藏藏,

在不大的空间里,展开小小的冒险。

虽然没有玩具,空间中天然的趣味,

让他们可以玩耍一天。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

主要通过游戏来学习。

朱竞翔还要让城市的老师们,

定期通过视频教小朋友们做一些游戏,

教家长如何陪孩子玩耍。



这个两天就能搭好的“童趣园”,已经在全国十几个村落开花。针对不同地方,房子还会变来变去!


比如村落的小孩人数不同,房子会放大缩小;贵州潮湿多雨,建材也会因地调整。

在朱竞翔心中, 童趣园,是活着的童趣园。


第一座童趣园已经使用两年多了,朱竞翔要请会彩绘的支教团队, 给幼儿园换一身新衣服。


这么好的小房子,如果没有孩子玩,会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别担心,下一步朱竞翔还要再幼儿园里装运动感应器,如果使用频率过低,那么他们会打电话,看看房子是否需要搬迁。


一天中,  几乎有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房子中度过。


那么, 究竟一个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呢?


对于朱竞翔来说,一个好房子,里面要能“留住人”,有些房子,看着雄伟,人居住其中,却憋憋屈屈,那就不是好房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